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09 09:14:49
听新闻

“用完整的构图,强烈对比的色调,气壮山河的大气象以讴歌新时代的国富民强,盛世幸福,是我和刘影创作《金山》初衷和目标。”油画《金山》作者之一的翁凯旋介绍,他以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以西南少数民族民居、村寨、山水、田原为载体,以金色的阳光照耀山岗,村寨呈现出金子一般的强烈视觉冲击为切入点,鲜明、艺术地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翁凯旋·空山系列之二 140×150cm


翁凯旋的艺术很鲜明地处于历史与时代的交结。翁凯旋漫长的艺术生涯几乎与新时期同步,他看到了潮头的涌起,经历了思潮的转向,最后在历史的终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翁凯旋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美术学院接受的艺术教育,现实主义的要求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不想被动地接受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他的选择是两个自然:心中的自然与客观的自然。心中的自然就包含了自我,他看到的不只是按照某种规则观看的自然,而是包含了他的经验、直觉、情感的自然。翁凯旋发现了风景写生的独立品格,它是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其中的活动,它可以是生命的记忆、经验的抒写和生命力的迸发。他建构个人的绘画语言是从寻找另类的对象入手,以适合自己对自然的不同体验,由此在这个另类中改变写实的方式。他是以实写意,“意”是指精神、心灵、心理的“意”。写实的功底是翁凯旋的一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精神性的“意”只有通过具体的实才能释放出来。我们在看翁凯旋的画的时候,似乎不是在感受一张油画,而是在感受一种原生态。它不像是从画家眼中刻意看去的风景,而是一个哲人,一个诗人,面对自然的观照与沉思。自然的生命在于它的原始,你在自然中看到了原始,那是你的心理的使然。“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心灵深处的原生态尘封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翁凯旋则是要把它挖掘出来,尽管他自己也可能意识不到,但他的画说明他在心灵中感觉到了。

(文/易英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翁凯旋·空山系列之七 120×150cm


“诗”与“思”无疑是这批写生作品的内在气质。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诗”包含着诗情与诗意两个维度,它们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过,和古典绘画或诗歌中追求“超以象外”的“境界”在来源上有所不同,翁凯旋作品中的“诗”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对场景的选择上。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极其平常的风景:一段马路、一片树林、庭院一角、林间一隅它们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起眼的“风景”中,在这些往往被都市人熟视无睹,且被忽略掉的日常视觉经验中,艺术家却能借助于构图的层次感和有意味的形式,以及斑驳细微的色彩变化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这主要应得益于艺术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超强地驾驭画面的能力。事实上,虽然这些作品均来源于写生,但在诗性的表达背后,流露出的恰好是一种“思”的品质,即一种文人气质、格调与品位。换言之,在艺术家看来,这些日常的情景不仅有其独特的审美意境,更重要的是,它能映照出一种不同于都市生活的文化,表征一种疏离都市喧嚣而返朴归真的生活,从而唤起都市人失去理想田园之后的审美情愫。因而物理意义上的都市与乡村的距离在艺术家的笔下被引入了审美的维度,同时也被赋予了文化的反思性。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翁凯旋·空山系列之三 140×150cm


除了“诗”与“思”的特点外,翁凯旋的作品还追求“意”与“境”的融汇。作为一个哲学与美学概念,魏晋之前,“意”就在先秦的哲学和儒家诗学中确立。而“意境”则试图将“意”要达到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明确化。对于翁凯旋而言,“意”与“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融合的,可以直接在“意象”与“意境”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不过,和中国古典审美范畴中的意涵有所不同,前者指艺术家从形式与结构的角度,对描述的对象进行概括与抽离,然后重新加以组织、重构,而意境则体现在画面经营之后对情趣、格调与文化诉求的强调。

(文/何桂彦)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翁凯旋·空山系列之四 140×150cm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翁凯旋·空山系列之五 140×150cm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翁凯旋 | 在构图与色彩的形式变化中找到隐藏其间的“诗意”

翁凯旋,男,1958年9月生于重庆。1978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81年,附中毕业。同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绘画系油画专业学习。1985年,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油画学会会长,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研究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