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9-05 08:42:38
听新闻



日前,“出江南”巡展在杭州举办,展览汇集了多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共同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墨雅集。刘国松、桑火尧两位艺术家作品(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运营)一同亮相,在展览现场形成了极具学术意义的对话与碰撞。

据悉,本次巡展杭州站展期已经结束,下一站巡展正在筹备。同时,刘国松、桑火尧作品展正在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让我们通过本次推送,一起来看看专家眼中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以及两位艺术家各自对当代水墨的观念与见解。

刘国松:把文人画送进历史,创造当今时代的新传统

我认为应该把文人画送进历史,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传统。50多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做这个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大家都说“笔墨当随时代”,当下是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频繁的时代,要把时代精神表现出来,就应该是中西合璧的。这次展览展出了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抽象绘画,涵盖内容非常丰富。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出江南”杭州巡展现场 刘国松作品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冬之梦 2003年    94cm x 62cm


我们的绘画不仅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而且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优点,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亲自实验创作,而且教学时间超过了一个甲子,鼓吹中国画的创新,这就是我一直坚持走创新之路的原因。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那年的自语 2013年 96.4cm x 40.8cm


中国绘画是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之母,离开中国文化不可能谈中国画,水墨画更是如此。今天我想讲的是中国绘画的‘澄怀观道’和‘诗意回归’,中国绘画对现代性来讲就是一种‘诗意的回归。’现代水墨每个人的风格各有特色,但总体的指向仍然是从现代的载体向母体回归,就是诗意的传达。

桑火尧:传统生成于当代,因其超越性而留存于史

刘国松是中国现代水墨的开启者和领路人,对我的艺术创作有巨大的启发,我也是看着刘先生的作品,自己不断进步的。我的探索是从传统开始的,作为一个艺术家,穷其一生,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之中,所以艺术家的探索就是在路上。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水墨是民族的瑰宝,确实也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面对传统,我们就像面对高山,高山仰止,但同时我们也会思考当下。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出江南”杭州巡展现场 桑火尧作品


传统是怎么走过来的?每一个好的传统能留下,一定有它自身的道理。根据我的分析,每个朝代留下的伟大的作品,它们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当代性艺术,当时必定是具有超越性的。一个时代的艺术,必须深深的烙上这个时代的印迹,才会是美术史中的一个链接,而显得不可替代。所以,传统生成于当代,生成于当下,现化性水墨的重要性意义便在于此。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幽境122x218cm布面综合2019 桑火尧


怎么适应今天的审美语境?我从1998年开始思考,我坚守的宋元绘画虽然很高,但对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它的水墨语言是否还适应‘残山剩水’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在倪云林、黄公望的传统山水中,我更多关注的不是它内在的形式感和笔墨语言,而是水墨的气质和精神,文人面对世界如何进与退,怎样面对实际的现实空间,它既提供了审美空间,同时对观众和自己也是提供一个回归的空间。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行走在某个瞬间90x90cm布面综合2018 桑火尧


在今天快速、多元的时代,我们也有很多困惑,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家传递的不应该是古人的东西,而是站在当下,寻找该思考什么,带给欣赏者什么。水墨的现代性脱离不了现实,传统虽然好,但是进行现代性转型,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夏可君:从刘国松到桑火尧,如水墨的氤氲化生

艺术家在年龄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刘国松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桑火尧则出生于60年代,他们都已经是在水墨界具有一定位置和定论的艺术家。现代性水墨的开端在台湾,在五月,是从东方画会开始,刘国松是作为现代性水墨之路的起点出现,85美术运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90年代的实验水墨实际上是在80年代刘国松个展的影响下,以非传统的方式抛弃了笔墨,重新开始理解水墨的可能性。

刘国松经历了人间山水到宇宙图景的转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但他对月亮的表现又回归了传统的诗意。从离开、撕裂传统到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传统,是中国水墨一种特有的转化方式,中国现代水墨一方面与西方现代主义对话,同时又与传统对话。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桑火尧从一种瓷器的冰裂纹发展为一种罗斯科式的块状,同时又以一种混沌的、氤氲的融合化生区别于西方的硬边抽象,将光和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的深沉和诗意。从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的开放性和转化方式,不是程式化的操作,而是脱离传统又回到传统来形成现代性的水墨语言。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两位艺术家共同展出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对话场,如撕裂感,从刘国松到桑火尧,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同时他们又有一种抽象的、现代镜头或虚拟技术的视觉感知,把传统文化的水墨材质——水性、墨性、笔性、纸性都转化出来,它不再是传统的观看方式,也不是西方的观看方式。

(来源:弘川现代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刘国松,1932年出生于安徽,后定居台湾,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爱荷华大学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国内多所重点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他创立五月画会,推动现代艺术运动,在60年代初提出创立“中国的现代绘画”的主张,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美术,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

如水墨的氤氲化生——刘国松&桑火尧的创作对话与碰撞

桑火尧,1963年生于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