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如何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成为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时代之问”。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更好更多的艺术精品出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无数中国艺术家赓续薪火、再造经典,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回答时代之问,艺术工作者们思索、讨论、行动、探索,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
当代中国画实力派名家作为中国美术的砥柱中坚,是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见证了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共同谱写了中国美术的发展篇章,毋庸置疑可称为中国艺术的时代高峰。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号召,展示当代艺术大家的艺术风采,传承他们的为人、从艺精神,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拟举办“大岳回声——当代中国画学术典范六十家学术观摩展”(第二回展),展示和梳理当代艺术大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幻妙之境
吴尔芙在《当代文学》中说“生活绝不是一排对外置放的灯,生活是一个善良的光环,是一个自我们的意识产生直至消灭始终包围着我们的半透明外壳”。
继而谈到小说家的任务:“正是在于,无论发现任何谬误和困难,也要尽可能少掺进杂质和外物地把这种变幻不定的、未曾认识的广大无边的精神描写下来。”在我看来,艺术家的任务与小说家的任务类似——是感受和表达,而非世人称道的所谓社会性。
观彭石的作品,无论是甜蜜的石榴,还是蓊郁的花朵,在他的画面里都是那样自然、通明。如果见过彭石的山水画,你会更加确信彭石对于艺术的渐修已然有了明确的认识。他在作画方法完备的前提下逐渐进入了画理自由表达的阶段,使自己的笔墨、色彩都始终处在一种开放状态。
花朵是具象的,熟悉的,但他并不直接描写其物理的艳丽,而是去追逐意、趣、韵、神的相非相的微妙层面。他好像更善于体味大自然的生机与趣味,而并非像许多青年艺术家一般终日沉醉于自己的情绪。这就是他的心灵世界,他忠于对生活的现实体会。从这一点来说,彭石的作品里充满了更多让人心折的部分。
司汤达说有多少种幸福观,就有多少种美。我们之所以会被彭石的作品吸引,以美称之,是因为我们察觉到了其中包含的幸福观,以及体现的某些品质,比如自然。而这些品质是我们个人或更宽泛地讲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爱上了自然,因为我们的生活,早已与自然脱了节。我们尊重那些可以带我们远离我们害怕之物并接近我们渴望之物的风格,一种包含了我们确实的价值的合适剂量的风格。
(文/吴琰)
彭石作品欣赏
(来源:华夏文脉美术院)
画家简介
彭石,男,汉族,生于重庆。毕业于重庆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文联委员,重庆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国学书画院副院长。先后任《国画经典》杂志副主编,重庆梦斋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院长,重庆红岩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十届美代会代表等。2004年至今,参加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大展,获奖入选共计三十余次,代表作品有《城市系列题材》中国画作品,《山水重彩系列》中国画作品,《工笔没骨花鸟画系列》与《写意花鸟画系列》中国画作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画院,研究院收藏,作品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在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至今百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中国画交流展,邀请展,个展,联展等,众多中国画作品赴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日本、芬兰、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部分作品获得重庆市及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学艺术支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