首页 > 书画 > 正文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31 12:31:47
听新闻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展览名称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18日—11月24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在10月18至11月24日期间走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层展厅,鲜艳的桃红色将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同时也占据了美术馆这片最为开放的空间,这是“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的展览现场,这个从2019年开始,从筹备到全国巡展,走过近5年漫长巡游的版画项目,在央美迎来了它的重磅收官站。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开幕式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策展人吴洪亮介绍了“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始末与举办的目的:“集成”展不仅仅是一个版画展览,作为一个始于2019年的创作项目,最初由中央美术学院苏新平与陈琦教授共同发起,通过邀请十位重量级当代艺术家,每位创作5件版画作品,由吴洪亮担纲展览策划,进而构成融创作实践、展览、公教、线上线下论坛等多维度的传播方式,以此引发公众立足前沿艺术语境之中,对版画媒介的当代价值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的再思考。

展览以“集成”为题,“集成”(Accumulation)既可以解读为各种属性事物的集之大成,也被广泛地应用在科技领域,一如本次展览视觉设计采用的电路板形态。“集成”对本次展览来说,既显现在展览现场与版画思维相通的布展方式——采用中国传统屏风的双面性和回环曲折的结构,让小巧便捷的版画作品,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空间体量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又通过现场播放的影像纪录片提供了绵密丰富的信息量,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小切口大纵深的观赏渠道;“集成”在另一方面,也用以描述展览集合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10位艺术家,展示出徐冰、隋建国、张晓刚、苏新平、王华祥、孟禄丁、洪浩、陈琦、冯梦波、邱志杰提交的50件版画作品,进而集合当代版画中蕴含的思维与能量。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展览现场

从金陵美术馆开始,走过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再到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巡展最终来到央美美术馆,展览通过在各个巡展地举办线上论坛、线下交流与各式版画公教活动,引发公众对当代版画的全面体验与深度讨论,形成了一个多维且集中的讨论空间。

聚焦展览本身,全部作品都处在版画这一具体的框架下,体现出技术、材料、手法与工作方法的多样性,作品形式几乎涵盖当下所有的主流版画形式,包括铜版、石版、丝网、数码打印、水印木刻等等;从线刻、腐蚀、套色、美柔汀等传统技法,到照相制版、微电压印刷、机械手段、数字技术等最新技法。

策展人吴洪亮表示:“本次展览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展览不仅邀请了以版画为创作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当代艺术家,也融汇了油画家、雕塑家等,试图通过展览探究何为‘版画的基因’。”展览通过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版画创作,集中讨论版画背后的“逆思维”“层思维”“复数性”等版画的特有思维,从而引申到版画的基因,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的巨大启发性。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展览现场

展览中,徐冰和他带来的《凤凰》系列版画,展示出版画的思维与当代艺术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结。艺术家将他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凤凰》,从三维的空间状态,转变为具有时间性的平面版画作品。作品采用数码微喷技术,将传统版画中的造型语汇利用计算机转换,既保留了《凤凰》手稿的创作痕迹与现场感,又通过版画印刷带来特有的印痕与颗粒感,进一步拓展原作的艺术语言与美感。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徐冰,凤凰图一,微电压印刷工艺,76cm×56cm,2008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徐冰,凤凰图二,微电压印刷工艺,76cm×56cm,2014年

在徐冰看来,版画是一种特殊的媒介,“今天所谓媒体的力量,版画的传播性,核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手机打开,我和你的界面全是一样的,世界各地全都一样,这不就是版画嘛?”在本次展览举办的主题对谈中,徐冰谈起版画出身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技术训练,为他创作奠定了基础的底层逻辑。更深刻的影响发生在创作思维层面,在研究版画过程中,徐冰持续挖掘着版画自身的复数性、规定性、传播性等等隐藏属性,也在日后构成了徐冰从版画创作到观念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论。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徐冰,凤凰图四,微电压印刷工艺,76cm×56cm,2014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徐冰,凤凰图五,微电压印刷工艺,76cm×56cm,2014年

有趣的是,展览选择了非版画专业出身的艺术家。策展人吴洪亮表示,“展览从苏新平和陈琦教授策划之初,就希望本次项目能让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以版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以此激发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参展艺术家孟禄丁他在学生时代接触过版画创作,通过‘集成’项目,艺术家把他在油画‘朱砂’系列中的概念、材料呈现为版画的方式与意味;张晓刚的作品由艺术家亲自上手刻印;冯梦波提交了他利用彩色印刷中CMYK的色彩逻辑进行的版画创作;王华祥的作品展示出他采用独特刀法进行的版画实践;洪浩则试图把时间、空间和他的地图概念融入本次项目的创作。”

展览希望通过这种碰撞,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新话题,“很多艺术家也提到了版画的思维方式,包括‘逆思维’‘层思维’‘复数性’等。这些版画家、雕塑家、油画家等使用不同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带着他们在版画创作中的实践与思考,重思版画问题的不同面向。融合体现在本次展览中,既是当代名家版画探索的交汇,也展现出他们在材料、技术、创作方法与版画思维上的继承与拓展。”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隋建国,时间与虫洞1,黑白木刻,56cm×7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隋建国,时间与虫洞2,黑白木刻,56cm×76cm,2019年

作为长期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为本次项目提供了一组黑白木刻版画。艺术家将他在雕塑创作中对偶然性与速度的研究,延续到版画创作中,使用了雕塑创作中运用的磨角机。磨角机快速随机制造的刻痕与印痕,为作品带来些许行为艺术的因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隋建国,时间与虫洞4,黑白木刻,56cm×7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隋建国,时间与虫洞5,黑白木刻,56cm×76cm,2019年

油画家张晓刚学生时代就与版画结缘,跨媒介的广泛涉猎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版画严谨有序的程序化创作过程锻炼了艺术家理性的创作思维,例如,“大家庭”系列中色调的过渡便是借鉴版画特有的“层”思维。在本次展览中,张晓刚上手刻印了展览中的五件版画,都脱胎于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他采用传统铜板套色版画工艺,利用版画媒介赋予的独特质感拓展了“大家庭”系列新的表现力。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张晓刚,镜子1号,铜版套色,48cm×34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张晓刚,镜子3号,铜版套色,48cm×34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张晓刚,镜子4号,铜版套色,48cm×34cm,2019年

作为中国版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本次展览项目的发起者之一,参展艺术家苏新平一直致力于突破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的分界,强调创作手段的开放性。苏新平认为版画是他实现思想与艺术解放的工具,艺术家带来的“风景”系列,通过素描作品的日常积累与重组,形成了一批具有形象开放性的风景版画作品,同时也指向创作者试图不断回归的一片精神境地。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苏新平,风景之一,铜版照相腐蚀,56cm×7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苏新平,风景之二,铜版照相腐蚀,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苏新平,风景之五,铜版照相腐蚀,76cm×56cm,2019年

“木刻版画,一刀下去非黑即白,我们要用这两种颜色去表达这万千世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通过他的4张黑白木刻版画,试图在每一张里将单一刀法贯彻到底,从而将技巧与媒介的特性发挥到某种极致。这批作品均来自艺术家的“病毒”系列,传递出艺术家对时代的个体思考与反思态度,也彰显出版画因其复制与传播性在历史中逐渐生成的某种表达特点与思想承载力。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王华祥,戴口罩的病毒之一,黑白木刻,76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王华祥,戴口罩的病毒之二,黑白木刻,76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王华祥,戴口罩的病毒之四,黑白木刻,76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孟禄丁,朱砂3-1,铜版腐蚀,72cm×53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孟禄丁,朱砂3-3,铜版腐蚀,72cm×53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孟禄丁,朱砂3-4,铜版腐蚀,72cm×53cm,2019年

尝试版画无形中为参展艺术家提供了语言实验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原本就具有开放的媒介观念的艺术家来说。在孟禄丁看来,“当代艺术中,媒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孟禄丁参展的版画作品,依然延续了油画“朱砂”系列中的理性、观念性与象征意味,借助传统材料朱砂的色彩与特殊寓意,在版画的转化中,艺术家将该系列推向了更为单纯与极致的层次,而色块与画面中由压印带来的若隐若现的纸面凹凸感,共同展示出版画特有的平面性与艺术质感。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陈琦,无限极,水印木刻,75.5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陈琦,何来,水印木刻,76.3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陈琦,菱角山,水印木刻,88.3cm×60.6cm,2020年

中央美术学院陈琦教授如此阐释他通过“无限极”系列所衍生出的创作方法——“是先把一个版打散,最后再聚合。它不仅是一种创作的手法,更是一种观念的展示。就像我们的世界可以被无限分解一样。”版画创作特有的离散与聚合的过程,体现了版画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当代最具有创造活力的水印版画家,陈琦将水印木刻版画的媒介属性拓展和上升到了创作的观念与思维层面。

艺术家洪浩的艺术探索一向涵盖摄影、绘画、装置、行为等方面,作为版画专业出身的艺术家,洪浩对1990年开始的“世界地图”系列进行了重构,以批判思考与背后潜藏的人文关怀,回应现代社会与文化现象。在他看来,“当代艺术走到现在,变得越来越程式化、套路化了,我们被理性桎梏了。观念、策略的盘算太多之后,反而缺少了艺术的纯度和大无畏的东西。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看待艺术。”他通过回归版画的物质性,召唤艺术家与大众共同思考艺术、材料、媒介、艺术传播等问题的现状以及何为艺术的本质。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洪浩,世界鸟瞰新览,丝网套色,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洪浩,世界语,丝网套色,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洪浩,有边2019NO.1,丝网套色,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冯梦波,春丽踢死马,石版套色,76cm×5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冯梦波,倒悬,石版套色,56cm×76cm,2020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冯梦波,小小号手,石版套色,56cm×76cm,2020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梦波带来的5件版画作品,结合他以往电子游戏创作中具有复古特点的流行文化形象和具有技术革新性象征的彩色印刷套色CMYK模式。艺术家试图在高科技与低科技这两端,探讨版画赋予创作的当代视野,以及他对于科技、媒介与文化现状的批判性思考。就像艺术家本人所陈述的那样,“人们对科技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在这次版画创作过程中,我从高科技回到低科技,重新去把握版画的特殊性与丰富性。”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邱志杰,潮汐,石版套色,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邱志杰,区域,石版套色,76cm×56cm,2019年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邱志杰,转弯,石版套色,76cm×56cm,2019年

艺术家邱志杰则从他著名的“地图”系列版画作品出发,揭示出地图及其蕴含的空间叙事,与版画、当代艺术在传播学意义上的内在链接,而邱志杰特有的“全景式”的创作思维,或许来自版画学习赋予给他的集成思维与当代认知。

在策展人吴洪亮的形容中,“集成”作为一个以小见大的展览,其最核心的价值显现在展览涉及的层面,不仅在于版画艺术本体,也辐射至艺术教育、艺术管理、艺术传播乃至当代艺术的生态问题的讨论当中。启发从业者与大众通过回归版画的物质属性与艺术根源的思考,再度理解和发掘深植在版画媒介中的当代潜力——“重要的是,在这个当代艺术与数字化的时代,一种集体性的重回物质化的行动本身就非常有意味。这可能是今天,当我们的当代艺术走了那么远,走到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状态,甚至已经开始有点荒芜状态的时候,也许可以回到出发点寻找能量。”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展览现场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丨重回物质化——十位艺术家共探何为“版画的基因”

(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