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而发展和繁荣。文化修养虽然不能等同于书法修养,但却是书法家提升创作品位的根基。近日,我阅读了新近出版的马子恺的几部书法、篆刻作品集,深深地为他作品中深厚的古气、别致的灵气和浓郁的文气所感染。
马子恺的古篆书法具有独特之处。
一是他对经典的追求使作品形成了高古典雅的书风。
马子恺自谓:“书不读三代以下,字不写三代以下。”其心长期盘桓于古,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表达都呈现出高古、雄浑、洗练、典雅之气。我们欣赏其作品,可知他用古老的篆书形式浓缩了中国文化经典的思想精华,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书法技术层面的“器”提升至“道”的层面,既体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解读,又彰显出其笔墨运用的高超境界。
二是他以深厚的文化涵养引领了书法、篆刻作品精神境界的提升。
马子恺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涵养和理论修养的学者,发表过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文章、文采横溢的文学佳作和格律严谨的古典诗词。他认为,中国书法不是技术的叠加,而是主体生命参与的一种理解和体验的文化活动。一个书法家只有认真追求书法的文化内涵,方能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才能通过书法实现学术和艺术上的创新。马子恺多年来坚持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研修,并力求用同时代的文字样式书写同时期的经典,《易经》《论语》是其多年来解读与书写的两部经典著作。为了学习和理解其含义,他逐字、逐句、逐篇阅读精研。他研究甲骨文、陶文、金文及秦汉文字,并以齐系、鲁系文字为主脉来书写这两部经典。《古篆论语》《周易锦言》是他经多年研究、实践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作品集文辞美、哲理美、书法美为一体,受到了书法界人士的关注。他还注重对诗书画印的全面修炼,先后师从许麟庐、弭菊田、陈左黄、魏启后、武中奇等名家,使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作品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其诗词格律严谨,逸兴清发,文辞优美,颇具老庄意趣;画作笔墨老辣;篆刻锐意创新,不落时俗,深具金石雅趣;书法则篆、隶、行、草皆能,篆书更是取意高古,笔力千钧,格调高雅。他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深知当代书法、篆刻发展之大势,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独到的眼光论述与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的《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因观点鲜明、论述深刻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三是以悟性与勤奋奠定了书法创新的基础。
品赏马子恺的篆书作品,我们既能从中找到丰富的传统元素,又能体察到鲜明的艺术个性。在继承传统方面,他溯流追源,博采众长,还注入了楚简的奇诡奔放与汉隶的雄浑率意。马子恺十分注重求变求新,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作品有别于前贤,在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上一改篆书结字整饬端庄之程式。其篆书中宫收敛,以求神凝,四面辐射,散而能聚,以斜式求单字之灵动潇洒;中锋用笔,侧锋辅之,以中锋表现线条的圆浑流畅,以侧锋彰显线条的率性自然,以畅达舒展的笔画破解了篆书的拘谨和死板;章法则四面取势,欹而能正,雄放而有韵致。他取法上古文字之诡奇、秦篆之端庄、汉隶之率性以及今人之风格,在遵守法度的同时随势行笔,形成骨力遒劲又飘逸灵动、取意高古又别有新貌之书风。
马子恺将历史久远的古篆字浓缩成中国文化符号,在书法和篆刻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文化艺术界专家和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高度评价,现整理十家辑评以作总结。
已故著名书画家许麟庐说,马子恺印迹熔甲骨、秦汉文字于一炉,创出个人风格,又不失篆书法度……无论章法布局还是刀法均达到大家手笔,可与南北印人相抗衡……他借鉴古人,融会贯通,追求极高。
已故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马子恺手制颇具匠心,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饶有情趣……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说,他在勤于笔耕的同时,能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同修、艺品与人格的升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悟古人佳作的高妙之处。马子恺作品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意境高古,而且清气畅和,在锐意创新的同时又没有落入时俗套路,挥洒自如的笔迹之间展现出一派生机。这种寓动于静的艺术观点十分符合东方的传统艺术精神,这在当今十分难得。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说,马子恺以古人的创造精神去造就一种传统艺术新图式,将传统书法与西方绘画有机结合。这种集古代书法笔墨与现代绘画色彩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彭吉象说,中国艺术真正要走向海外,必须要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落实到书法来说,就是要用现代的书法语言来体现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艺术语言应当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创新性,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但是又必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我们的艺术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艺术语言与艺术形象最终要通过艺术意蕴体现出来。马子恺的书法艺术成就即这种艺术意蕴的结晶。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说,中国人首先创造的文字是甲骨文。文字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铭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这两种文字用成语来讲就是“刻骨铭心”。马子恺不但能“刻骨”,而且也重视“铭心”。我对他在书法艺术领域作出的贡献是非常肯定的。
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说,马子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雅谦诚,与之交谈后更觉其学养深厚,胸次开阔,他是位颇具内美之才士……在他营造的艺境中,能看出他读书养气、涤除玄鉴之心怀,这种凝神静虑、笃志于学的精神,在当今书画界尤为难得。有人评价马子恺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我觉得这正是他的价值取向。当今的艺术家们也的确需要具备这样的精神高度,以完善中国艺术的审美品质,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辟新径。
马子恺治印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岳川说,马子恺不仅在书法和篆刻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实践上也独出机杼。他的书法厚重深沉,超越了一般的技法层面,而进入书法背后的文化层面。观其篆书,我们能够通过线条感受到其文化修为和心灵的恬淡宁静;篆刻作品则气象高古,呈现出其人生境界。马子恺在书法和篆刻的技法与笔墨线条上很有悟性,对线条和墨色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痴迷,作品有一种视觉的张力。独特的艺术感觉提升了他作品的品位,最终将书法、篆刻由技术层面提升至“道”的层面。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寒说,马子恺对古篆艺术形式的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深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对古文字、诗词、篆刻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把多种艺术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形式,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东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新平说,马子恺的作品让人看到了其书法审美理想递进的三个阶段。一是追习经典,通过对古代经典的学习以使心意相通、笔墨相连。二是遥接前贤,虔心感怀先贤的襟怀和艺术境界,从古代名人名作中获取创作灵感。三是将经典笔法、先贤精神作为自己创新的文化底蕴,凭借自己的感悟进入书法、篆刻创作的自由境界。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使其艺术境界不断升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来源:中国书画报)
艺术家简介
马子恺,当代国学艺术名家、文化学者、书画篆刻家。别署燕公、号穆斋。幼受庭训,读经研艺,及长就学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曾在中国国家画院任职。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马子恺国学艺术馆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金石书院院长、中国书法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数字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沉香分会副会长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篆艺术论坛总策划以及圣荷西国际艺术节评委主席、国际中文+文化创意产业论坛首席专家、博鳌时代智库文创产业指导委员会主席、香港卫视国际书画院顾问、《中华藏书集成》副主编等职……
他还受聘多种家乡济南的社会职务,如“济南旅游形象大使”、济南市政协委员、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漱玉印社社长、山东建筑大学外聘导师等职……
其艺术创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书画篆刻、诗词文章、雕塑设计等。出版有《古篆论语》、《周易锦言》、《玺印精华》、《马子恺艺术作品集》等十几种专著。曾在伦敦、巴黎、纽约、米兰、多伦多等地成功举办三十余次个展,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昆明等地创办有“马子恺艺术馆”,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被众多知名机构和当代名流收藏展出。
其代表作彩墨古篆系列作品融合了书法、绘画等众多中国文化元素,以古人的创造精神造就出传统艺术新图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用现代艺术语言来表现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创新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