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31 08:37:13
听新闻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自20世纪初以来,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媒介和技艺,不断突破艺术表达的边界,为视觉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的本质是为了求真,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油画、壁画、水彩,这些不同的媒介,都是再现真实、展现事物与情节的手段。但综合材料绘画不以再现作为目的,且材料本身不再隐藏于被再现的内容之下,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自己去“说话”。它不仅重新定义了绘画的形式语言和物质语言的关系,还深刻体现了当代社会“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艺术发展趋势。

材料本身成为艺术的载体

什么是综合材料绘画呢?它并不是某一种特色的即成画种,也不是在国画、油画、版画之外创立的另一种画种,而是以材料媒介为形式、内容和理念表达的视觉艺术门类。

综合材料绘画的特质,就在于它超越了特定画种,将不同媒介材料进行混合运用,或者将非传统绘画媒介进行综合处理,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各种新的可能性。艺术家不仅运用常规的油彩、木炭等绘画材料,还可以运用各种布料、木料、金属等生活材料构成绘画本身,由此跨越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涵盖媒介材料、绘画技艺、个人风格和观念框架等多个维度,让材料本身成为艺术所表达的意义的载体,实现材料与观念、内容与技艺的深度融合。

综合材料对媒介的不设限,为艺术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艺术家拥有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更加深入探索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挖掘其物质属性、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使原本日常或者世俗的材料成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将其从被动的媒介转变为寓意转换和意义创造的主动参与者,让材料自己“说话”,从而极大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例如,利用废旧金属或塑料创作的作品,能引发观者对环保、消费主义等社会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材料不仅使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也唤起着观者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意义。

此外,综合材料绘画还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社会发展变迁在作品中的嵌入。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综合材料绘画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时间的元素,促进了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使作品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桥梁。例如,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不仅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综合材料在中国的长足发展

综合材料绘画的缘起,一般而言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的立体主义时期。以毕加索的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为典范,艺术家创造性地将报纸等实物拼贴运用于绘画中,其前卫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预示了绘画材料和技艺的变革,还挑战了既定的艺术规范,激发了关于现代主义未来方向的深刻讨论。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藤椅上的静物》 毕加索 (综合材料绘画)

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综合材料的多元绘画创作随着超现实主义、达达和波普等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而蓬勃发展。这里不妨略举几例一窥全豹:欧洲先锋艺术的先驱、西班牙的安东尼·塔皮埃斯以材质探讨和抽象手法,将“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审美形式,强烈地表现出个人对家乡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关怀;法国的原生派艺术家让·杜布菲、意大利的贫穷艺术派艺术家阿尔贝托·布里通过综合各种通俗材料和斑驳痕迹构成的画面,开启绘画的另一种“可见与不可见”的言说;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用日常用品和相片创作了概念艺术的早期案例;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家安塞姆·基弗的恢宏叙事作品,经由媒介语言的转换,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袋子和红色》阿尔贝托·布里(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以材料媒介为突破口,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并通过跨文化的融合为中国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此后,通过一代代中国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以全新的面貌迅猛发展。面对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互融,他们不仅借鉴着西方综合材料绘画的有机元素,更是扎根中国文化传统,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命题的思考,寻求中国艺术精神的重新诠释,构建艺术表现语言的新体系。他们的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还为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地位和话语权。

作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后发者,欲成其业,育人为先。近三十年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把综合材料绘画这一学科纳入了教育体系。中国美术学院于1995年首先开创综合绘画本科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院校,也随后相继设置工作室展开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发展素质与能力的当代绘画艺术人才。近十年来,许多师范和综合性院校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该专业方向的教学体系,为该专业的发展积蓄人才储备。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山高水远》之二 陈焰 (银盐胶片刻画)200cm×120cm 2022年

近十五年来,综合材料绘画经由全国各级美展、艺术基金等项目的展开,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各地艺委会的相继成立,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此外,一系列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展览交流,有力促进了跨区域、跨国界的艺术交流与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发展,当下中国综合绘画创作在材料、形态和观念的突破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语言表现力更为丰富,姿态和面貌也焕然一新。

新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深层社会变迁、技术革新和观念变革,为综合材料绘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机遇方面,一是促进着艺术概念边界的扩展,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继续为扩展艺术表达的边界提供沃土。艺术家通过整合各种材料和媒介,可以探索复杂的哲学问题、挑战过往的表现观并进行跨学科对话,更深入地探索物质性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由此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推动艺术理论的深入发展。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霓》黄燕(综合材料绘画)202cm×200cm

二是展现了突出的包容性,邀请更广泛的观众参与艺术,从而打破艺术家和公众的障碍。综合材料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艺术的普及和推广,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机交流。

三是继续对创新材料的实验,预示着继续突破艺术观念的可能边界。艺术家越来越多地整合数字技术、工业产品和有机物质,增添其作品的丰富度,为互动和沉浸式体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四季生长NO.1》陈彧君(亚麻布综合技法)770cmx322cm 2023年-2024年

而在挑战方面,首先,综合材料绘画将继续面临有关艺术真实性、创新性同传统之间平衡的挑战。有评论家质疑一些严重依赖或挪用现成品来进行创作的行为,认为这些作品缺乏原创性和真诚性,这也引发了艺术家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的重要争论。其次,综合材料实践的激增意味着材料和技术的不同组合已经得到普遍尝试,在此基础上,艺术家想要重新开辟能被评论家和观众认可的原创性道路,寻求独特艺术语言、扩充语言张力,这变得更加困难。最后,随着许多传统界限被打破,在综合材料绘画语境下,对艺术若干根本问题(如艺术的本质、艺术家的角色、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的解决增加了新的维度约束,艺术家需要超越对物性和实验性的浅层关注,深入构建材料寓意与艺术观念的协同,才能为当下艺术探索作出富有特色的贡献。

综合材料绘画中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的多样性,反映了本领域的广泛艺术目标和文化影响。艺术家通过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与贯通文化精神,探索和交流复杂的情感思想。与此同时,随着艺术家、评论家和观众继续参与这种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创新与传统、物质性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与对话将持续下去,绵亘不绝。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巴别塔一》杨劲松(布面综合材料绘画)240cmx240cm 2021年

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经过几代中国艺术家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在当代社会显示出可喜的艺术成就和力量积蓄。紧随时代的节奏,中国的艺术家们正在思考如何通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精微诠释、如何与现当代艺术更有机地创新融合,创作出更高水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形成中国的气派、气韵,让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不仅能丰富全球艺术语境,还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综合材料艺术领域带来新的活力。

文/陈焰,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刊于《光明日报》2024年9月1日12版)

作者简介

陈焰:让材料自己“说话”——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探索

陈焰,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绘画系主任,浙江省美协综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

主要参展和获奖:

2022-2023年:“共生世界”——2022济南双年展,山东美术馆;“艺以通衢”——2022首届武汉双年展,武汉美术馆;“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

2022年:“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第四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

2021年:“静音——陈焰、郭健濂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杭州模式——山水城市综合绘画展”,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6年:“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碎现实——2016年:OCAT西安馆冬季展”,OCAT西安馆

2015年:“最绘画——第二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中国美术馆;“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山东鲁台艺术中心;“此在的绘画”——中国具象表现绘画二十年展,中华艺术宫;“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五谷杂粮”——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日本埼玉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埼玉县现代美术馆;

2000年:北京青年油画艺术人才大选金奖,俄罗斯艺苑(北京);

1995年: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

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第九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浙江展览馆;

1993年: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 责任编辑:孙秀青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