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勇表示:“新时代以来,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当中,很大的一个特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非常繁荣。文艺的展览、文艺的创作现象都比较多,这是很繁荣的一个场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我们的价值取向。以中国画为例,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在发生一些变化,不仅是像古人抒发个人胸中的情怀,个体的创作也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走向世界,以这样的心胸看待艺术、进行艺术创作。在技术层面,中国画领域材料的创新、题材的新选择、技法的新创造,在本体语言上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探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在刘海勇看来,面对主题性创作的同时,对艺术家来说,首先是要起兴,他要画出一张有感而发、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是他的一个创作作品,所以他的感受是先行的,他的“感”就很重要。这个“感”是真情实感,他就有所起兴,要把艺术家的感受培育出来、激发出来,才能是最真实的。这种真实的东西,它一发不可收拾,要去表达、表现的时候,他的手法是多样的,他在进行创作时,可能是通过大写意表现这个场景,表现山河当年的变化和现在我们对它的理解,这是个技术采用的问题,可以画得“工”一点,渲染一点,写实一点,但他的“意”必须很真实。
刘海勇认为,“所有的主题性创作,如果是优秀的主题性创作,应该是艺术家有感而发、真情实感的创作,它就是好作品。 ”
作品欣赏
《紫雪蒙茸》180x97cm
《朝露待日晞》360x97cm
《二十四诗品印象·沉着》270x96cm
《二十四诗品印象·飘逸》270x96cm
《二十四诗品印象·纤秾》270x96cm
《隋梅》270×96cm
《雁荡山花》270×96cm
《种瓜得瓜》327x144cm
《培根铸魂》240×200cm
(来源:视频号@中国美术报)
画家简介
刘海勇,1976年生,浙江乐清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徐家昌、马其宽、张立辰、薛永年等名家,形成了融合南北、大气淋漓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