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伙》60×80cm 2024
在西方,自从照相技术诞生以来,就有绘画死亡的说法,因为从对物象的再现来说,绘画无法跟照相竞争。但是,绘画是艺术家一笔一画画出来的,有笔法,因而有个性;摄影只是成像的光学和化学过程,跟体现个性的书写关系不大。在郑板桥看来,好的作品不仅有笔法的定则,而且有法外的妙趣。戴士和绘画的生趣,正体现在他对法则的坚守与破坏之间的适度把握上。戴士和通过法外之趣的追求,不仅要让我们看到他所画对象的生机活态,而且要让我们看到他的绘画过程的一气流通。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戴士和用他的绘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它既不同手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世界,也不同于艺术家为我们讲述的语言世界。眼见的现实世界缺乏语言,讲述的语言世界限于语言,只有借助语言并超越语言的世界才是艺术世界。因为它超越语言,艺术世界永远是在创作过程中敞开的惟一世界,包括艺术家自己在内都无法重复,更无法由他人来捉刀模仿。戴士和在画面上直接留下的,就是那些无法重复的绘画痕迹,这些痕迹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从中又能够看到图像的生动呈现,通过图像的生动呈现看到自然背后的精神。用郑板桥的术语来说,在戴士和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手中之竹、胸中之竹和眼中之竹之间的相互牵掣和发明。
在戴士和的作品中,绘画的痕迹既是物象的印迹,也是画家的心迹。每幅作品,不仅是自然的面纱的揭露,也是画家的心扉的敞开。通过戴士和的作品,我们一方面走进了生动的自然,另一方面遭遇到洒脱的心灵。戴士和的画常常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因为他的心灵与自然一样真诚而深邃。我们从戴士和的作品中看到的既有天真烂漫,又有老辣深沉。
(文/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戴士和2024写生新作
写生现场
《榆林小伙》60×80cm 2024
戴士和 天津美院示范现场 2024
戴士和 人物写生 2024
戴士和 人物写生 2024
戴士和 人物写生 2024
《生在黄土高坡》80×120cm 2024
《榆林姑娘》80×60cm 2024
《林阳光广场》80×60 cm 2024
《波罗古堡》80×120cm 2024
《傣家女儿》60×80cm
《傣家女法官》60×80cm
《独木成林》60×80cm
《打洛边境傣寨》60×80cm
(来源:写生啦)
画家简介
戴士和,1948年生于北京。先后学习绘画于北京景山少年宫,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央美院以及彼得堡列宾美院。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造型学院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等。作品于2008年、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并先后在英国、俄罗斯等多国多地举办个展及展出作品。出版有《画布上的创造》《对视阳光》《笔记·三年集》《写意油画教学》《戴士和油画写意集》《戴士和》《苹果落地》《生于北京》《海风扑面》《画室窗下》《画我所要·戴士和2017油画写意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