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01 08:07:35
听新闻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简牍书法从远古开始,到清代民国及当代,实现了从实用到艺术的转换。人们从最初探寻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再到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它不仅蕴含着大量着历史事件,也折射出人文情怀的观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诗歌用具体的形象体现普遍的规律,而历史只记录偶然的事件。因为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具象化的描写,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或场景,并反映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哲理,触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灵。由此可见,艺术可以被视为承载人们情感、哲理的历史的一种方式。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是一部有情的历史。而李泽厚认为情感本体“不仅是外部的生产结构,而且是人类内在的心理结构问题,可能日渐成为未来时代的焦点。”可见,“情感本体”成为艺术发展改弦更张的重点方向。“情”对于艺术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本体性、本根性因素。同样是美、美感和审美价值产生的本源。人性的产生,人的审美价值的产生,都离不开“情”,且以情为先。由此,我们可以从艺术层面来讲,简牍书法的存在更是一部有情的历史再现。

我们从简牍书法“隶变过程”中,不仅可以窥知古代由篆书到隶书演化的“隶变”过程,也知晓其孕育出各种新的书体,如分书、章草、真书等。同时,简牍书法中随着技法、材料的不断提升,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性,强化了简牍书法的写意性。用笔灵活多变,率意自然,且拙朴雄健等,流露出不同的情趣与审美意识也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情感、审美,这些都是特定历史阶层中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彰显了秦汉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

李泽厚认为书法不仅如克莱夫·贝尔所言是“有意味的形式”,而且也是“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溶化)。”李泽厚的“积淀说”将书法视为一种观念、想象的历史积淀,认为书法除了情感的抒发外,更是“内在自然的人化,也是文化心理建构。”从书法史层面来看,书史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所存在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是长期的积淀形成的,从表现上看是书法史意义上的文字演化过程,其实是体现着某一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也是社会本体通过人文的转化,而表现的时代整体的创造性与表现力。以李泽厚的历史本体论之观念阐述,书法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内在意识的人进行自我表达,其实也是对世界观的表达,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表达过程。从社会层面来说,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聚集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如简牍书法的稚拙与率真,无不体现了当时人们审美意识,这就是文化意识的表现,也是生命与情感的再现。

事实上,由于简牍、章草在近现代的出土与发现,影响了人们的书法审美视野,简牍、章草书风的复兴构成一个创作潮流,不少书家倾力于斯。

清末民国时期,碑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理论的倡导。使碑学倡导的雄强、恣肆、丑拙等审美精神,最终完成了对帖学的颠覆到北碑民间碑刻的审美转换。康有为毫无掩饰地对晋唐文人书法体系极力攻击揶揄。当然审美的转变,不仅是表现在雄强之气的倡导,更为重要的是审美精神的开放、自由,甚至是书法的取法自由。同时,这一时期《流沙坠简》的出土发现,简牍书法的稚拙、率真无疑是成为人们的审美视野。沈增植的书法取法《流沙坠简》,晚年实现了书法风格的蝉蜕与升华。到民国初年,在汉晋简牍书法中探寻灵感、揣摩笔法似乎成风。郑孝胥也对汉简多有青睐。章草大家王世镗也取法简牍领会其神韵,形成了古拙沉雄、恣肆的书风。于右任和另一位国民党元老张继之也积极吸取汉晋简牍中的营养自成流派。王蘧常也取法秦汉简牍中古拙滞厚,书以古隶法入草,简略古朴而奇崛。钱君匋书法率意流畅,也得汉简隶书之神韵。胡小石的隶书得力于张迁、乙瑛、史晨碑,晚年也吸取流沙、居延汉简。来楚生也是一位用功于汉简的著名书家,可以说是碑简杂糅。高二适年逾五十后,主攻章草,汲取敦煌、居延汉简,在汉行草中显见简韵。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书法新时期,主要是完成了当代书法的复兴和当代性书法探索,书法完成了本体的确立和审美的转换,开启了当代书法的多元化路径和现代源流。由于受展厅文化机制的影响,当代中青年书家创作的主体性与风格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由于书史的全面开放,现代性的审美意识逐渐拓展、民间书法的生命感性,由此简牍书法成为当代书家的普遍追寻。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对民间书风和简牍书风意志的探寻,漠视二王经典书法,从而造成个性的泛滥与笔法普遍意义上的边缘化。简牍书法成为书家争先恐后的追寻对象,并掀起了简牍书法的创作潮流。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处于文化开放与文化多元的境遇,在现代语境下文化复兴又一次得到出新焕发的生机。书法的经典成为人们普遍视野,简牍也不例外。现代书史以来,取法简牍的书家如来楚生、钱君匋、沙曼翁、孙其峰、魏启后、张海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当代书法反拔时流,转向传统经典。二王经典化无疑成为书法的主流。又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展览成为当代书家名利的平台,书风的流行成为当代书法的潮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书风流行。毫无疑问,二王书风流行之后的书谱、旭素、王铎、黄庭坚、米芾、苏东坡、何绍基、赵之谦、祝允明、徐渭、张瑞图等接踵而至,似乎成为书坛一道靓丽的景观。从这一现象暴露出当代书家创作观念的趋赴性,表现出创造性转换力量的微薄。而简牍书家、简牍书法有力的探索为我们当代书法提供了新的审美范式。当代帖学经典的流行并非是寻求谋一种书体的流行,而是谋求帖学的全面复兴,然后厚积薄发,为当代帖学的创造性转换做好了铺垫。那么当代简牍书家在笔法上的谋求无疑为书法的创变开启了新的启蒙,如活跃在当代书坛的著名书家鲍贤伦、毛国典、许雄志、刘洪洋、赵山亭、李守银、高庆春、周斌、倪文华、范振海、李劲松、乔延坤、陈阳静等。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鲍贤伦作品

鲍贤伦先生作为当代简牍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书法融入汉碑、摩崖与秦汉简牍,具有一种罕见的朴素美,点画凝重,气象沉雄。写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当代性。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毛国典作品

毛国典先生的简隶,灵动飘逸、清秀典雅。谋求端庄不失奇险、凝重不失流动的感觉,揖让有致,顾盼生姿。笔法精致细腻,点画精到。有着现代审美的视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许雄志作品

许雄志先生的书法,“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是他的最大的特点。他善篆书,将自己的书风与印风融为一体,气度恢弘、劲峭爽利而老辣,可谓别开一格。事实上,他的观念与“求分于石,求篆于金”之观念是相通的。由于深受楚简书风的影响,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点,在当代独树一帜。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刘洪洋作品

刘洪洋先生深谙简牍帛书法,笔法多变,风格独特。他的书法刚劲而柔美,苍古而秀韵。展现了苍中含润、厚中藏秀的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受到书者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气质。

赵山亭先生长期致力于先秦楚系文字的研究,旁涉隶草行楷,以篆书为主线。重视取法新出土文物文字之书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以楚系文字为依托的书法语言。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李守银作品

李守银先生沉迷于汉简与汉碑研究,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法规范,字体瘦长而不失力度,线条略显宽重。注重每一个笔画的质感和节奏,可见,他是用草书笔法融入到自己的隶书之中。展现自由雄浑的独特写意风格。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高庆春作品

高庆春先生的书法,迷恋于秦汉以来简牍书法,以雅为怀、以古为情。由于长期受到篆刻之影响,在“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之观念理解与情感体验下,汉碑气厚跃然纸上,其书法既有金石古拙之气,也有写意性,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周斌作品

周斌先生的书法,主要以楚简为主,他的聪明之处在于用金文的笔法来融会简帛书法,而苍茫厚拙气息成为他的风格特征。他特别强化作品的空间意识和形式美感。以强烈的写意精神拓展书法的内涵,形成了具有简帛书意趣的大篆书风。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倪文华作品

倪文华先生的书法,高古而雄浑,厚重而古朴。常常将汉碑之气融入到简帛书之中。故线质浑厚斑驳而不失之雅气,明显地存有以汉碑化简之意趣,似乎以写意为旨归。这在当代来说也有着卓荦之处。

范振海先生的书法,近年以楚篆汉简探索为主,以“求分于石,求篆于金”为旨归,将楚简之韵融入金文古意,朴厚而不失楚篆浪漫之趣。宽博欹侧,纵势开张,旨在强化视觉,有着艺术的当代审美视野。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李劲松作品

李劲松先生的书法,古拙而清雅,秀美而雄强。以汉碑之气化简牍之韵。观之简牍,简而不失厚重,秀而不失古意。彰显出古朴而又隐得汉碑之气,注重线条墨韵与意境风格。写出时代的精神与自我的意趣。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乔延坤作品

乔延坤先生的书法展现出了劲健豪放,刚柔并济。若没有汉碑的涉猎,就不会有神完气足的气息。他的简牍书法以碑化简,涩意浓厚,苍中藏韵。写出了苍、厚、雄、秀的书法审美风格。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陈阳静作品

陈阳静作为湖湘本土出现的书家,潜移默化地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楚骚浪漫之情怀在他狂草化的简书所营构的崭新形式—“新感性”多有显现。他的卓荦处在于他冲破简书的局限性,融以帖派笔法,又不失篆隶笔法。他重在感性意绪的表诉,造形与点画的精警摇曳,逸兴遄飞。

他们在简牍书法探索有所成就,在艺术形式层面上构建起新的审美范式,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创建了新的模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简牍书法探索的杰出代表者。如黑格尔所言:“艺术借助于其外在形式,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历史上简牍书法南北风格差异,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的西北汉简,书者多为戍边官兵,因“急就”书写的影响和书者性情与审美思想使然,西北汉简风格大多率意天真。再看江淮流域,由于书者文化素养深厚,其内容多为古代典籍,故书写风格呈现古雅、沉着的艺术风格。从心理本体的层面审视书法史上简牍书法的发展过程与不同地域书家个体的历史发展过程相暗合,书者个人的心理积淀决定了自我的发展,简牍书法的抒情、沉静,或拙趣,无不是书者个性生命外化的精神载体。历史上,南北各地简牍书法审美风格不同,完全取决于各地书者个人的心理积淀与情感的差异,这都是心理本体的外显,通过书法映射出抽象性的一种表现。

当代简牍书法,面对经典传统、现代与西方现代三方的传统,承受着来自历史的压力和生存的焦虑。在这种境遇中,简牍书法终于冲破种种藩篱,实现了简牍书法审美的当代视野。正如姜寿田先生所言:应该说在历史的追寻中开启了启蒙意义,是对流行观念、本土传统问题的批判中,归返历史,在具有宏大叙事中建立起新历史主义的价值坐标。(《启蒙与转换—书法新历史主义》)构建起新的审美观念的模式,既有传统,又有现代,厘清了现代性与本土化传统的关系,寻求与推动传统的创造性的转换。

由此,鲍贤伦、毛国典、许雄志、刘洪洋、赵山亭、李守银、高庆春、周斌、倪文华、范振海、李劲松、乔延坤、陈阳静13位简牍书法名家展即将在长沙举办,展出近些年创作的简牍书法力作呈现于斯,这无疑是一场值得期待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书法学术展览。由此,他们所呈现的简牍书法自由、开放、浪漫、创造的强烈魅力,以及质朴、写意、率真、渊深的远古至简的神秘色彩,极大地为我们拓展了审美的想象空间。不难理解,在审美意象所呈现的感性世界,必然含有人的情感,必然是情景的融合。正如叶郎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这是最本原的世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因此,当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必然含有人的情感(情趣)。也就是说,意象世界必然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世界。”这些都是书者个人的心理本体与情感本体的外显。从他们的简牍书法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简牍书法就是我们人类有情的历史,就是我们当代书家创作中情与景交融的再现。他们书法审美与风格上各异,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书者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气质。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各有优长,其创作寻绎皆居书坛前沿,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简牍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平。从而也可以将这个展览视作当代简牍书法创作理想与新的审美范式。

文/吕金光,来源:长沙市书法家协会

作者简介

吕金光|简牍:一部有情的历史

吕金光,山东临沂人,博士。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兼任韩国世翰大学与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教授、博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学会副会长。曾为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四川省书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中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全国艺术基金项目评委,全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委。

书法作品荣获:

2006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012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四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009年论文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2009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

2007年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三等奖

2008年获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家的大展一等奖

2009年获四川省政府巴蜀文艺奖一等奖

2014年第八届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

书学理论研究方面:撰写发表了80余万字书学理论文章,共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权威期刊A刊、B刊、CSSCl刊等重要期刊发表32余篇学术论文,如《文艺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西南民大学报》、《中国书法》、《艺术百家》等。

2009年论文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2004年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

2009年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理论讨论会

2006年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论坛

2009年学术论文在“当代书法三十年”征文中获奖

共培养9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70多位中书协会员,指导参加中书协展览获奖入选150多人次、研究生理论在cssci刊以上刊物发表110多篇。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