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艺术大展
YU XIAOFU SOLO EXHIBITION
主办
李自健美术馆
策展
李自健
展期
2024.8.3—10.7
画室中的俞晓夫
序
1984年,整四十年前,我的油画《山妹》有幸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同在这场大展,上海画家俞晓夫的油画杰作《我轻轻地敲门》,却意外落选,我深感不平!当年的美术界也因之掀起一阵轩然大波。“俞晓夫”这个名字,从此扎进了我的脑海。很快,《我轻轻地敲门》历经起伏跌宕,终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公认的一件划时代的经典大作。三年后,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首届油画大展,我的油画《孕》与俞晓夫的《一次义演》同时入选,他光荣斩获大展的最高荣誉,我为他高兴啊!晓夫独特超凡的艺术表现,让人折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想象。
1988年,走出国门,我暂时告别了祖国的艺术舞台。直到三十多年后,美术馆建成,一拨全国知名油画家云聚美术馆,晓夫兄竟然现身其中!这让我兴奋不已!此时的他,已年过七旬。一位驰名神州的艺术大家!作品的光环,无数的奖项,早已环绕着他。我俩神交已久,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深聊畅叙,意外,大名鼎鼎的晓夫兄,居然还从未举办过有规模的个展。我感到,这也许是上苍特意留给我这个美术馆馆长的光荣使命和担当:为这位一生痴迷艺术,驰骋画坛,特立独行,精彩不断的艺术大家,精心地来一场回顾性的艺术大型展演,多好!荣幸之至!
春夏之交,我亲率美术馆精干团队,进了晓夫兄上海虹桥的大画室、画库、寓所,翻箱倒柜,搬出了他积淀了几十年的创作精华:大幅历史画、油画、漫画、瓷画、连环画、速写……面对满目的精彩,我们一众人兴奋不已,晓夫夫妇则热情相拥,竭尽所能,与我们同心携手成就这场即将诞生的独具风采,凝聚众望的超凡艺术大展。
跨越国庆佳节与建馆八周年的最佳档期,俞晓夫先生艺术人生的首次个展,在湖湘大地大放异彩!一定能为广大观众、粉丝们献上一道别具风采、韵味悠长、难得一“鉴”的“海派”艺术盛宴!
(文/李自健,李自健美术馆终身馆长、策展人、画家,2024.7.25)
画家俞晓夫与策展人李自健在上海画室
前言
十分的荣幸,我的个展能够首选在湖南长沙,知名度极高的李自健美术馆隆重举行。同时也十分的幸运,这个回顾性质“个展”的出品,是在极具人格魅力,同样也是大画家的李自健馆长的亲自督导下鼎力推出的。湖南是一个有着文化厚度和哲学高度令人敬重的省,除了诞生过领袖毛泽东外,有我拜读过的美学雄才李泽厚,还有我曾画过的,披肝沥胆革命先贤谭嗣同,长兄邓平祥的哲学气质,天才毛焰,还有我外婆是湖南人,所以我身上应该有湖南人喜欢思辨的特质。
八月头马上要举办我的个展。应该说这是对我自己艺术履历的一个回顾,也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自己的作品,当然也有为筹展新添的作品。为此忙了一阵,但并不太在意,就像我的作画风格,还是比较放松的,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有把握面对观众和同行。所以进入七月份,还要挤出半个月时间远赴英伦,为筹展明年武汉《中国视觉英伦行展》作考察和写生,并将这批新鲜出炉的英国写生作品加入此次“个展”。从而,成就一个尽可能理想的大型“个展”,我知道为此会有多少的付出,有劳李自健馆长和他的团队,很不安的。
但凡作为有历史担当的画家,都是需要进行严肃梳理,我也不例外,从入道以来,我是属于“个展”办得少的一类,如今七十好几了,关注度不够是不行的,不是吗?相比较起我的创作履历来看,很不平衡,是缘分让我和李馆长相识相知,同时看到了这一点,他是铁臂担道义,一拍即合。
作为传奇色彩极浓的他,有常人不具备的气度和谈吐,所以对我的创作有自己不凡、独到的见解,对我创作的心路历程也颇格外的关照。
李馆长带领他的团队,特意来上海对我"量身定制"做创意设计,回去后对展陈的每个环节,里里外外,收拾熨帖,妥妥当当,使我各个时期的创作作品在展墙上舞动起来,仿佛回到各自不同的历史定位上,再现当年鲜活的创作时光,甚至可以闻到那时作者的风华气息。
可惜我为国家画的多幅大型历史画无法借来共展,包括我的《我轻轻地敲门》,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小聚·我的玩偶之家》,我只得将它们以文献的形式展现。
由衷感谢为筹备此次展览所辛勤付出的朋友们!
(文/俞晓夫,2024.7.26)
《从海外带回来的朋友》 182×150cm 2016
《从海外带回来的朋友》 局部
《怀念经典——爱因斯坦在上海》 350×210cm 2017
《怀念经典——爱因斯坦在上海》 局部
《欢乐的俄罗斯族》350×250cm 2018
《纪念莎士比亚之欢乐颂》 250×150cm 2016
俞晓夫 不是什么?是什么!(节选)
俞晓夫不是那种以艺术谋生却没有一点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以利益为内驱力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不会走就想着跑、不会画画却胡涂乱抹,穿着皇帝的新装满世界乱跑、唬弄人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只有技巧没有思想的艺术家。俞晓夫不是那种满嘴“主义”,拿起画笔面对画布就手足无措不辨东西的画家。
当我从一篇旧文中摘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望着窗外初夏的漫天星斗和城市的万家灯火,有一阵久久的茫然:他不是什么,可他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
(本文此处有删减)
《我轻轻地敲门》 157×165cm 1984
一九八四年,俞晓夫为参加全国美展精心创作了《我轻轻地敲门》。在整个 创作过程中,画家始终处在一种自由的、无意识的、非功利主义的审美状态中。所有的安排都是那么精心,却又不露痕迹的自然,用笔松弛而又结实,色彩统一而变化微妙。四位海上画家姿态面容各异,却有着相同的落寞寂寥的神情,特别令人叹服的是其构思的高度戏剧性。他们包括那只耳朵竖起的小猫,目光都指着同一个方向——门。传达着一种期待:敲门者是谁?
《我轻轻地敲门》 局部
正是躲在画外的画家“我”。“我”就像《雷雨》中不出面,却操纵着命运的“雷雨”一样,是作品真正的主人公。这也反映了晓夫骨子里一直有的很自傲的成分。画到百分之七十的时候,晓夫有了充分的自信:这将是件具有非凡价值的作品。不幸的是,就是这张充满人文精神的作品,不入评委“法眼”。以“过了选送时间”为由,落选了。这一届全国美展确有相当多的佳作落选,有好事者为落选者鸣不平,专门编辑出版了一本落选作品画册和一个落选作品展览。《我轻轻地敲门》入选画册,但没有参加画展。晓夫对于自己的精心之作,原无落选的心理准备,但是通过解读“落选”的行为,晓夫知道,这个时代在艺术上是落伍了, 看走眼了。古代哲人有云:祸兮,福之所倚。因为落选,《我轻轻地敲门》的命运引起了艺术界广泛的关注,几乎成为以后所有全国性的大型画册的必选之作,成为晓夫艺术创作生涯中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向更高境界攀升的基石。一九八七年,他以《一次义演》荣膺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的崇高荣誉,也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作品中画家毕加索和画家俞晓夫不可思议地站在一起,出其不意地联袂为面前那个跛足的小孩共同义演、募捐,画的右半部是称之为“我的格尔尼卡”的凄烈的战争后的场面。广阔的地平线横贯在他们的背后,在压抑中透出高贵的人道主义情感,大气、精致。无论思想和艺术上都无可挑剔。此后,各种奖项接踵而来。
(本文此处有删减)
《一次义演》 1987 油画 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 三联之中 100×150cm 2012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 三联之右 100×150cm 2012
《哲学家——纪念萨特和加缪》 260×160cm 2019
现在我将告诉大家,今天的俞晓夫“是什么”。
俞晓夫是那种形式上相当单纯考究,而背后充满了“想法”迷宫的艺术家。他喜欢有思想的宏大的叙事性场景,在那样的戏剧空间中,总有他心驰神往的伟人在走动、在思考。在他精心而不乏幽默建构的叙事空间里,历史总是和现实进行着漫不经心,又极其温柔地对话。在对话中,我们通常很难认定,是历史嵌入了现实的地表,还是现实锲入了历史的心脏。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穿透,像做爱的男女,肢体藤蔓般纠缠在一起,很夸张、很荒诞,同时很清醒、很理智。他经常在作品中导演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还有并无显性关联的物什,很戏剧化、很错位地纳入一个共时性的空间场景中,产生一种结构上、视觉上、心理上的非现实的虚拟感。它们通常是对物质与精神分裂、肉体与灵魂分离的紧张现实的一种寓言。是他,作为有节制的思想者,力图在拼写、粘合历史中,在虚拟的结构里,努力重建人的自我形象。所以,历史的碎片在他手里有令人悦目的形式和相对晦涩的语义。作为现实的代言人,我们时常可以碰到面目模糊,却形象肯定的画家本人,周旋在托尔斯泰、罗曼·罗兰、马克思、司马迁、吴昌硕、虚谷、鲁迅们之间,为他们递茶送水、端坐闲聊,乃至共同入浴,表达着自己很人性化的敬仰和情感。
我们这一代对历史、对伟人的醉心崇敬,对存在、对现实的固执迷恋,总是在他的作品中以一种迷人的气质流露出来。
《共和国的殉道者宋教仁先生遇刺》 180×260cm 2000
《共和国的殉道者宋教仁先生遇刺》 局部
《鲁迅》 51×61cm 1999
《大先生鲁迅在上海》三联之左 200×190cm 2001
晓夫的艺术有一种天生的夸张的幽默感
俞晓夫是那种很聪明,而不是那种小聪明的画家。他的聪明是一种五味交织的,把机智、智慧、狡猾、灵性、装疯卖傻、装聋作哑各种聪明要素结合起来的聪明。不信?你可以从他躲在玻璃片后的眼睛里,读到我说的东西。这种聪明使他的作品不会有宏大叙事的赤膊上阵笨重不堪的通病。相反,总是那么灵动飞扬、生机盎然。他的图像,看看清晰,看看模糊,看看写实,看看写意,让你不断将近视镜和远视镜交替戴上,视觉总是处在变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用一种“主义”来概括他的画风。你可以说他写实,但他总是变形。你说他变形,但年轻时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他观察的深入细致,使他的夸张变形总是那么恰到好处的鲜明、准确、传神,真正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无穷,这是他年轻时用功的回报。晓夫的艺术有一种天生的夸张的幽默感。平凡日常的生活,经过他的处理,会散发出一种生动、深刻的喜剧。即使严肃的题材,也会蒙上一层高超的黑色幽默的色彩。生活中喜欢侃侃而谈的他,可以解释艺术中机智俏皮的他。某日吃饭,席间他模仿一位我们认识的朋友,说他激动的时候,弯曲的头发会突然像装了弹簧的放射线一样,“啪”地弹出一米多远,然后又“嗤”的一声收回,盖在头上。虽然我们可爱的朋友从来没有头发弹出去过,但我们谁都感到,唯有晓夫真正抓住了这位朋友最戏剧化也最个性化的特征。晓夫的画很结实,但不沉重。不仅在大体的写实中,有着色阶极为统一,色彩极富变化的小方形色块,音符般撒落在他的叙事空间里,而且经常会有极松动的神来之笔,将结实流动起来、飞扬起来。
《一个人的战争·怀念经典年代》 220×215cm 2001
《一个人的战争·怀念经典年代》 局部
从绘画语言解读俞晓夫,晓夫是很布尔乔亚的。艺术气质高贵、华丽、精致,有条不紊从不拖泥带水。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画笔在画布上,就像唯美主义的邓肯在舞蹈。但千万不要期待他会给你一份中产阶级的甜点心、下午茶。在思想底蕴上,他绝对是一个独立无羁、我行我素的波西米亚人。他的灵魂时常附着在一个深邃广阔的背景上,沉思、游荡。就这样,平民气质和贵族趣味在他身上和谐地得到了统一。在他近期创作的“晓夫闲聊”漫画中,他将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将人生百态中的关爱、调侃、失落、向往、伤感,五味俱全,一一抖落出来,定格在你的面前。那样的温馨而有趣味性。他以他独特的方式,将漫画变成了当代社会人生的浮世绘。他年轻时读过很多书,他现在还在读那么多书,经典和思想塑造了俞晓夫。他是浮躁年代的沉潜者,是物质年代的思想者,是随波逐流时代的砥柱,是犬儒时代的巨人,尽管他的个子不高。晓夫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人生和艺术理想,他鄙视艺术中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机会主义者。是艺术时尚的毫不妥协的抵抗者。谈到艺术粗鄙的时尚化价值取向,他深恶痛绝。
(本文此处有删减)
《钢琴系列之纪念肖斯塔科维奇》 160×150cm 1997
在窑场的工作室,我曾目睹他那么全神贯注,却又貌似那么漫不经心,东一笔,西一划,给我画青花瓷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全过程。他个人年历上对自己画青花瓷瓶有过洋洋得意的、很精彩的广告式的吹嘘。说句实在话,那个懒洋洋的上午确实美丽得像诗,天上时不时地飘下几点春雨似的冬雨。其实那时他已经不画鲁迅了。他说,自己画了很多,画到后来已经不像鲁迅,而像某某人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鲁迅变形变到后来还真像某某人。可惜,某某人全然不是鲁迅。在瓷瓶上,他即兴写了一段话——
画一个瓶子,内中分别有鲁迅先生和托尔斯泰伯爵。两个想拯救别人 灵魂和自己灵魂的文学巨匠,一个是阿Q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满世界跑, 一个是安娜至今仍然没有复活。可见,文学的作用是多么经不起世俗的拷问。
(本文此处有删减)
俞晓夫与他的瓷瓶漫画
《鲁迅随笔》
看他写完,我的心一沉。在那个雨意绵绵的上午,我又一次感觉到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中的无法承受之轻。
俞晓夫喜欢新鲜、好玩而带点挑战性的创作,画瓷就是。龙年头上,他一口气画了几十件玩偶与龙组合的瓷瓶,开了一个《龙年·玩偶·表情》展览。据说,他已经开始进军雕塑界。我家里就有他的各类作品,油画、漫画、瓷板、瓷瓶、磁盘、速写,还有酒瓶……
他喜欢画玩偶,画高鼻子卷头发的外国人,在画布、纸张和瓷器上,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信手拈来,像活的一样,其间点缀着路上奔跑的狗(他每天都陪着狗狗散步),在头顶飞过的小鸟,叼在嘴里的烟斗……
因为画的太好太聪明(他的画里到处都透着一股我辈望其项背的聪明劲儿,当然我不画画),他很自负。他智商很高,但有时的情商我却不敢恭维。其实我知道,他有一颗艺术家的童心,他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完全长大的“大孩子”,童言无忌,即使他做的错事,也带着一股孩子气的恶作剧味道。他家几乎从门口开始,所有的角角落落都摆着布头的、塑料的、木头的、金属的形形色色的玩偶——每到一地,哪怕漂洋过海、天涯海角,他都会带几只玩偶回家。易卜生写《玩偶之家》是借代,俞晓夫的尊府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玩偶之家”。当你看到那些灰尘仆仆的满当当挤在楼梯、过道、柜子上的玩偶,你才能理解俞晓夫。我有时甚至觉得,也许它们才是解读艺术家俞晓夫的密码。
(文/毛时安)
俞晓夫在创作中
俞晓夫在思考中
他的灵魂
时常附着在一个深邃广阔的背景上, 沉思、游荡
—— 毛时安
画室中的俞晓夫
晓夫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人生和艺术理想
他以他独特的方式
将漫画变成了当代社会人生的浮世绘
—— 毛时安
作品欣赏
《纪念莎士比亚之正剧演员》 180×150cm 2016
《纪念莎士比亚之库房》 200×190cm 2016
《四签名》 62×76cm 2002
《纪念我年轻时代的阅读》三联之右 100×120cm 2024
《怀念经典之一》 80×80cm 2000
《创作示范——斯拉夫人》 80×60cm 2019
《肖像写生·暖调》 115×90cm 2020
《写生示范》 60×75cm 2020
《间隙》 60×40cm 1995
《码头写生》 90×60cm 2007
《德国不莱梅广场》 60×80cm 2017
《路过的寺庙——西藏水粉写生》 57×46cm 1991
《小聚·我的玩偶之家》 油画 230×180cm 2016
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
《小聚·我的玩偶之家》 局部
漫画系列
《找一找毕加索》 52×45cm 2024
《俄国之豪托尔斯泰和庄园的管家们》 52×45cm 2024
《仪表》 34×48cm 2021
《深刻鸟带出有些想法的人们》 52×45cm 2024
《有贾科梅蒂的人们,加一条狗和两个闷鸟》 52×45cm 2024
《又见宋画》 45×53cm 2021
《鲁迅和玩偶》 38×25cm 2024
速写系列
《伦敦唐人街一角》
《广场》
《高迪设计的小区》
《无产者的酒吧》
《大英博物馆》
手绘瓷器系列
C3 展厅现场
《卡夫卡和毕加索》100×90cm 瓷板画
《有油画效果的瓷板画》 100×90cm 瓷板画
《鲁迅》 瓷瓶
《龙年贺岁》
《玩偶系列·幽默表情》
(来源:李自健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俞晓夫,江苏常州人,上师大美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艺术大展中获奖十余次油画《寓言三联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油画《一次义演》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油画《工作室》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油画《钢琴系列·六》获首届上海美术大奖金奖第三、四届全国连环画、插画大展银奖,荣获首届“上海艺术十佳”称号。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鲁迅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等十余件作品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