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姨母帖》上看得到王羲之对字势把控的那种状态、那种生命态,我们也可以从《兰亭序》里面读到,仿佛是《姨母帖》的那种质朴的灵魂,你在那一下就会其意,非王羲之不足以在这个层面上有这个生命态的,你说洪老师你怎么就知道,我们怎么就不知道呢,这个就是终端设备的质量,你是黑白电视机,我把你放在电视台的门口,它也没有彩色图形,是不是?所以说做好终端设备,把我们每个人做成高精度的终端设备,这才是第一要做的。所以为什么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由书法拓开的综合人文素养,为什么我要去看围棋美学,为什么我要去读音乐美学,为什么我要了解工艺设计,你能不能从一台车上面读出设计师的美的境界。大自然包容一切。09年他们给我做过一个访谈,那天访谈最后归纳出来的标题是:《风吹过,书法在里边》,玄不玄?风吹的节奏,风吹的方向,风吹的烈度和风吹的那种状态,是和风徐徐还是暴风骤雨那种感觉,是台风还是春风,有没有感觉?你说我们的笔墨,可不可以用我们笔墨的感觉调动心灵的感受,所有的笔触能够记录大自然最深刻的状态。
所以说当笔墨进入到了这个层面的时候,你说还有什么不能进入,进入了这个层面它就跟你的呼吸同步了,你的笔墨最后就成了什么?你的生命的影子,你都听得到你的呼吸,你的书写就是你情感的外化,当你的书写成为你人的审美理想外化的时候,它就是你的生命信号。王羲之离开我们1600多年,但是我们看见王羲之的有真迹吗?没有啊,但是你怀疑过那就是王羲之吗?你是不是在随着王羲之的生命起伏在起伏你的情感?所以说我走到日本看见了《祭侄稿》在那的时候,我三天看了三次,我去就看了一下,哪里都没去,但是就这一次,我所有的印刷品都变成了真迹。因为那次日本办了一个展览,实际上他们是办了一个从甲骨文到赵之谦的中国书法史的展览,只不过把切入的点呢,选择在超越王羲之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颜真卿。他把颜真卿做了这样一个拔高和定位,实际上颜真卿怎么能够说超越王羲之,他不是比大小,也不是比高低,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态,实际上颜真卿是王羲之在唐代的另外一种存在,记住,他骨子里边是王羲之,虞世南是不是,欧阳询是不是,褚遂良是不是,无一不是,为什么呢?
因为二王的技术系统是中国书法的核心价值技术体系,进入这个体系就有价值,不进入这个体系你就没有价值,你看我前面说的智永,没有一笔是自己原创的,是不是大师,历史上谁怀疑过智永大师?谁怀疑过孙过庭是大师?文采又好,笔墨又高,都没有怀疑过。但是你看谁学八大山学成了大师,学董其昌有没有学成大师的,学赵孟頫有没有学成大师呢?学米芾那么牛的,他的儿子米友仁,他的学生不吴琚,现在一般的书法史都没他们。学徐文长的有没有成为大师呢?没有啊,王铎牛不牛?学王铎成为大师的有没有?学颜真卿的也没有,但是伊秉绶成了大师,善学者也,为什么呢?他是用隶书化取了颜真卿的魂,所以我一看见伊秉绶,觉得怎么这么熟悉,你看不光是他的隶书是颜真卿,他的行书全是颜真卿,善学者,遗貌取神者胜,只知道袭其衣钵者败,他就那么简单。苏东坡牛吧,黄山谷早年的小字全是苏的,但是黄山谷的晚年再也没有苏东坡的影子,黄山谷的晚年一下他是什么?松风阁,是学颜真卿的必修,松风阁全部是他的精神,但是用的全是颜法,你看到没有,他才有。
很多人找不到写颜真卿用哪一套技术,你就是把黄山谷的松风阁的那一套技术拿过来,就OK了。颜劲柳骨在这儿体现得极其到位,表象上你看不到,但是你真的深入以后,你去看他哪一个转折不是颜真卿的,他把颜真卿的势拉长了,所以你看他的字势特别的长,他的笔意特别的长,但是他没有说,他跟你说的什么,“大字无过瘗鹤铭”,他说他是从《瘗鹤铭》得来的,他就不说他是从颜真卿那得来的。这也是一个遗貌取神的典范。所以说,你不读懂这些东西,就不了解他。你看杨凝式谁把它读懂了?黄山谷,他就知道“下笔便到乌丝栏”,就是杨风子。他所有的,你去认真看《韭花帖》,无一笔不是出自兰亭,全是兰亭法,这黄山谷就读懂了,所以他才知道怎么去遗貌取神,这才是高手。《卢鸿草堂跋》用的全是颜真卿的行书法。你看,我们现在的艺术家,一个比一个写的还大,但是杨凝式一辈子只有四五件作品,每一件都没有超过两平尺,没有人怀疑过他是大师,而且是超一流大师,在历史上少有的,能够跟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并列的大师,少有的。你看技术上的这种存在,它有几个层面的存在。
第一,像颜真卿那样存在,第二,像伊秉绶这样的颜真卿的存在,像杨凝式的那样《兰亭序》的存在。你看,他就是说我做一它不是一,做二它不是二,所以我们回过来说,这一套技术体系,他是可以成熟延伸的,中国叫书法,就是因为这个技术体系的存在才保证了中国书法的品位、品质、品格,离开这套技术系统,法什么就没有了,道就空了,所以说中国人是虚事实做。所以说学中国书法,首先是究法,法分常态和变态,高手首先要知常,然后再知变,你不知常,没有12345你就成了数学家了,没有点横竖撇捺,你就会写汉字了?它就是这样。法,生成的技艺,也就是说,从点画和线条生成的技术内容开始对书法的研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技术就是皮,运用技术就是你的审美需求、审美判断、审美表达,不在技术上追问的人,永远跟这个学术无缘,技术的追问,永远没有止境。你说洪老师说只用七八分,但是你储备的要有十分,多多益善,技术的储备,越充实越好,知识的跨越,越充分越好。所以说,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世界潮流,该了解的了解。要想活成一个明代的人,你回不去,要想活一个在明天,你都不行。跟你发生直接关联的,就今天,刚才都跟你无关了,所以说,你就是现在式,就是当下,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当下的意义,成为实现它的意义。
(文/洪厚甜,来源:净堂艺谭)
书法家简介
洪厚甜,1963年出生于四川什邡,号净堂。职业书法家。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