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笔墨新章——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集结了15位知名美术家的百余幅山水、人物、花鸟力作。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艺术专家尹毅是本次展览的主策划人,也是参展的美术家之一。
尹毅表示,作为展览的策划,首先我们定位在艺术本体,我们中国画这些年有哪些进展和突破。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们要让各民族、各国度的观众甚至艺术家感觉我们东方的艺术是十分有魅力的,具有世界意义,是一个大画种,而不是一个地域的某个国度的小画种。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进入新时代,一大批美术工作者笔耕不辍,以充盈的笔墨和饱满的情怀,抒写着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描绘出时代发展的笔墨新章。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尹毅先生展出的作品,有很多的材料,有很多的墨和色彩都是他自己发明的,在我看来,他的材料可以变革,他的语言和方法可以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丰富中国画的发展,他的画面还有很浓郁的中国的诗意,他表现的荒寒的境界,是中国从魏晋一直到今天山水美学中从来都没有过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表示,“尹毅老师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面貌,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也是他几十年探索的成果,呈现了当代文化人的人文精神、精进的一种力量。”
笔墨当随时代,师古而不泥古,才能让中国画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次画展中,尹毅选取了近三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17幅画作参展。另辟蹊径的风格式样,独树一帜的笔墨效果,这些让人过目难忘的新水墨作品,蕴含着尹毅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
尹毅表示,曾经有外国的专家点评中国的画坛,说我们的作品千篇一律,近亲繁殖。确有此现象,但是我们不全是这样的。我们确有一些艺术家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始终在探索的路上,他们既传承古人的精神以及某些技法和经验,同时他们还把眼界拓宽到各民族、各国度、各画种、各风格流派,去壮大自己。
“我这个章是叫‘独此一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自我,把古人的或者是现代人的、前辈的、画友的好的成果学习过来、继承过来,然后走自己的道路。”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几枚小小的闲章,恰能展现尹毅的艺术理想。而他的艺术起点,还要从中学时代科学家的梦想破灭说起。尹毅说:“很多理想都破灭了,甚至碰壁以后绝望了,但是画画,那时候,尤其是1970年的夏天,我画了不少画,一画画,心就静下来了。”
当时,尹毅并不知道命运正向他敞开一扇大门。尹毅回忆道,“11月份,部队来征兵,11月中旬,我就到了部队。编制嘛,放在电影组,但是主要进行绘画创作。我画了上千张幻灯片,在那些(底片)上面作画是很伤眼的,很小,一个很小的幻灯片,打到银幕上去。”
当天赋爱好与刻苦勤奋碰撞出火花,艺术生命便开始蓬勃生长。在部队期间,尹毅创作了上千张幻灯片,给自己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尹毅的创作就不拘一格,从不同画种里吸取养分。“有版画效果的,有水彩画效果的,有中国画效果的,也没有一个权威人士给你指点,有它不足的一方面,也有它好的一面,那就是让你自由发挥,没有那么多框框。”尹毅说。
1976年,尹毅离开部队,进入山东省出版局工作,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美术编辑生涯。1977年秋天,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许多人尘封已久的大学梦。尹毅报考了浙江美术学院的油画进修班。尹毅回忆道:“那个班当时原则上一个省只能考进去一个,年龄可以放宽,我是那个班最小的,我的一位班主任是汪诚一,是(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训练班的;另一位是徐君萱,是(浙江美院)博巴训练班的。”尹毅考取的浙江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可谓星光熠熠,前苏联现实主义和西欧现代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油画风格,给尹毅的创作带来了多元的养分。“他们给我的启发真是挺大的,让我开阔了绘画式样的眼界,他们怎样创作,他们有哪些作品,他们生活里有哪些故事,那一年零几个月,我就是处于这种研究当中。”
在进修班里,尹毅如饥似渴地汲取众家之长,毕业之前,他用了半年时间穷尽所学,饱含深情地创作了一幅油画作品《祝愿》。“很多人说这个杯子画得很好,另外我也比较大胆地对环境做了处理,玻璃上能看到人影的反光,都在若隐若现之中。”
求学过程中,尹毅结识了当代著名书法家王蘧常先生。他回忆道,自己每次路过上海,都去采访王蘧常先生。后来他向王老求一个“梦”字,并说现在开始一幅画就是自己的一个梦。王蘧常先生为尹毅写了一个很大的“梦”字,还有一串落款小字。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美术界经历了“85美术新潮”的猛烈冲击,这一时期,尹毅的创作开始转向水墨天地。尹毅认为,“油画,虽说它的历史比水墨画短很多,但是它很多元。水墨画从诞生开始,其实也是一个多元的传承,但是相对比较统一,还有一些空间没有开辟。再加上我是一个中国画家,我的民族、我生活的土地是这儿,又可以再次发展,我慢慢地走到这个领域里。”
水墨画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20世纪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融合,不断探索水墨画的现代性表达。师心不师迹,破法成一家。转向水墨画创作后,尹毅更加重视个人风格的创立。“水墨是一个画种的概念,一种建立在画种概念上的新,这就是我要定位的新水墨。材料方面,新水墨是否有所突破?还有一个绘画方式,你运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不光指墨和色,还有它的载体,包括纸、绢、布等,这里面有没有突破?”尹毅追问道。
1992年,尹毅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他的新水墨作品得到了前辈大师的鼓励。尹毅回忆道,这个展览,吴冠中先生看了以后说,风格独特不能随便乱用,尹毅是真正的风格独特,而且很独特。
尹毅注重画种优化科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艺。他的新水墨作品既有别于传统水墨的书写性之美,也有别于现代水墨的抽象之美,发展出了鬼斧神工、天然去雕饰的水墨奇变之美。
在尹毅看来,“整个艺术史的长河,这里边是由一座山、一座山构成的,有大山有小山。任何一座小山、任何一座大山,都有一种艺术的式样。也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也可能是几个人、一群人完成的,那么不管怎样,这个式样出来了,后人往往就会模仿它。模仿者其实是那个原创者的‘打工仔’,我说我不愿意做这种‘打工仔’。”
师古能化,自出机杼。尹毅的艺术创新得益于他长期对绘画科研领域的关注,特别是2007年以后,尹毅潜心于实验室研究,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大国家级平台的助力下,他开始有组织地进行绘画方式和绘画材料的研究,为水墨画寻求新的突破方向。
“很多人是无意地去突破了一定的界限,我是有意地列入我们的新材料新技法研究,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当时定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艺术创作方面的科研,我身边很有幸有了实验室,有人专门研究光学、化学、材料学等。所以说艺术科技融合,我能够做出一些新的成果来。”尹毅说。
近年来,尹毅着力创作“经典重塑”作品,其中“富春山居再创”系列就是历时十年尚在进行中的一个大工程。黄公望的基本图式不变,尹毅的独特笔墨再创,展现了“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东方审美旨趣。
尹毅介绍,“富春山居再创”系列是他的经典再创系列的一个部分,这个大作品他计划至少八幅,富春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装扮,光线变化,天气变化,景色又不一样了。这些自然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可能会千变万化。
作为编辑,尹毅参与主编《山东美术全书》,全面梳理了山东美术的艺术源流和继承发展。作为艺术专家,尹毅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以“艺术+科技”的角度拓展当代水墨艺术的疆域。
清代画家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尹毅认为当代水墨画应该更进一步,“笔墨当随时空”。“古人的生活范围,我专门就美术史的这种作品做了些研究,其实他们大量的创作是在我们的东部地区,江浙皖比较多。所以现在的画家应该有信心,也应该在某些地方去超越古人。”尹毅说。
2023年11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奇变与墨韵——尹毅新水墨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此展为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精选15件水墨小品展出,展现了尹毅的创作思考与创新实践。
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尹毅14件作品。2023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尹毅是6件作品。国家级艺术殿堂的认可,证明了尹毅在当代拥有了独步画坛的学术位置。短短两年时间,尹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三场展览活动,为新水墨注入了澎湃的创新动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尹毅先生长期在艺术与科学的领域里面进行探索,把许许多多科学规律、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里面的变化运用到艺术当中来,中国画的连续性实际上也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的体现,这个连续性不是故步自封的,它要求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创作,承传着历史的创作,继承发展才能称得上是它的连续性。所以中国画,它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使它不断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
纵观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尹毅没有选择沿着前人的艺术高峰攀援而上,而是绕行于艺坛众山之间,另辟蹊径,再造新峰。“新水墨的未来空间还很大、很广,既可以个性化、又可以多元化,既可以当代化、又可以国际化,我想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目前尚在路上。”尹毅说。
尹毅作品欣赏
《月下》44x68cm 纸本水墨 1990年
《远征》 56x39cm 纸本水墨 1992年
《风雪奇境》 65.5x42.5cm 纸本水墨 2006年
《听风》 51.8x36cm 纸本水墨 2009年
《荒原飞鹊》 63x37cm 纸本水墨 2009年
《戏海》50x62cm 纸本水墨 2009年
《白日依山尽》 69x45cm 纸本水墨 2008年
《雾袭山野》 69x45cm 纸本水墨 2008年
《惊蛰》 69x44cm 纸本水墨 2008年
《风吹草地》 69x49.5cm 纸本水墨 2008年
《秋色》 67.5x46cm 纸本水墨 2008年
《天鹅湖》 67x45cm 纸本水墨 2008年
《初春》 68.5x45.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云雾山中》 69x44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松之境的联想》 68.5x45.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来源:视频号@五洲四海山东人)
艺术家简介
尹毅,1954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材料工作室主任。
尹毅在近十几年中,担任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实施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科研单位基本科研项目负责人。他在主持实施这些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努力将艺术创作、科技发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取得了“艺术+科学”的突出业绩。
尹毅不仅是一名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家,在画坛拥有独特的学术地位,而且还是艺术品鉴证体系建构顶层设计专家以及艺术生态研究学者,艺术品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新技术体系的开创者、奠基者,以及相关专业设备研发的架构师,20多项专利技术的首席发明人和专利权人,主编并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提出了许多重要学术观点。1999年水墨画《生命的呼唤》(组画10幅)曾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04年论文《水墨艺术裂变说》获首届泰山文艺奖理论奖;2012年以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科研成果申报的“中国书画科学鉴定的探索与实践”,获文化部第四届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