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温情
关于李学峰的绘画
学锋的绘画作品内核具有强烈的释放性,如同火山岩浆缓慢突围到地表,是一种生命力的蔓延,等情绪逐渐冷却作品便凝结为有硬度的生命体。他最恳切的观看形式,以个体的内视角来表现某种原始、拙朴的形式,却构成了带有神秘感的审美态度。我们知道,以自然为本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崇尚本色。从学峰绘画文本情境中走出,仍然无法摆脱创作者赋予的内里沉重。因为他的绘画触及一直为我们所无视的人性的别种情绪。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学锋的作品风格粗犷,题材多为普通的人与物,粗壮的形象甚至带有纪念碑的性质。他善于用厚重的深棕色及迷蒙的绿色来铸造人与物的灵魂,在回溯已然沉淀于岁月长河的历史片段时,目光所及的是潜藏于历史的混沌与不确定性中坚韧的温情,生命足迹努力挣脱束缚又复归宁静的蜿蜒细流,不断汇聚、交织出驳杂而丰满的历史纹理。其实,他塑造人物是在更为宏大的生态视野中反思文化与人性的根性。如果说扑面而来的诚恳是学锋作品的灵魂,那么他强悍饱满的绘画意识则灵魂的翅膀。正是那些代入感极强的繁复而又绵密的巨大创造力,让他的思想穿透了历史、社会、生活、人性表象直抵人性的空间。他的作品回归于人间尘海与生命力的强烈现场感,将观者带入特别的情境,于是,众人、个人、骏马纷纷从尘海中矗立在我们面前……他用画笔及画刀沉静地雕刻,那些异彩纷呈的原生形态的象被注入能量悄然释放。如此,这完全得益于学锋对艺术语言的能力操控,形象时而简约时而冷峻,艺术语言形态弹性和张力十足,使形象等呈现出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度,还有特定环境中生成的色泽、质感和重量。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值得注意的是,学锋的作品中几乎都闪烁着昂扬的原始能量及力量,这些应该是创作者对人生经验的淬炼和历史表象的洞穿,其中隐含着诸多的社会意义。在他的笔下人物往往如铁铸般坚硬,自然形态的东西如铁石一般的沉甸,直至凝结为一种质朴的形式。他反复出现的主题,如人物场景和人的面孔、风景等散发出一种宁静崇高的温暖。他将有力的笔触、划痕等与绘画和造型相结合,获得了如何重塑绘画的可能。若说他早期题材还偏向“象”的意识,学锋的近作则凸显了以传统文化为表征寻求精神凝聚的力量场。总体而言,已脱离了泛道德化的叙述和再现,更为关注精神向度是否提供了新的文化语义空间,意在构筑当代人心灵图景的独立,进而体现出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否回到自身的纯粹。我们知道,艺术家必须掌握相关文化资源的内涵才有可能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只有如此,在转化与重构的过程中方能呈现出更大的阐释空间。学峰通过材料的反复实验,图像意义变得深沉凝练,将观者习惯性的视觉经验打散,生成了新的观看体会。在他看来,画面中的一切不仅仅是浑然和真诚,更是流逝中的永恒。他笔下的人与物表现瑰丽奔放而不粗泛,简约却又至远幽邃。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神秘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太多象征性隐喻。可以看到,学锋创作时有意通过色彩、线条与构图感受隐喻性情感,作品中色彩、人物即其他物象具有明确的主性,他结合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视的艺术形式。因此,学锋依赖想像使模糊变为清晰,将意识图像在思维中放大,达到了一种理性清晰,无疑构成感性认识的直观表达,使不可视的现实空间转化为可视的主观空间。
作为一位在草原成长起来的画家,他用画笔与画刀描绘出自己特有的美感与质感,朴实深厚的背后潜藏着生命力的鲜活。
(文/杨大伟,2024年4月25日于杭州)
作品欣赏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蒙古人系列 25x30cm 纸本综合 2024
牧人系列之十一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十二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十三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十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七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八 25x30cm 2021 布面油画
双林寺-韦陀像系列 120x160 cm 2024 布面油画
天梯山-金刚像系列 120x160 cm 2024 布面油画
龙溪寺-武士像系列 120x160 cm 2024 布面油画
丛林寺-金刚像系列 120x160 cm 2024 布面油画
蒙古马系列之五 80x120cm 2023 布面油画
蒙古马系列之三 80x180cm 2023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九 90x180cm 2023 布面油画
牧人系列之五 80x220cm 2023 布面油画
蒙古马系列之七 90x160cm 2023 布面油画
归家
(来源:大伟视界)
画家简介
李学峰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