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从2019年到2024年,从中国画展区到综合材料绘画展区,从传统到当代……传统文化深厚的齐鲁大地上,不仅仅只有承传,亦有对未来的展望与探索。从7月26日开幕以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观者如潮,总参观人数超20万,再次点燃了山东美术馆的“国展热”。
借着“国展热”的东风,山东美术馆策划推出了“新边界——山东美术馆馆藏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此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展览展示了山东美术馆近十余年来收藏的一批山东省内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高校教师、活跃在山东乃至全国的山东籍艺术家的66幅作品,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呈现。
那么,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比较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形态,山东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是怎样的?山东的艺术家们做了哪些探索?何为“新边界”?针对这些问题,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谢路路今日上午为我们进行了导览,为我们清晰的梳理了展览的脉络与内涵。
综合材料绘画,山东走了很远
观察近十年间山东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可以看到,通过艺委会的设立、艺委会培训班的开办、各大本土高校专业课程的增设、大型展览的参与,形成了一支年龄接续的本土人才梯队。不管是从事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还是壁画创作,山东的艺术家们都尝试着进行跨界的艺术创作。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的艺术家便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转换出了富含人文内涵的艺术语言,为山东现当代美术乃至我国的美术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活力。
“新边界”:突破与前行
此次展览,围绕“创新”与“边界突破”思路,以“新边界”为主题,其中“新边界”中的“新”:一是指,它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出现时间的新;二是指,它在山东发展时间的新。“边界”:一是,它对各大艺术门类间使用材料、品评标准、训练方式的界限突破;二是,它为山东画家提供了一种探索当代艺术形式的机会和载体。需要看到的是“边界”,既是对原有艺术门类边界的突破,又是在“架上性”与“绘画性”二维范畴的概念阐述中对自身边界的限定。它并不是什么形式皆可的存在,它的边界是有限的。
三个版块,展示山东综合材料绘画的整体生态
首先,是“材料语言”板块,该版块选取具有鲜明材料特点的作品,展现艺术家通过不同方法实验得来的视觉效果,组合而成的差异性面貌,如郭振宇《蓝昆仑》、邓云《尘封的甜蜜》等等。在这里,画布不再是单一的舞台,金属、布料、纸张、塑料……各式材料交织融合,它们不仅是色彩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触角,延伸向观众内心深处。艺术家们以匠心独运的手法,将这些平凡之物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它们或细腻温婉,如晨曦初照;或粗犷豪放,似狂风骤雨,共同编织出一幅幅超越视觉边界的艺术图景。
邓云 尘封的甜蜜 184cm×204cm 2014
李冰洁 山·城 200cm×199cm 2017
其次,是“主题内容”,该版块选取的是,艺术家对山水画、茶、木版年画、四书五经、戏曲、文字等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点的作品,展现如何通过材料语言的不同应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当下的表达,如潘鲁生《和气致祥》、顾黎明《汉——马王堆服饰NO3》、吴震《根与魂》等。此版块的作品能够引领我们跨越传统与现代的鸿沟,探索艺术无垠的疆域。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的独白,是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深刻反思与大胆革新。
顾黎明 汉——马王堆服饰NO3 78.5cm×103.5cm 1989
张娜 追梦富春山居 238cm×348cm 2017
吴震 根与魂 238cm×196cm 2019
最后,是“观念探索”,该版块选取的是艺术家面对时代变化,感受生活、体悟个人,表达观念探索的作品,如陈金梅《时尚坐标》、李恩成《弥生No.2》等。这里的观念,并不是跟随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而是艺术家基于中国的、山东本土的具体生活体验,用有形的、具有视觉化特点的材料语言和主题内容,对传统、对时代不同情境的回应和呈现。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艺术家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捕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法,挑战着我们对艺术的传统认知,激发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
陈金梅 时尚坐标 132.5cm×100cm 2012
张萍 无题 175cm×170cm 2014
李恩成 弥生No.2 227cm×115cm 2019
“新边界”不仅是对展览主题的精准概括,更是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在这里,艺术不再受限于既定的框架和规则,而是自由驰骋于想象与现实的广阔天地之间,不断突破、不断前行。在这夏秋接替之际,趁着“国展热”的风,走进山东美术馆,看看“新边界”,从架上绘画中,“闻一闻”山间清新的空气,“听一听”溪水潺潺的流淌,看一看材料在架上交织、融合的绘画美。
作者/文化视界网 周龙
摄像、摄影/李建龙 周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