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说:"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础',这句话是错的"。
两大传统
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于是便有西画和中国绘画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画家实际面对的是西方绘画传统和中国绘画两大传统,这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
珂勒惠支作品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基于西画而言,绘画属于造型艺术笵畴,学习这一学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学习时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喻红作品
倫勃朗作品
倫勃朗作品
谢洛夫作品
西方绘画经过长期发展总结出基础学习阶段最为有效的训练就是素描。素描是将复杂多元的绘画元素浓缩、简化为一些基本单位进行科学的初始化训练。例如:将复杂的万物归结为点、线、面;将复杂的形体归结为圆球、正方体、长方体;将缤纷的七彩世界归结为黑、白、灰的单色训练。
钱绍武作品
何哲生写生素描
由观察认识到描绘表现,从整体出发到局部深入,再到整体调整处理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认识论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何哲生写生素描 (注:区别于因照片而素描)
西画传入中国,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就与中国绘画的生态发生了碰撞。
上世纪40年代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事件起始至今,"中国画的没落就是从素描教学开始的"。"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础',这句话是错的。"(见公众号:"写生啦"、"黄宾虹"、"从大师到巨匠"等,陈丹青语)延续了中国画教学植入素描的世纪之争。
凡高作品
为什么会有此之争?这要审视近一个世纪中国画发展的现状,最为突出最能显示问题的是近几十年以来的全国美展。全国美展的中国画面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是因为中国画普遍呈现出描摹勾填对象,制作性太强,书写性丧失,意向性大写意的画法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潘天寿作品
张大千作品
从而引起人们对中国画发展的忧虑和质疑,转而针对中国画教学植入素描训练的争议,进而否定中国画基础教学的素描训练。
张大千作品
"中国古代画家没有一个画家学过西方素描,齐白石、张大千也没有学过西方素描。"(见公众号'写生啦'2019,1,22. 不要相信西方素描是基础,这是错的!陈丹青)
齐白石作品
两大系统
讨论这个问题,我以为仍然要回到中国画家同时面对西方绘画传统和中国绘画传统这个绕不开的问题。
齐白石作品
陈子莊作品
陈子莊作品
任何一个学科的成立,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西方绘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一个画家进入这个系统要经过基础训练时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西画的基础训练就是素描。
丟勒作品
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也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学习中国画也要经过基础训练时期和成长期,最后到成熟期。那么中国画的基础训练是什么呢?没有人下过定论。这里我以为应该是"书法"训练,为什么指向"书法"后面将有专论。
荷尔拜因作品
关于绘画的基础,先谈素描。西方绘画的基础是素描,是基于西方绘画在古典主义全因素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基础训练是素描。
何哲生写生素描
素描的认识和方法都是为了适应全因素绘画而確立的基本的规章、法则。例如:点、线、面的平面分割和向三维的转化;光照射物体形成的黒、白、灰演绎的规律;体积与空间如何向三维推进的幻化演进;结构的架构中如何运用透视与解剖的知识等等。
冯星平写生素描
面对以上诸元素从观察、认识到描绘表现,首先从整体着眼,深入观察,深入刻划细节,最后完成再回到整体调整处理。这里形成一个公式,整体一一局部一一整体。
冯星平写生素描
整个基础训练的过程不仅是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形成一个整体与局部的思维模式,这是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重要的思想武器。
列宾作品
素描教学中如果教师教了技术而没有让学生在思想上,上升到整体与局部的思维模式的认知,那教师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素描是绘画(指西画)的基础"是科学的,是不可动摇的。
康勃夫作品
鲁本斯作品
不要因为中国画的发展出现了问题就笼统地一棍子把素描打死。
就目前高考科目的素描考试,是主考官们错误地运用考试方法,将本应对物相写生的考核,因为考生太多而用画照片、背临、命题画等方式进行,歪曲了素描学科的学术述求。哪能责怪素描而否定素描呢?
荷尔拜因作品
如果没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哪能画出油画"泪水洒滿丰收田"?哪里能画出七幅"西藏组画"?你倒是走过来了,现在却吆喝着"素描是基础,这是错的!"
德加作品
谢洛夫作品
何哲生写生素描
伊万・洛金诺夫作品
现在来谈中国画这个系统。中国画之所以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受人尊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发展完善的系统。
傅山作品
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是中国画的命脉,是中国画的本体语言。既然是用线造型,其线就要讲究质量,高质量的标准源于书法运线的规章及精神性和趣味性。人们常说"书画同源","直以书法演画法","诗、书、画三绝",可以看出中国画的线与书法的线至亲至切。
徐渭作品
中国画用线行笔所讲究的起始转承、力度、速度、虚实、注留滞畅等都与书法用笔运线如出一辙。古代写字称之为"书",有规则、法度的书写称之为"书法"。
殷商甲骨文
中国文字的初始阶段是象形的甲骨文,文字起始于图画,以物的图像来表意,字如物象而物象是具有生命、动势和情态的,所以汉字从一开始便具有精神性。
殷商蝌蚪文
单个字,如"永"字,
中国古人把它的笔划归结为"八法":侧、勒、帑、趯、策、掠、啄、磔八种笔划的走向和动势,而这些动势如鸟翻然而下;如勒马之用缰;如鸟之啄物……等等。
笔划开始便蕴含着生命的动势与情态,点如高峯坠石;行笔如屋漏痕、"一波三折"、如牵缰勒马、如锥划沙、如折钗股。"直以书法演画法"一脉相承地形成了中国画笔法用线的精神性特征。
齐白石作品
李可染作品
于右任作品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点划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划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引宗白华文《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齐白石作品
石涛作品
这书法的计白当黑演绎到中国画的置陈布势中的计白当黑又是一脉相承。
以上是字法,以字成章便有章法、篇法。古人写字从一笔起始,笔笔架构方能成字,字字相连成行,行行排列便成章成篇。
王羲之作品
王献之作品
首写一字便能管束到底。笔划与字的关系、字与行的关系、行与篇的关系便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书法训练的过程不但在技术上提高了书写能力,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整体与局部的思维模式。
八大山作品
徐渭作品
中国古代画家(指成熟期)面对宣纸,起始第一笔,例如从眼睛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画完全幅作品,看似从局部开始,其实,他经过基础训练时期和成长期废纸三千的反复试错,已经是整体成竹在胸,知道这个局部应有的位置才下笔,这是从书法训练的第一笔与整个字、行、篇的整体与局部的千万次调整中形成的,说明这个思维模式是能否成为艺术家的思想武器。
吳昌硕作品
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墨汁、宣纸材料也与书法的材料、工具一脉相承。
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例如: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也与书法的美学思想一脉相承。
任伯年作品
恭福高作品
中国画家有了坚实的书法功底,通过观察、体悟自然,"传移摸写"前人的作品解决造型能力而成就艺术大家。所以中国古代画家不学素描也可以成为大师,创造出传世经典。
肖像(明代)
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作品
由书家轻松转为画家,吴昌硕便是成功的案例,他四十岁后转入绘画,以石鼓文、箓书入画彰显以金石碑版"画气"、"画神"的绘画的书法笔韵,独树一帜。
吴昌硕作品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凡是只会画画而没有书法功底的人,其画与中国画主脉相去甚远,其画品和格调总是进入不了成熟期,是当下普遍的现象。
我们看吳冠中提出的"没有感情的笔墨等于零",实则是一个伪命题,他早年到巴黎学现代艺术,没有时间弄懂中国画的笔墨是怎么一回事。他的画提笔走线呈现出轻、浮、飘、滑的形态,到老来仍沉浸在速写式对景写生中忙忽不已,是徐、蒋体系的现代版。吆喝着先锋话语,让市場和藏家误读了"艺术"。
以上论证"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
吴昌硕作品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这里可以看到,通过素描训练或书法训练在熟练撑握和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属于"器"的层面,认知能力属于"道"的层面。素描和书法训练所生成的技术是不同的,但它们却在整体与局部关系这个"道"的层面相一致,所以它们各是各的基础。
何哲生写生素描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属于哲学范畴,是一对古老的哲学命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认知宇宙、自然、历史、社会、人生,万事万物都会涉足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它是解决一切具体事务的指导思想。所以通过绘画的基础训练把握好这一哲学命题,能开启睿智的人生,是树人的工程,将终身受益。
任伯年作品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书法的普及教育。我的启蒙教育,时值民国时期,我读过私塾,也读过完小(小学)那时都有'习字课',即书法课,从初始的'描红'到临贴,从字法、章法、篇法的训练,在传承中华文化文脉的同时培养了孩子局部与整体的思维能力,这是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的基础训练。这是当下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环。多想看到"书法"从小学开始对全民的普及教育!
何哲生写生素描
世纪之争
回到否定素描的世纪之争,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混淆了西画和中国画两大系统各自有自身不同的基础训练科目。
1947年北平艺专徐悲鸿实行素描作为基础训练教学而引起三位中国画教授罢教事件,开始了西画与中国画的碰撞。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留学法国归来,社会变革前,任北平艺专校长,社会变革后,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画得一手好素描,其作品堪称素描典范。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记得他的中国画在五十年代称为"彩墨画"。他的笔墨指向是为写真的,为形的准确性服务的,他的山水画、花鸟画都有西画对景写生的痕迹。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作品
明显是素描训练中光影、明暗、体面等形准写真的概念介入中国画的呈现。
蒋兆和作品
蒋兆和亦是这样的路数,当时称为"徐、蒋体系"。这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思路。
徐渭作品
粱楷作品
这与中国画运线造型、借物传神、得意忘形、笔情墨趣的精神性是不一样的。而且,中国画系统在观照自然时早就离开对景写生(真)的视角,以饱游卧看,从混沌无序的自然图像中顿悟並优化提升出分形几何,自相似结构之形式意味的图式,运用高远、平远、深远超时空、超视觉的心灵空间别构一种灵奇,如恽南田所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独有!"地呈现、表达第二自然的图像而高贵的存在着。
梁楷作品
恭福高作品
这,却要用徐、蒋体系以西画对景写生来改造中国画,让大家都走到这条路上去。当然,徐、蒋体系的彩墨画作为一种画法的存在无可厚非。
恭福高作品
恰逢时代变革,徐悲鸿社会地位的提升,改造"旧国画"成为时代风尚。从而进一步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社会变革后的社会思潮是要改造旧文艺,徐悲鸿的文艺思想正好与社会思潮合拍。恰好这时全面向苏联学习,"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理想,契斯卡科夫素描教学体系传入中国成为热门。
何哲生写生素描
而这时的社会思潮贯彻的是大一统的方针,于是在全国范围内的美术院校一律执行素描作为基础教学,全国的美术院校统一地召开素描教学工作会议,素描便植入了中国画的基础教学。中国画的系统生态便在基础训练环节代之以素描的光影明暗、体面空间塑造形体的观念,切断了书法运线的命脉。
问题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大纲的已经不是专家、教授,教授治校已经被批判而废止,制定和审批教学大纲的是行政力量,行政力量从属于社会思潮。文艺在实用与功利主义主导下成为工具。
潘天寿作品
于是就出现了如潘天寿、石鲁等中国画家,画大跃进、人民公社改天换地,拖拉机推山的人物画。出现美协领导要求和指导陈子莊需在山水画上加电线杆和拖拉机的现象。
潘天寿作品
所以深有体会的潘天寿指出:"中国画要与西画拉开距离"的主张。这也是潘天寿为捍卫中国画的纯粹性的觉醒。
结语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要遵循自身本体的规律进行,干扰或者打乱中国画艺术系统本体发展的规律无疑会出现中国画的变形,失去它本应有的品格。
当下中国画的面貌引起广泛关注和质疑,是几十年几代人试错的结果。若要回归中国画艺术的本体精神,需要对艺术发展规律有足够的尊重,这仍然需要几十年几代人努力方才可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人想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向哪里去?"这一恒古的追问。
怀素狂草
要从新审视教学大纲,建立和完善中国画系统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当然,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仍然可以学习素描,借鉴以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解决造型规律和技能。
傅抱石作品
而主要还是应该以书法为基础的训练,直以书法入画法,用线的集约塑造物相的体积和空间,运用线造型,才能将笔情墨趣的运线气埸贯穿始终,充分展现中国画运线造型的书写性、意象性和趣味性的魅力。
相信那时的中国画持以自身特有的行笔运线神飞揚的律动,並融汇人类文明的人性光辉以崭新的面貌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文/何哲生,2023年7月于贵州竹山居,来源:何哲生工作室)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告之即删。
艺术家简介
何哲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美协油画艺委会原主任,四川昆仑风景油画研究会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