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的水墨人物作品,无论是对历史题材的表现,还是对当代特定人群精神生活的再现,都展现了他质朴的人文视角,以及捕捉人物瞬间情态、社会身份和精神特质的高超能力。这是“现实主义”在当代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秉笔直书亦是艺术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袁武说:“没有刻画人物个性的能力,是人物画家致命的弱点。”而他作品中那种极具张力的时代精神,就是由各色“当代人”的个性汇聚而成的。
袁武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学画经历十分坎坷。最初,他一直是在所谓画家的外围、边缘,靠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才坚持到了今天,走到了绘画的精神内核里。底层生活给袁武的精神构成建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即便如今身处北京画院的高墙内,他依然与底层、与那些悲苦众生保持着深厚的感情维系。他们是他创作的上帝,是他念兹在兹的描绘对象。他的血液与他们的血液,至今仍在用同一个频率在身心里搏动。
“个性化的诠释”,是袁武在承继前人写实画法风格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与个性,对这一路线有所创造和推进。他将曾被神化、戏剧化的“红、光、亮”英雄形象“还原为人”,不回避他们相貌平平或情绪低沉,也不回避对生存的沉重和苦难的描写;他强化甚至夸张人物的特征,但不把他们“漫画化”。他探索刻画大尺幅人物形象的笔墨方法,以适应公共绘画之需,追求人物画的北方气质与大壮风格,但避免概念化的“傻大黑粗”。袁武的个性使他不满足于复制式的“写实”描绘,而总是力求赋予自己的人物以厚重的性格和粗粝的情感,由此拉开与前人的距离,赢得鲜明的个性与当代性。
在袁武的创作理念中,他强调好的作品需要技术、才能、经验,更需要灵光一现和当时的情绪。他认为,艺术不能较劲,不是画的时间越长就越好,不能量比。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痛苦应来自心灵和大脑,而非劳作的痛苦。袁武批评了当今许多画家将绘画引向复杂、巨大、精细的工艺制作和材料运用之途,而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本质。
袁武指出,意象造型不能简单理解为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意象含有诗情和性情,水墨人物画写生中造型更重要,笔墨则次之。他认为,在水墨人物写生中,“笔墨当随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不同的笔墨形式,否则会形成不求甚解、浮浅表面的错误造型概念。
袁武以质朴的人文视角和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和诠释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更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独特视角。袁武的艺术成就,正是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他的作品,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社会的记录和反思,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袁武作品欣赏
袁武
《庚子日记春光有限》
230cm x 400cm
中国画
袁武
《祭》
220cm x 400cm
中国画
袁武
《鲁迅》
300cm x 200cm
中国画
袁武
《梁启超》
300cm x 200cm
中国画
袁武
《牛年》
240cm x 200cm
中国画
袁武
《水不深系列之春》
200cm x 200cm
中国画
袁武
《水不深(局部)》
中国画
袁武
《水不深(局部)》
中国画
袁武
《水不深(局部)》
193cm x 629cm
中国画
袁武
《人流(局部)》
中国画
袁武
《人流(局部)》
中国画
袁武
《人流》
317cm x 144cm x 6
中国画
袁武
《毒日头》
400cm x 200cm
中国画
袁武
《大雪》
400cm x 400cm
中国画
(来源:Guardian Art)
艺术家简介
袁武,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九届理事。现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国画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九届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曾担任全国美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画展区评委和总评委。
个展情况:
2014年《大昭寺清晨》袁武个展,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墨尔本;
2015年《天·灯——袁武绘画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6年《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7年《艺术长沙“大江东去”袁武百年肖像作品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