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河南省美术馆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支持的“从‘远望’到‘城中’——杨海峰油画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的作品里建构了黄河广袤的土地上的民生景观,真实地描绘了画家自己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生命拓展过程;其景观建构的意义更深刻地揭示了黄河之滨的平民众生如何走向现代化的精神生存痕迹。而这些痕迹也成为油画在黄河之滨这个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本土化探索历程。 据悉,该展览在河南省美术馆3号厅,将持续至8月25日。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杨海峰介绍,其实自己从来没有想着成为一个艺术家,真是没有这样想过,就是自己喜欢画,琢磨这个事,想这个事。每次参加展览画挂出来,看到问题,跟别人找差距,回来调整自己,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一种状态。
杨海峰的工作是教师,他认为上课跟绘画也有关系,“跟学生一块去研究绘画,一块写生,一块讨论,我算是比较幸运,我从事的工作跟我喜欢的事情正好是重叠的。一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能只是满足于模仿,一定要慢慢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包括我现在上课也跟学生说,最终你是要找到你自己,这才是绘画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思路或者一个方向。”
《城之梦》这幅作品,当时在十三届全国美展时,是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展出。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导游,引导大家参观展览,每个展厅会选1—2张作品进行重点点评,杨海峰当时正好在现场,看到导游把这幅作品作为很重要的作品去推介,大概意思是说这幅作品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全国美展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歌功颂德,也有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这张作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例证,反映现代城市人的焦虑。杨海峰觉得这一点也是令人欣慰的。
《愿得一人心》这幅作品,从2014年起杨海峰一直断断续续反复修改,在展前还有细微的调整。在一幅作品上特别较真会影响作品的数量,但是杨海峰现在再看,他觉得也是好事,因为这些作品反复改完之后更耐看了,在改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
“好多作品都是近十年的打磨,改动过程也有观念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就是画放了一段时间,突然觉得不顺眼了,不顺眼其实是一个好的状态,就是你看到问题了,你的视野、你的眼界等方面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可能也是这个作品非常宝贵的一点,跟酒一样,放的时间越长,酒香越浓郁。这个展览我的定位很清晰,它不是大张旗鼓的一次个展,就是把我十几年来我的探索、我的研究成果(展现),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放到美术馆展示给大家。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这次展览的意义。”杨海峰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
(来源:综合郑州文旅、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大河报·豫视频)
画家简介
杨海峰,毕业于河南大学并留校任教,2010年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访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获得者,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三、十四届全国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