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20 08:22:39
听新闻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展览名称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

展览日期

2024.10.11—2024.10.27

展览时间

9:30—16:30

(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上海海派艺术馆二楼2号展厅

展览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10月15日,海派艺术馆成功举办了“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讨论会。本次学术讨论会以其学术性、专业性和时代性,汇聚了策展人、知名艺术家、评论家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走向以及艺术家们的个性探索。

海派艺术馆对本次座谈会嘉宾观点进行了整理与分享,期望可以为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及海派艺术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张晓凌

未来,我们可能不会像现代主义初期那样涌现出众多流派,因为流派的概念已经不那么重要。在当下的中国艺术界,更注重个体的价值,个体创造的高度就是时代的高度。从这一点上讲,当代艺术的价值指向已与20世纪传统大相径庭。

在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将个体的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规律,艺术家的创作往往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走向密不可分。从严复到鲁迅,再到毛泽东,他们的启蒙主义与革命实践是以国家、民族为中心的。在严复的启蒙主义方案中,他以民族国家的统一富强为基础,将自由主义理想与民族主义关怀整合为一,个体的觉醒、个性的解放并非指向个体生命本身,而是指向民族国家的建构,个体在这里并不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历史性态势在当下发生了巨大的逆转,无论是国家的文化机构,还是院校,抑或画廊、美术馆,都更注重个体的创造性价值。原因在于,人们普遍意识到,任何一个时代文化的辉煌,都来自个体的意识与独创。文艺复兴不是一句空话,它是由无数个个体力量所构成的,没有三杰的个体价值,哪有文艺复兴?所谓历史的界碑,就是一个个具有创造力的个体生命。从这个角度讲,“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具有非凡的意义。虽然参展艺术家达到10位,但它并非一个群体展览,而是由彼此完全独立的个体艺术家所构成的展览。展览将每位艺术家不同的生命轨迹和创作观置于“易变”的哲学层面加以观察和估价,从而洞悉了每个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从而使展览拥有了很高的文献与精神价值。

我想强调两点:展览的历时性价值与共时性价值。给定展览以历时性为坐标,以历史性为视野审视其价值,这是我多年的一个习惯。具体到“经历易变”这个展览,可以说它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逻辑演变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要忘了,在这些艺术家之前,有伤痕美术、有乡土现实主义美术、有形式美大辩论、有新潮美术运动、有赵无极回国办的现代艺术训练班、有周韶华的新水墨探索等等。在这个巨大变革与探索逻辑的推动下,才有了今日年轻艺术家的成就。今天的这个展览,虽不是全国性的大展,也不是投入巨资的展览,但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为什么?就是它的底层逻辑来自历史的力量,参展艺术家的个人才华与创造力在历史力量的基石上,才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从坐标的横向上看,我更确信了这样的看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体质量一点不比欧美艺术家的水平差,有些地方甚至更好。疫情之前,我曾访问过德、意、美、法、西班牙等国诸多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室,与他们聊过很多当代艺术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欲望、想象力、野心、手艺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更有力量。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在国际上达到相应的高度,获得应有的尊重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文化战略落后,顶层设计没做好,没有话语权和平台。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艺术界是一个博弈的大平台,没有清晰的战略考量,是很难取胜的。因此,接下来,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战略体系,这是神圣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研讨会的质量非常高,理论家、批评家、策展人、管理者、媒体人与艺术家平等参与,各自的人数也相当。

我们知道,现代文明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信仰;二是科学。应该说,这两个支撑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都是薄弱的,这是值得深思的。艺术家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光靠小聪明、鸡贼是不行的。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当代艺术就是一个以科学精神不断建构精神信仰的过程,离开这个主旨,不能称为当代艺术。优质的当代艺术,带有天然的宗教意味,因此,它可以替代宗教,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要方式。

最后一点,我想强调的是,艺术家们应该成为时代的先知先觉。所谓的先知先觉,就是指艺术家必须领先于时代,比其他人更早地体味出未来的气息与价值,由此作出自己的道德与审美判断。唯有如此,才可能以领先的方式在国民灵魂的塑造中,在时代精神风气的引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果当代艺术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放弃了自己的使命。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个体的创造力正遭受到来自消费主义、犬儒主义、殖民文化、庸俗艺术的围猎。尽管如此,它仍以不可阻遏之势绽放出耀眼的生命光彩。在“经历易变”展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以为,这正是这个展览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文/张晓凌)

展览现场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刘旭光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管怀宾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邓国源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蔡广斌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黄渊青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翟庆喜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章燕紫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梅法钗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孙磊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邱岸雄作品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来源:海派艺术馆)

艺术家简介

“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学术交流丨张晓凌:个体创造与当代艺术发展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专著、论文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