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高云淡,云卷云舒。历史上,很多诗人对“云”情有独钟。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内心的洒脱; 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喷薄的豪情;陈与义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是难得的闲适。在艺术家桑火尧眼中,云是景,是诗,更是言语传达不尽的情感与哲思。
在云上 110cmx110cm 布面综合 2019
“我的作品看似氤氲成一团,但每件都不是空穴来风的,也不是提起笔来就能操作的。我要反复推敲空间与块面、形式、色彩之间的关系。”桑火尧说,而构思一旦形成,他便做到“心里有画”,哪里需要何种笔触和块面都了然于心。“我在创作中会特别留有余地,这种余地是要留给画面里不可控的因素。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创作,会产生一些让人意料不到的晕染效果,可能每时每刻都会有新情况。但这也正是诗性和韵味的来源——绢和水墨在‘碰撞’的过程中无限变化,这与油画完全不同,边缘线和块面都会受到空气温度与湿度的综合影响,每一次创作都要去体验这种微妙——不过这就是美妙之处。”
在提出“境象主义”之外,“桑式方块”是桑火尧的重要标签。他注意到在中国许多传统观念和建筑中,方形都是很重要的形态,他从米家父子的山水画中体会到棱角带来的层次感,进而在重线条的国画体系中另辟蹊径地开始了对块面的关注,并将这种视觉元素提取出来,进行理性改造,升华成为己所用的新形式。
方块是一种无限可能的符号,但正如这些符号本身的象征意义一样,艺术家并不是在传达某种确定的答案,只是将对这个时代的诸多思考以碎片的方式散落在不同画面之中。
在多层方块的堆叠晕染后,画面边缘的留白在色彩对比下产生透光感,“象”的衬托下,“境”便自然显露出来。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说,“境生于象外”,境离不开象,又绝不等同于象,而更是超脱于后者之外、超脱于具体时空对应关系的“化境”。
桑火尧通过水墨的不断积叠,构建起一个纯粹、深邃和有余味的形式空间,意蕴着形而上的思辨之象,在内在观照中实现个体精神意识在思维化境中的自由穿越。让单一的方块笔触通过持续的渲染与叠加,将空间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一屏去,让理性与感性互相交织,形成一个可以神驰的精神上的宇宙空间。
作品欣赏
桑火尧 绢本水墨 2018
云端 122cmx122cm 纸本水墨 2021
云之上 538cmx218cm 绢本水墨 2018
天际的云 160cmx160cm 布面综合 2023
天 350cmx200cm 布面综合 2020
云之上之九 546cmx218cm 绢本水墨 2018
(来源:弘川现代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桑火尧,1963年生于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