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高鸣的画:有本者如是
翻阅高鸣的画册前后,可以看到他艺术历程的记录。多年来,我与他在艺术工作中相识,并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艺术起步于描绘淮北乡村生活,作品呈现出浓厚的醇和特色。后来,高鸣转向描绘西藏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仍保留着民俗装饰的亮丽色彩,同时展现了高原的壮美之处。他曾接触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具象表现画风,还在意大利学习贾科梅蒂的艺术成就,逐渐发现了现代绘画的新路径,追求更自觉的个人绘画语言。虽然他的画作逐渐出名,但他并未停滞不前。我逐渐意识到,高鸣在艺术上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前进态势,既不急躁,也不停顿。用古人描绘流水的方式来形容他,“盈科而后进”,就像水在低洼处缓慢积聚,再缓缓流向一个大方向。我认为这正好描述了他的性格特征。
《孟子》中提到,“盈科而后进”特别指出“有本者如是”。这一点至关重要,从事艺术就需要像水一样“有本”:一种内在的本质力量。在我看来,高鸣在青年时期在农村锻炼的经验对他的审美启发很有益。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乡土生活的关怀,以及由此放射出去的、观察更广大的自然与现代社会生活空间的一种温暖的心情。画面上的温暖首先来自内心的温暖,尽管他曾一度追求画面上某种美色的表面化。但毕竟“有本”,内在本质的力量让他克服了这一点,从他近年的新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特点。
与此同时,他更积极而明确地寻找自己的形式,在强化大色块的表现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绘画方法和20世纪50年代西方艺术家尼柯拉斯·迪·斯塔约尔的作品颇似,也接近于“纳比派”风格,与中国传统的色彩平涂勾填画法也有相似之处。它的妙处在于将线条的轮廓处理与平面化的大色块相结合,形成有序的双重结构。线条与色彩相互融合,线条不排斥色彩,彩绘也不压线——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常常被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手段以至被强调画法体系的东西,历来在诸多人的探索中逐渐找到了“双赢”并善的途径,虽然具体造诣诸人高下不同。高鸣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逐渐熟练,也逐渐自由。正如他自己所体会的:“对于我来说结构主义给了我一个呼吸的空间,他是解开新问题的钥匙,用这把钥匙可以从一个起点在一个新方向上打开属于自己艺术空间,从而凝练作品中的美,正如在生活中强健的脚步一样。”
他把“作品中的美”与“强健的脚步”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探索中的智慧。毕竟,重要的是时时回归到自己温暖的心灵,回到那个孕育自己温暖心情的乡土生活深层土壤。尽管高鸣“有本者”的画风发生了变化,但内在的本质力量并未衰退,反而更深化和发展。
(文/钟涵)
作品欣赏
《春祺献颂》
185x165cm
2022-2024年
创作过程
草图1
草图2
创作过程1
创作过程2
创作过程3
作品局部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局部7
局部8
局部9
局部10
局部11
局部12
局部13
局部14
局部15
局部16
局部17
局部18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1
展览现场2
画家简介
高鸣,研究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第5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波罗尼亚美术学院访学教授,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艺术家。曾荣获安徽省最具学术价值艺术家、安徽省经典艺术家、安徽省艺术资本关注“市场活跃艺术家” 、2019雅昌艺术网热门艺术家等称号。
其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国内、国外展。曾获第七、九、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及获奖提名,数次安徽省金奖,获2023法国国际艺术联创联展特殊荣誉贡献奖。举办个人作品展20余次。出版有多部个人画集专著。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地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州美林美术馆、道亨银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国子监油画艺术馆、日本牡丹园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