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德是一位致力于探索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复杂的山水图式,通过绘画、烟烫与香烫在宣纸上的交替进行,用多层次的叠加装裱而构成。这种开放的创作方式打破了观者对水墨媒材运用的传统认知,也为其作品赋予了更加深厚的历史内涵。他的作品通常由两层画面叠加而成,底层在宣纸上以传统水墨的方式表现出山水画和书法的笔墨痕迹,表层是以香灼烧皮纸,构成另一层山水与书法的图像。有意的空间错位,制造了时间的错位,让现代的我们与古代的文人有了一个彼此观照和对话的时空。
王天德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传统水墨的简单继承,更是对其深刻的重构。他在每一幅作品中都追求一种新的视觉语言,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现代解读,使观者能够在历史与当代之间找到一个共鸣的节点。在他的创作中,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王天德的艺术创作过程如同一场与古今对话的心灵旅程。他的每一笔墨痕、每一处灼烧痕迹,都是在与历史和自然进行深刻的交流。他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对偶然性的探索与把握,每一幅作品都是在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中完成的。他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水墨画的表达形式,使其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他的创作中,时间的元素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通过层层叠加的画面,他将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视角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多维度的时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者可以通过对画面的解读,与古代的文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同时,这种时间的错位也让我们能够反思自身的处境,找到在现代社会中与传统文化的连接点。
王天德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不断探索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他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表达方式。他在水墨领域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感,不大声嚷嚷,不做夸张举动,但在众人心目中,他的分量沉甸甸地摆着,谁也忽视不得。他自信、自足,又平静、坦然,不像圈子里的很多人,本事不大,口气不小。
王天德着意营造的是一个更大的虚拟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对文字和绘画的解构来与自然和古人进行对话与交流,也同时在这一空间中反观自己所处的境遇与疑惑。他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义了我们如何去看待传统和当代之间的缝隙和关系。他认为历史文脉的传承只要需要,就会显现;隐没在后,也不代表不存在,它在等待着一种可能性。
王天德作品欣赏
王天德, 《棹歌平远图》, 2023. 宣纸, 墨, 烧痕, 拓片, 37 x 20 英寸.
王天德, 《百丈烟叠图》, 2023. 宣纸, 墨, 烧痕, 拓片, 70.5 x 46.25 英寸.
王天德, 《小桥漫水家》, 2023. 宣纸, 墨, 烧痕, 拓片, 18 x 22.5 英寸.
王天德, 《陶庐登雪图》, 2022. 宣纸, 墨, 烧痕, 高分辨率书法扫描, 34 x 29 英寸.
王天德, 《銮音叠嶂图》, 2023. 宣纸, 墨, 烧痕, 字帖, 50 x 41.25 英寸.
(来源:Guardian Art)
艺术家简介
王天德,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后于该院书法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教授。
曾在今日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广东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以及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纽约、旧金山等城市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等国的重要联展,包括:“上海美术双年展”(上海美术馆)、“蜕变·突破——华人新艺术”(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等)、“开放的时代”(中国美术馆)、“上海摩登”(德国Museum Villa Stuck)、“水墨:中国的书写艺术”(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新水墨艺术”(香港艺术馆)、“红旗——中国当代艺术展”(蒙特利尔博物馆)、“现代中国画展”(大英博物馆)、“水墨艺术在当代中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墨境:中国现当代艺术”(斯坦福大学博物馆)、“水墨之梦”(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蒙特利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香港艺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