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起画板,拿起画笔
轻轻蘸取颜料
用或浓或淡的笔触
晕染出眼前的风景
艺术家眼中的油气田是什么样
翁凯旋、侯宝川、梁益君
三位艺术家
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
不一样的西南油气田
抵达泸州蜀南气矿时
正值中午时分
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巨大的气井上
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艺术家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纷纷拿出画笔开始捕捉这壮观的瞬间,从井口的机械装置,到地面的管道布局,都一一刻印在他们心中。
翁凯旋手中的画笔在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座气势磅礴的气井便跃然纸上。他笔下的气井好似活了起来,仿佛能听到从土地深处传来的隆隆声响,彰显着石油工业的磅礴力量。
红村
是四川石油大会战旧址
也是四川油气田艰苦创业的
标志性文化符号
红村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古朴而宁静,红砖白瓦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这里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四川油气工业发展的殷切期望,承载着老一辈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兴油报国、奉献青春的难忘回忆。
梁益君漫步在红村的古巷中,被这里的宁静与和谐深深吸引。他拿起画笔,捕捉着红村的风貌,将经过西南油气田修缮后的古老建筑、石板路,还有石油人战天斗地的豪情镌刻在画板上。
他的画作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也展现了这抹石油“红”。
位于隆昌圣灯山的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
是毛主席平生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
也是毛主席罕见留下蹲姿照片的地方
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工业历史
承载着石油人的光荣与梦想
侯宝川站在纪念馆前,凝望着那张著名的毛主席蹲姿照片,心中充满了敬意。他拿起画笔,描绘出纪念馆的庄严景象,以此表达对伟人的缅怀和对隆昌气矿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作出卓著贡献的尊敬。
在“远东第一井”隆2井
西南油气田成立了
新中国第一个
现代天然气建制工业矿区
它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
赓续革命血脉、弘扬实干精神的奋进史
站在采气树旁,艺术家们感受到了从地下涌出的油气之力,也体会到了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川中油气矿
展现了现代化
油气开采的壮观景象
在这里,艺术家们用画笔记录下这些石油人的身影和辛勤付出,画面中的石油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就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力量!
蓬54井
是西南油气田首口
累产10万吨的功勋油井
艺术家们深入了解石油勘探开发过程,感受到了石油人的艰辛和付出。他们与石油人交流、学习,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感受到了他们的乐观和坚韧。
画作中,石油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身穿红工衣、头戴红工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石油人的风采和力量,也传递了对石油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结束这趟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
三位艺术家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
踏上返程之路
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与感动
他们的画板上留下了
气井的雄伟、红村的古朴
纪念馆的庄严、井场的繁忙
还有默默奉献的石油人的身影
汽车飞驰
艺术家们望着车窗外
飞掠而过的绿野
心中充满了与西南油气田
再次相遇的期待与憧憬
画家简介
翁凯旋,男,1958年9月生于重庆。1978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81年,附中毕业。同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绘画系油画专业学习。1985年,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油画学会会长,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研究员。
侯宝川,男,汉族,1958年10月8日生于成都。1975年7月,华江子弟校高中毕业。1975年7月—1979年12月,荣昌县清江公社下乡插队落户。1986年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00—200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学习。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梁益君,男,1960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2年-1989年,就职于涪陵群众艺术馆。1989年-至今,于四川美术学院任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