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7-29 09:13:20
听新闻

  自行车题材是我于本科开始一直重点研究的一个题材,到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自行车这一种物件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年代感,似乎带有一种象征性:年长者有回忆过去的感觉,而对于我们这一辈小年青则代表着青春和童年。王小帅就曾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里,以自行车为符号,诉说同一辆自行车在两个男孩的世界里的不用意义,以及他们不一样的残酷青春。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自行车三联幅》布面油画 160cm×270cm

  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对自行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大学期间就几乎天天骑车去上课,放学则骑回宿舍。不论是宿舍或是教学楼下,都有自行车棚:有以前老旧的水泥车棚,也有现在新建的不锈钢车棚。每天接触自行车并经过自行车棚,久而久之,自行车与自行车棚这样搭配着的图像就映在我的脑海中。

  也不知什么时候觉得这样的场景可以入画。于是我就以更早之前的创作中得到的经验来尝试画它,慢慢捉摸,就形成了自己的自行车棚系列。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天桥下的自行车》布面油画 180cm×110cm

  自行车主体上是一个很生活化,富有生活趣味的物件,并且,自行车造型结构上看上去是以线条为主的。所以,我画自行车,用的是写意手法,用传统线这一元素来表达。我一般用黑、白、灰的线来画,是因为在我个人看来,这样会比较贴切自行车这一形象。当然,在油画中用中国味写意的线的画家不少,如吴冠中的绘画线条就十分柔美,而赵开坤笔下缝纫机则尽是那些充满趣味的线,我从这其中学到一些转而用在我的自行车系列中。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车棚》布面油画 160cm×180cm

  除了对线的讲究以外,我在画自行车系列的时候,还采用了多辆重叠,单元重复的方法。阿恩海姆认为:“重叠是造成基本视觉概念偏离的主要方法。当一个单位部分地掩盖了它后面的另一个单位时,就造成了重叠。重叠既可以发生在一个物体之内,又可以发生在多个物体的排列中。”重叠法曾被多数艺术家运用到作品中:杜尚在《下楼梯的女人》作品中就用重叠法来表现女人下楼梯的瞬间动态;明永乐宫壁画中的四目神,四个眼睛使观者有炫目感;云岗石窟第事物窟西壁中密密麻麻的小佛龛,也是以重复的形式来给人壮观之感……在自行车课题中,我就是运用自行车的黑白灰线条在画面中不断的反复叠加,来表达多辆自行车的重叠效果,让画面上视觉上更有视觉冲击力。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立交桥下的电动车》布面油画 110cm×90cm

  我一直以来都对机械类的物件十分感兴趣,因此,在画自行车系列之前,我尝试着画了一批大卡车、玩具车、老爷车、电动车以及摩托车等等。当时比较喜爱机械美学一类,虽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但对于工业设计之类也做了一些粗浅了解。当时热映的一部美国商业电影《变形金刚》让我印象深刻,那些构造复杂、孔武有力、变化迅捷的机械战士,占据了我们的视野乃至心灵,以至于我在每每看这个系列电影时,总想起儿时热播的动画《铁臂阿童木》,也正是受这些影响让我画了那一批车。当时对画车没有经验,我用的是比较稚拙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想着要把每一个零部件和螺丝钉都画得很有趣,但发现总是无法把那种趣味性表达极致,正因此苦恼。一直到导师给我看了赵开坤的作品《缝纫机》才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直接用线去处理画面,那些纯熟不羁的线条,酣畅淋漓,快意恩仇,线线生味,条条生趣——不可否认,我在看到后心里有了一些触动,也认真的揣摩了许久。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西大公共课楼前的自行车》布面油画 160cm×180cm

  在我之后的创作中,或多或少便有了与赵开坤类似的线条。赵开坤曾在手记中说:“架上绘画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仍然是手工中的趣味性。这一部分也恰恰暗含了人们情感的流露,那么,手工中的趣味性从何而来呢?是对客观敏感的发现与瞬间的判断。”赵开坤这语让人联想到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人们生活过度规律,快餐式的生活中少了静态的流露,少了耐人寻味。简而言之就好似吃面,直接加工好的泡面冲下开水就可食,而在正宗拉面馆吃碗面,拉面师从揉面团到煮好面却需要好几个步骤,以其说喜欢吃手工拉面,不如说是去看拉面师手工拉面时的快感。一碗面的道理,画理也一样,由本雅明提出的机械复制美学理论中,艺术品具有可复制性,但相比架上绘画,架上绘画通过手工在画中产生的趣味感与独有性,使观者和绘画者之间有了更多的共鸣,是艺术复制品所无法达到的。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停车地》布面油画 180cm×160cm

  在自行车的这一系列创作中,我就是要寻找手工绘画的那一种稚拙味道,并非是故意把自行车画得歪歪扭扭,也并非刻意像儿童一样涂鸦,只是无意间下笔快慢掌控之间形成的,或直、或曲、或笨、或锋,全在一笔之下一念之间,不多做半点多余的思考,讲究一气呵成。过多的思考会使画面拖泥带水,加重下笔的压力,使画面看起来不够洒脱,所以关于思考和实验,我更多是放在做小稿的时候:每画一张大的创作之前,我总要做许多小的草图,反复试验画面形式,寻求各种肌理变化,至胸有成竹,才开始进行大的创作。大的创作中也许会因为一些偶然性,使之与先前的预想的或原本设计好的草图有出入,但绘画就是要不时把握画面的偶然性,绘画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感也是绘画本身的一种乐趣。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楼下车影》布面油画 170cm×145cm

  自行车系列作品是我在油画的中国化道路上的探索,早有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老前辈便将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我在自行车系列中也是在形而下的学习了大胆写意的线条,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学习中国画的“留白”。在点线面结构上,我更是有意地将线条及空间向度进行安排,实现了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化,从而突出自行车这种生活化物件的趣味。

  我想,自行车这一系列,仅仅是在最近告一段落,但不代表终止。我还会在其他系列中吸取绘画的经验,然后重新回到自行车创作中来,并寻求新的突破。

  (文/潘新权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超市旁的单车》布面油画 160cm×18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蓝色自行车棚》布面油画 145cm×17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黄色的停车棚》布面油画 110cm×9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告示》布面油画 145cm×17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两点半》布面油画 120cm×10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妈祖庙2》布面油画 160cm×11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车影》布面油画 120cm×100cm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妈祖庙3》布面油画 160cm×110cm

(来源:Art 时空

画家简介

潘新权:我画自行车

潘新权,男,汉族,1987年出生于广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八零油画学社成员,吴冠中美术馆特聘画家,2007—2015年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从谢森教授,油画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曾任教于闽南师范大学,漳州科技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特教班,现居福建泉州,任教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