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美术奖”是依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设立,经中宣部批准的全国性美术专业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获奖作品从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产生。第四届“中国美术奖”40件获奖作品(其中:金奖作品9件、银奖作品14件、铜奖作品17件)从“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评选产生,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已公示,山东画院李玉旺作品《筑梦》在喜获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铜奖后,又入围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作品公示,这是该作者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得金奖之后,又一次斩获大奖。
李玉旺《筑梦》纸本重彩 209x217cm 2024年
《筑梦》本意为构建梦想,筑梦被赋予了新时代下更多美好的希冀。万千建设者正如你我,在各自一方天地坚守拼搏,所筑之梦上至国家,下至小家,都凝聚了对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无限期冀与渴望。从画家的笔端,我们似乎悟到,每个人都可以是梦想家,但若想实现这些梦想,终究要成长为实干者——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实干者发声,用画笔让他们自豪地喊出“我们在这里”。
作品局部
《筑梦》创作感言
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一直是我多年来艺术创作的主要落脚点,绘画归根究底是研究现实与人生的艺术。如何以现实为基底进行艺术创作,如何塑造让人共鸣的艺术形象,如何平衡虚构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创作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不管在艺术的任何领域,“现实主义”都不是新鲜话题,甚至是老生常谈。但如何能真正做好“现实主义”,又一直是创作者面临的“难题”。中国绘画需要现实主义,所以会向生活“借力”,但绘画艺术又非简单的视觉复制,需要新的美学形式与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才会呈现出鲜活动人的作品。
《筑梦》草稿色稿黑白稿
《筑梦》线稿
建筑工人这一群体一直是我想选择的创作题材,早在《使命》创作之前就萌生过此念头。但那时迟迟未动笔,一则感觉时机未成熟,二则对于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也并未达到理想状态。2019年,《使命》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受到关注,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肯定,也是创作道路上的巨大鼓舞。十三届全国美展后,这一创作想法愈加强烈,这五年期间,我多次往返于建筑工地与画室之间,试图更贴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我更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使命将他们的形象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在这期间,对于创作素材与资料的整理收集从未间断,草图也多次反复推敲修改,经过五年的不断打磨与创作,才有了今天呈现给观众的《筑梦》。
李玉旺与工人
首先《筑梦》我要呈现给观众的是浓重、有分量,贴近生活的本质,这也是我这幅作品的主要基调。作品采取丰碑式构图,以工笔重彩的设色手法体现普通建筑工人的形象。不同于常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与纤巧艳丽,我主要采取了灰色调,同时强调冷暖对比,使人物造型充满张力、厚重感和力量感,画面线条既松弛又不乏深入刻画的同时,又蕴含韵律性与写意性,更贴合所要表现的主题。画面为一幅三组,看似是一个场景但不在一个空间,之所以这样去营造,也是为了使画面更加具有当代形式感。画面中间人物眼含笑意,姿态挺拔,神情松弛中蕴含着勤劳和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下建设者的阳光与自信。画面左边三人一组,中心人物笑容灿烂,稍显羞涩,与其他人相比略显消瘦的身形与佩戴的眼镜,也是为了表现出新一代建设者的知识与力量。身后两位工人搭起肩膀,肢体上的亲密感让整组人物关系更加和谐。画面最右边的人物,我采取了不同处理方式,他以侧背影的姿态对着观者,我将塑造重心放在其手臂与腿部力量感的刻画上,暖色的光象征着希望,既增加了“在场”的感受性,也为整组画面增加了一份言未犹尽的象征性。同时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中,我也试图通过面部的表达去传递人物背后的生活经历,这些饱含生活起伏的人生经历,我也以人物表情的细节刻画将其融入作品之中。
《筑梦》创作过程
《筑梦》我想传达的不仅是构建梦想,更是新时代之下普通大众赋予生活的美好希冀。筑梦里正有如你我般万万千千的普通人,虽生而平凡,却心中有梦,虽被社会赋予不同身份,却同为不断奔跑的逐梦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习总书记为每位艺术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点滴星辰终将汇成浩瀚星河,正是每一位“筑梦人”的存在,才不断为我们国家注入新鲜活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我也坚信,每个驰而不息的“平凡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中国梦,亦能在这些实现的梦想中,不断地往前推进,再推进,并最终实现!
(文/李玉旺)
2024年《美术》杂志第9期封面刊登李玉旺作品《筑梦》
(来源:山东画院)
画家简介
李玉旺,山东德州人,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中国画《使命》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中国画《筑梦》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作品、论文及文章发表刊登于《美术》、《中国美术》、《美术观察》等多家专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