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9-18 08:30:13
听新闻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于茂阳


茂阳兄送题苏东坡诗的宝葫芦: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葫芦也挂于鄙人陋室客厅。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01

明白人于茂阳

于茂阳最大的特点:明白。他的明白在于透彻,看问题飒底,做人本色,气质洒脱。

人们常慨叹做人难,但把人做明白了,反而一切皆易。譬如于茂阳。感觉他容易得如万里长空飘飘洒洒的白云,超越尘世之上,自由自在,空灵隽永,俊逸洒脱。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茂阳兄为本人题字:生而自由,活则芬芳。并装裱后送我。这幅字,装饰着我的客厅,也示意我活着的姿态。


做明白人需要很多特质,品性的,悟性的,性格的。

明白人,不常有。聪明反被聪明误,都是那些自以为聪明而恰恰是愚而蠢、浅而薄的小聪明。

做明白人需要大智慧,需要玲珑剔透的心智,需要高屋建瓴的视界,尤其需要人性的纯净和质朴。这些特质,想学不易——令人悲观的是,它更多的可能来自天赋,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到。

话说茂阳兄,我们算先是“神交”,后有面见,并有一见如故的长谈,聆听他深度叙说人生。他的好多作派和观点,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他的颇为独特的特点,恰是构成他美妙人生的基石。和他交谈时,我不动声色地倾听,心中却颇为玩味,然后有书写的冲动。

02

于茂阳为官

于茂阳,山东工艺美院原党委书记,他们单位的“一尊”。著名书法家,已退休“赋闲”。赋闲,特别契合他的天性。他的骨子里最妙芬芳的两个字:自由。自由是他的信仰,是他十分推崇和珍视的一面猎猎高扬的旗帜。

我们其实是在一个群里“相识”的。看到他转的一些别具一格的讯息文章,我问朋友,这人是干啥的?朋友说啥啥啥。这有些使我惊讶。把他的三观和身份叠在一起,这种少见的混搭耐人寻味。

后来我们见面后说起,如今很多同学群、战友群都在频频上演各种形式(争吵、退群、沉默)的撕裂剧(新时代的新特征),遇到三观相投的觉得挺难得。他说,对,我们像少数民族。这话新鲜。少数民族,一个族群,所以倍加亲切。

还有一点令人伤怀或“清高”的意思便是,和我们三观契合的人占比并不高。此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也不宜评说。姑且搁置勿论,但也可为之骄傲。黄泥地,花照开。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那天在茂阳工作室,他顺手挥毫,写下夹杂本人名的漂亮字:荣者兴。


我问于兄,作为书记,你的观点对你们班子的人有影响吗?他想了想说,怎么说呢,他们知道我的观点,但没人和我深谈,我也不和他们谈。我的做法是,把意识形态淡化到极致,关键是把事做好,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我们的班子团结、和谐、廉洁。这就够了。

他讲了一些事实。他们建新校区,他和院长相商:这件事咱俩谁也别管。一兵一卒(建设队伍),一砖一瓦(材料),一草一木(绿化美化)——“六个一”,我们都不参与(他的院长搭档是潘鲁生,茂阳说老潘是个全才。他俩一拍即合),让某副院长管,另外给他配一个纪委书记两人一起管,互相监督制衡。当时分管院长还微露一丝不悦——不被信任感,但书记不多解释,说以后你就明白了。结果新校区建好了,班子及其他相关人员也完好无损。众人满意,上级满意,纪委、审计省心省事。于书记清净坦然。分管的副院长也信服书记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

干事不出事,一家子脸上有光,“美院”未损美,满壁生辉。难道这不是最大的政治吗?政治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你如何做,其实无处不政治。如此书记,够水准,够明白。

虽然说于书记领导一切,但他对权力极其淡漠。他把这权那权像瓜一样切巴开分给了大家。大家该干嘛干嘛,他乐得清静。但每个学期的开端,他要请大家吃顿饭,吃饭者包括他的班子成员和成员分管的部门负责人。杯觥交错之间,他说说一班人的长处,摆摆部门负责人的优点,一番鼓励,使得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心生欢喜和互相尊重,然后大家都明白了班长的善意美意领会了书记的领导艺术,高高兴兴、尽心尽责干活去了。

对权力淡漠,他从不揽权,却更有威望,更被信服。权力和信服是啥关系呢?权力呈于面,信服发乎心。被信服,才是有权威的表现。权力会异化、扭曲人,惟信服滋养人。

笔者欣读过山东工艺美院的潘鲁生院长为于茂阳书法作品集所写的序言《正大气象》。他写道:“茂阳是位极具文人风骨和艺术个性的书家,骨子里有诗书才情,通诗文,悟自然,见解独道,敢为人先。他为人处世朴素质实,没有空架子,看淡了名利俗套,重的是情谊风雅,作为同事艺友,既是我共事的班长,也是从艺的榜样。”他说字如其人,“茂阳的书法气象正大”。

 院长与书记,如果不是工作关系融洽、私谊较深、内心折服,能欣然作序并写出这些“溢美”之词吗?

平时院长副院长们到书记办公室汇报工作,于书记摆摆手说,不谈工作了,聊聊天吧。你们干得都很好,我很满意。

无为而治还是有为而治?他把权力分下去,不怕权力跑远。他给予了大家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以及于书记的情怀和人品,在班子中生发了天然的凝聚,还需要担心他们不维护核心吗?或者他从不关心这一点。德厚流光,高情远致。其心本不在此。

03

于茂阳为师

鲁迅美术学院刘远飞教授在《我的恩师于茂阳先生》的文章中有描述。远飞说他从小喜欢书法,进入聊城师院后特别想认识传说中的于茂阳老师。但鉴于于老师不仅是已有盛名的书法家,又是系里的“头儿”(系主任),他哪敢造次轻易去造访。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于茂阳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但于老师却主动找他了。远飞参加过师院的书法展,于老师记住了他的名字,便让别的老师叫他到办公室去。他不明就里紧张地去了。当时办公室还有其他老师。于老师一见他就笑了:这个先生写字很大气,与他的个头严重不符啊。大家都笑了,远飞也紧张顿消。远飞个头确实小,号称1.6米,实则1.58。自那后远飞经常去于老师办公室交作业请教问题,于老师对他总是表扬多批评少,从来不做琐碎的技巧指导,而是要给人留下思索和创作的空间。刘远飞接着写道:“一如他做领导,一旦安排了别人工作,就不再轻易具体指导限制,说是让人有机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关于这一点,和他共过事的人都有同感。”

这种为师方式领导方式,把学子、把下级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自己潇洒且美名传。不用“亲自”这个那个那般累人。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如此漂亮


04

茂阳首度书法展

 “甲子”年间(2014年),茂阳兄举办了书法作品展及学术讨论会。自6岁学书不辍,书法技艺早已独树一帜,60岁方办书展,他说这权当是送给自己的甲子蛋糕,留一个纪念。

那个学术讨论会特别有意思。茂阳兄的亲弟子任职中国书法协会的郑培亮教授主持得妙趣横生。他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研讨会现在开始。我是某某某,于老师的学生,多年来于老师对我倍加呵护,凡好事、光彩的事、出头露面的事全交给我。昨天晚上老师临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充当一次主持人,又考虑到我在北京工作十多年,普通话说得一直不太好,所以临时决定还是用字正腔圆的阳谷话来主持,用普通话主持可能有些人听不懂。今天来的嘉宾较多,每个人想说的话也多,但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高度赞赏的话就得少讲了。我和于老师交往多年,对他比较了解,他这人外表比较豪放,内心比较羞涩,不大喜欢夸奖的话。按我们山东人的话说不搁夸,一夸就晕。喝酒多了第二天还能醒过来,夸奖的话听多了好几天过不来。最后于老师还得致答谢辞,也可能做一番自我批评。下面请……

在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的研讨会上,在老师面前,这个学生谈笑风生收放自如,倒一点也不羞涩。

在主持人营造的气氛下,大家说的都简约而实在,且妙言迭出。大家既说茂阳的字,更说他的人。

《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说:

于老师身上有一种倔强,所以他的字有些线条很硬。他又是非常多面的人,字的线条、质感有古朴的味道,写得深沉、浑厚,收得住,放得开。人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不简单的人。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胡主编的话,有字为证。


武警指挥学院的教授孙茂贵说:

不要问目的地在哪儿,有个声音召唤着就走下去,边走边欣赏风景。别讲更多的使命和意义,讲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情趣,做个服从内心的独行者。赶风潮、看风向、随大流,这不是茂阳的性格,也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有点“独特偏见、一意孤行”,服从内心,走自己的路。

看得出,孙教授在评价和勉励于茂阳继续“一意孤行”做自己,同时也是在张扬他自我的信条。

山东艺术学院成教学院院长刘光说:

我首先要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艺术学院的院长张志民应国家文联召唤去采风了,错过了这个展览,他走前反复嘱咐我,让我和茂阳说明情况,如发言时一定代他表示“非常严重的祝贺”,所以我代表张院长先表示“严重祝贺”!再说自己的话。茂阳书记做人的品质和从艺的阅历及他的思想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偷偷地在他身上学了很多东西。我这人诞生半个世纪以来一共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偷学,当然学得还很不够……刘院长说30多年来他一直在找于茂阳哪些地方不如自己,最后找到了,“他的牙不如我”。

(昨天我们喝茶,李总“不解风情”谈到牙的问题,茂阳截住说,不要说牙,谁说牙我跟谁急。看来他的牙是真不好。——又及)

接着发言的是山东省书协副主席赖非教授:

刘光是偷学,我比他高雅,我是“赖学”,因为我姓赖。我当年去聊城出发在文物店经常看到茂阳的字,就问这谁写的,真好。以后就很愿意去聊城出发,并结识了茂阳和许多朋友……

郑培亮说,赖老师讲得不赖。有请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郑训佐老师。郑老师说“我始终认为茂阳先生是山东书法界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他讲了理由若干。

轮到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黄斌发言了:

茂阳这个展览我期盼已久,今天罕见地起了个大早,心想路可能好走能提前到。结果一转到经十路,车突然增多。心想这都是看茂阳兄展览的吗?结果走到经十路东、博物馆、美术馆掉头这个地方,一看是二百多米的车龙,还真是这么回事。本来我第一次来美术馆,不知道具体在哪,跟着车往里走就行了,果然没错。我们这个研讨会无非就是谈人和书法。茂阳兄这个展览我进来以后都停不下车,到来大厅看到人山人海,我就想这是多大的魅力呀,搞一个展览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把这么多的人和车卷进来……(看着黄斌副主席这段话我差点笑出声来)。

这些搞书法的大家们都是啥人啊,群贤毕至,个个出语不凡。看着这些妙语如珠文字,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愉悦感。彼时若识君,我也申请参加研讨会,一言不发坐在边上听,便是一种享受。

最后轮着茂阳兄致辞了。他对大家的前来和赞美做了简单的感谢,接着就做了别具一格的自我批评——

如果我不是于茂阳,我可能要提三点意见:1、字体单调,行草行草又行草,五十年来第一次写小楷也展出来,有点不自量力;2、创作时间短,所有作品都是这个年度写的,一看就是应付下来的;3、个人创作的内容比较少,尽管是学中文的。自己写过的诗作、短文觉得拿不出手,感觉还是书写经典的内容挂在那里耐看。这个展览是急火火的,觉得六十岁了,给自己一个总结。而已。

他也谈了他的书法人生,没啥目标,没想成啥家,就是喜欢,未来能走到哪里也不知,像漂流一样。但他表示大家的鼓励和建议都给了他压力,今后要继续研磨下去,还要写点文章啥滴。因为他是中文系滴。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于茂阳字。我不懂书法,但喜欢他的字。苍劲傲然,落拓不羁,超逸自由,令人赏字又识人。


05

于茂阳教女

有些人的明白可能表现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茂阳兄的明白是全方位的。

2017年定居荷兰的女儿邀请他们老两口去荷兰,茂阳兄给女儿提出了条件:

第一,你妈去了不能给你们当保姆,她是去玩的;

第二,我去了得有自己的工作生活空间,我们不能和你们挤在一起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你们能做到吗?

女儿说能,我们又不缺钱,有保姆,不用妈妈做饭。空间问题女儿把自己的房子改造了下,房子层高较高就又隔出一层,老两口有卧室、工作间、洗浴室等。

他们去了荷兰,同时还在南欧走了五、六个国家,尽享生活。

茂阳兄发现去欧洲最好的季节是夏季,所以2018夏季他们夫妇去荷兰看女儿,顺便又到北欧几个国家一游。

当年女儿的从业路径也是父亲根据女儿的特质特别规划建议的——不做官、不做学术,做点实事。如果不是他给女儿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指点,女儿生活、事业的路径不一定如此畅达。聪慧能干的女儿很快功成名就达至财富自由,靠着自己的视界和努力,如今已成亿啊万啊的富姐,并有能力用他们的方式孝敬父母。父母也解放了自己,有了舒适自由的人生。

所有这一切都浸透着茂阳兄的人生态度,他那份豁达明澈,少有人能比。

06

光环诸多仍本色

茂阳兄有许多人生光环,山东工艺美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导,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高校书法协会主席,早年在聊城大学首创国内第一个"书法教育"专业,后又在山东工艺美院筹建全国第一个"书法装饰艺术专业"。书法弟子桃李满天下,弟子中很多已成名成家。可谓功成名就。但他把这些光环看得淡如浮云。

他不背任何功名抱负,飘然淡定,率性如初。去聊大给研究生上书法课,晚上小酌微醺中又故伎重演,题壁一首。题壁书法,据说少有人能做。大家都说写得好,他得意中也觉得这种童心不改的墙上涂鸦有些过分。但其真性情的一面也可见一斑。

不管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之后,茂阳兄对社会、对时政等问题的看法之通达是很多人不具备的。他一向反对空洞的政治,空话、套话一律不说,假话更不说。不管社会如何浮躁、谄媚之声鼎沸,他自故我,永葆尊严做真人。他认为政治即生活。政治即做人。政治即工作。全部体现其中,用不着单独拎出来表白一番。他对一些低俗世风深表不屑。

退休了,他说要把过去批判过的一切都恢复起来,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

哈哈。这些令人深思的人性问题社会问题唯有茂阳兄这种明白人能想得透提得出。

本人亦性本悠游,但在茂阳兄那里,仍汲取良多。

文/荣夫人,初稿于2018.5.29,2022.2.5略改,今又有稍改)

 2024.9.17 中秋日赏月时


(来源:明月清辉2)

书法家简介

于茂阳 | 豁达通透“明白人儿”

于茂阳,别号简翁,山东东阿人。曾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退休,现为聊城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多年来,于茂阳先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创作与高等学校书法专业教育教学研究。1994年,在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筹备成立书法教育专业,开了当代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书法教育专业的先河,在当代高校书法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1998年,主持撰写了《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是第一部以世纪为阶段划分的当代中国书法断代史,为中国书法当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