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14 14:41:07
听新闻

多年来,郭怡孮不断走出学府深宅,去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无论是鲜花怒放的原野,还是密不透风的深林,所有山花野草的生命意象,共同构成了郭怡孮深邃博大的精神家园。

郭怡孮说,“我们写生的时候,到了生活里边,画家就会感觉特别无能,因为自然太丰富了。传统很重要,但是传统怎么来的?传统是古人从生活里创造出来的,最直接的还是生活。能不能反映生活,可以检验他作品的好坏。传统有多少年?中国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然有多少年?上亿年。一千多年无法跟上亿年相比,我们最根本的还是生活。一个艺术家到自然里抓取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能把它反映出来,那他将来就是‘传统’。所以我们要摆好这个关系,传统非常重要,但是生活又特别重要,所以画家必须深入生活,它那里边有很多艺术规律都是自然存在的,我们的能力就是发现,从生活里发现这种美,发现美以后还能抓取,还有表现的能力。画家必须具备发现能力、表现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潜意识的表达能力。画家个人的感受通过艺术升华,创造一种新的东西。生活是特别丰富的,艺术是更丰富的,所有的画家都离不开自然,都离不开生活。生活绝对是根本,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立身之本。”

大自然是郭怡孮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机与生气,是他在写生中紧紧把握的。他描写的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以及它与人类的精神感应,郭怡孮是借用花草树木的生机生趣,来抒发和表达人的精神情怀。

郭怡孮不是具体描写一朵花,而是表现花草树木组成的家园,它们之间的生命的关系、生长的关系。所以他熟悉它们的生长规律和生活规律,了解花草树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花草树木与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这些都值得研究。他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地去感受花草树木自然结构本身形成的艺术美,那种竞生存、争阳光,相互之间作用的美,苔、水、树、石、藤组合的美。“没有生活我画不了,没见过的东西我不画,见过的东西、我熟悉的东西,我还是尽量熟悉它。”郭怡孮说道。

初次进入魂牵梦绕的热带雨林,郭怡孮就被那些未曾见过的蓬勃的奇花异草所吸引,他不停地看着,画着。然而,回去后他却感到自己画得如同植物标本,没有生气。这让他十分懊恼和困扰。直到再一次走进西双版纳,郭怡孮偶遇了一些正在画图谱的植物学家,在与他们的攀谈中,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必须从植物学上,从理论上去深入地研究和理解这些植物,才能抓住它们身上真正的闪光点。

“你研究植物群落,从苔藓、地衣一直到望天树,植物太丰富了,那是一个王国。植物之间互生、寄生,缠绕植物、攀缘植物、绞杀植物,它有这个气根、板根,这些东西你要是不了解,不跟植物学家学习,不深入到里边去,你怎么知道它那个家园什么样?你怎么去开拓花鸟画的一个范围?所以,我一开始也是向好多植物学家学习,向科学学习。我最早崇拜的是蔡希陶先生,他把西双版纳的植物园开起来了。我还认识陈封怀先生,他是华南植物园的老园长。后来我又跟采集野生标本的那些人交朋友,他们跟我学点画,我跟他们学知识,也学科学画,也学植物画,我感觉植物画对我们画花鸟的人来说特别重要。真是要下这样的功夫,你才能研究一点东西,所以说艺术的认识能力、感悟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要不断地去琢磨,不断磨炼才能显现出来。”郭怡孮回忆道。

郭怡孮认为,到自然生活中,不能只抄袭自然,不能被眼前的景物制约,抄袭自然不是创作,艺术作品要比生活更典型、更美、更艺术。

郭怡孮从闪耀着光彩的植物群落中捕捉着那些最鲜活、最本原、最打动人心的生命特质,原生长于非洲热带沙漠中、能为人畜提供水源的旅人蕉就因此成为郭怡孮笔下被热情讴歌的一种植物。郭怡孮说:“你只有到了这个大原野里,你看着它一丛一丛地生长,它们自然的一种关系,你就会想到当初它在沙漠里,旅行的人渴得不行了,砍下一片叶子来,去喝它那个水能够救命,这就是旅人蕉。它那种生命的精神,和人的关系都体现在里边,你去表现它的时候,你就会有深度,就会有想法。不是我画个叶、画个杆、画一丛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画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一种体验,这才叫写意。写意是什么?写意就是人对自然、对生命所有的思考总和变成了一种意,借助笔墨表现出来,这就是写意。”

数十年间,郭怡孮或带领学生,或独自一人,无数次来到祖国的南疆,走进西双版纳、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又一次次走进东南亚、非洲和美洲的原始密林,他去找寻和描绘花、草、树、藤、石的有机组合美,去感受和捕捉热带植物斑斓、鲜艳、热烈、明丽的色彩和谐美,体悟和表现大自然生态中竞生存、斗芳艳的草木精神。

在郭怡孮看来,“没有生活感受的东西,我感觉画出来很苍白。现在很长时间不出去了,那就得靠回忆,靠原来的写生的启发,靠思想凝聚的一些东西,把它表现出来。这仍然还是跟写生有很大关系的。我去了西双版纳这么多次,后来这些年深入海南的很多地方,前几年去了吊罗山,吊罗山是非常特殊的,跟海边有关系的热带雨林。我又去了日本的西表岛,那是一个热带植物的王国。我去了泰国的原始森林、老挝的原始森林,我走了‘胡志明小道’。后来我又到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所以你对植物的了解,不但要深入还要投入,你去跟他对话,投入你的心血,你去了解,就像我画杜鹃,从黄山的天目杜鹃到井冈山的杜鹃、大理的杜鹃、贵州毕节的杜鹃,再到苍山的杜鹃,杜鹃花给人的感觉都不相同。古人不画杜鹃,古人写杜鹃啼血,带有一点悲凉的意思。但是后来我们赋予了杜鹃花革命的意义,从我父亲那时候开始画杜鹃,然后我又继续把杜鹃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非常认真地去研究这个画。对于生活来说,你必须全面地了解,你画出来的东西才可能相对真实,不然的话都是一时一地的一种小感觉。你要画出它的生命,画出它的生机,画出它和人的关系,你了解它的物理物情物态,了解它的生长史、生活史以后,你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

走的地方越多,越深入到那些大山原野之中,郭怡孮的画风也发生着新的变化。他不但喜欢那野逸蓬勃的山花野卉,更喜欢那壮美的环境。于是郭怡孮把花卉和环境融为一体,开始创作大景花卉。1994年,郭怡孮应邀为中南海接见大厅创作巨幅《春光图》。启功先生看后在画上欣然题诗:百花齐放倚清泉,万紫千红备众妍。不待山中一夜雨,崇朝锦树自参天。喜看丹碧出深丛,黼扆宏开大麓风。太液波光无限好,上林春色十分红。其中,“黼扆宏开大麓风”一句,使郭怡孮受到启示,于是他在提出“野草也是我的花园”的观点之后,把“大麓画风”作为自己努力追求的方向。

郭怡孮谈道,“说到大麓画风,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喜欢大自然,喜欢野自然、原始的生态。但是我尽量去画,画了一些画以后,启功先生给我题了那首诗,‘黼扆宏开大麓风’,老先生给我点到点了,不光是大自然、野自然,这种大麓画风,是中国人的一种提法,山野之风。这种山野之风,如果能够在画上形成,那就跟过去古人画的珍禽异兽不太一样了。这种自然的风貌,不光有它的形,还有它的气,还有它的声,还有它的韵,包括现在的风声、雨声,都应在画中。那种山野之风,那种呼啸而来的生命之火,它在画中。这是我所追求的。”

大花鸟意识的觉醒,“大麓画风”的创立,让郭怡孮的花鸟画突破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和意境。大自然气象万千,姹紫嫣红的花鸟景象尽情在郭怡孮的笔下挥洒,花鸟画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在郭怡孮的心灵中和作品里得到升华。

(来源:藏视网翰墨人生

作品欣赏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春光图》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日照香江》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赤道骄阳——我的内罗毕宣言》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南岛晨光》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与海共舞》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一路看竹到几峰》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煌煌宫墙外 冉冉菖蒲稠》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朱竹白石图》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天地和同 春光锦绣》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大好春光》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春到太行》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霓裳羽衣图》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燎原》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春涛化龍图》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春雷声声》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太平山下 紫荆花发》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金色池塘》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雨林深处》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俯视众芳》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罗霄山花》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雁栖湖畔APEC蓝》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咏梅》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晨晖》



(来源:藏视网翰墨人生)

画家简介

郭怡孮·花鸟画⑥丨黼扆宏开大麓风

郭怡孮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会长

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