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绘画也是如此。首先要向传统学习,学习怎样画画,怎样使用颜料,怎样将真实的自然变成一幅绘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绘画的基本法则,如构图、造型、色彩规律,建立起对绘画的基本认知,对好画、坏画的价值判断,这一过程十分辛苦,也十分必要。它会使你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优秀的画家。这一阶段就是“读万卷书”。
《卢卡古城》
52×33cm
布面油彩
2019年
但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创新就是要在已有的规则中有所突破,有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新的角度出现。而这些“新”的东西就要求你放下书本,走出书斋,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用自己的身心直面自然、感受自然,要去“行万里路”。
写生的一个基本姿态就是在生活之中直面自然,物我之间不夹杂任何东西,强调在场的感受性、直接性。这种直接的感受性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点。
《暖江》
8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写生就是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和不同的人交往。这个全新的环境超出了你以往的全部经验,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这种不同的感受又会带给你不同的表达愿望和不同的表现方法,会带给你在艺术上创新的可能性。因为你以往所学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绘画规律都对应不上此情此景,它无法准确地传递你当时的感受,逼迫着你去寻找新的方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写生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金桂花开》
8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写生强调了一个“在场”感,是人在现场面对“景或人”时的一种状态。其实也就是强调了“你”作为个体的不可取代性,强调了“你”的唯一性。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性情不同,文化储备不同,即使面对相同的景色或同一个模特,感受也会不同。例如,黄山千百年来作为自然景观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历代艺术家的眼中,演变成了不同的“黄山”,出现了不同的画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与心中之竹”。由此可见,写生的“在场”是个重要的条件。但是仅仅“在场”,如果没有感受也不行。近年来,写生热,很多人去户外写生,面对自然无动于衷。既不认真观察,也不体悟自然,在那里以“自己的方式”胡编乱造,还有的在那里机械地描摹自然。我所认为的写生,并不仅仅是你到“现场”对着景画就可以了,写生应该是物我相遇时,心中升腾起一种感受,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时你才赋予自然以艺术的生命。这才是“写生”,写自然之“生命”,写人物之“生气”。否则只能是写死。
《远雷》
80×6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感受性往往在绘画中很重要。人的感受是会发生改变的,有着深刻与浅薄之分。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感受性决定了艺术的高低。所以努力提高和发展感受力就变得非常重要。提升感受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地生活,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
我每次下乡写生都会有新的感受。初到黄土高原面对着光秃贫瘠的土地,感觉缺少色彩的变化,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壮美与崇高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构图色彩也自然产生。在那绵延的山丘、遒劲的树形里感到了生命的张力与自然的神奇。
《绿色杆子坪》
6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大自然是包罗万象的,你能认识到多少,它就向你展示多少。你认识到色彩它就向你展示色彩,你体会到结构它就向你展示结构。它远远地超出了你的认知之外,并且不断地向你展示它的神奇。写生是避免绘画程式化、概念化的唯一途径。认真观察、用心体悟,在写生中完善绘画,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画风景是一种相遇的过程。你和你的景象常常是在互相寻找。有时候你在找它,但怎样也找不到。只有它也在找你时,你们才相遇了。
《大教堂》
8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不要只是去画场景,而应是去画你对场景的情感体验。情怀地展现你的认识和想表达的理由。因为现实场景是相同的,而绘画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只能存在每个艺术家的心里。
绘画源自自然又不同于自然,它不应是对自然简单的摹仿,好的绘画应脱离于自然独立存在。它是一个再造过程,所以对绘画语言的提升与锤炼,对画家来说是毕生面对的课题。
(文/姚永)
《麦芽糖老店》
8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午后》
8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钟声》
6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加德桥》
8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清风 · 圣雷米山谷》
80×80cm
布面油彩
2013年
《高迪山庄》
6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圣雷米修道院》
6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亚维农的山后》
6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渔归》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船厂》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海草房·之二》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龙柏树》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夏日海滩》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渔港之晨》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花海》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松与海》
6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正午的海》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梧桐花开》
60×8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东公鹅嘴》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崂山松石图》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8年
《通往海边的路》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8年
《李坑古镇》
80×60cm
布面油彩
2020年
《婺源老街》
80×60cm
布面油彩
2020年
《溪畔老树》
80×60cm
布面油彩
2020年
《通往教堂的小路》
52×33cm
布面油彩
2019年
《小广场》
52×33cm
布面油彩
2019年
(来源:写生作品研究)
画家简介
姚永,现任中国油画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届油画创作研修班,2015年结业于中俄油画创作高级研修班,2016年结业于中国油画院课题组,曾任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副主任,油画创作研究工作室主任。
作品《鸡冠花》曾获“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铜奖。作品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第八届国际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青年油画展》等。在《中国美术全集·当代卷》、《美术》、《中国油画》、《艺术新闻》等刊物上发表油画作品,作品被上海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台湾、印尼、美国等地画廊及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