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7月26日上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杜松儒走进文化视界。
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热情接待了来访的旧友,烹茶设座,论古说今,好不自在。
随后,几人一起漫步于“中华艺术空间”,众人品评名家画作,畅谈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分享对画作的感受。
在两网编辑部,众人一起回顾了两网发布的关于杜松儒的稿件。回顾中,杜松儒又分享了自己版画和水墨画的创作经历,并就书画作品在网站的展现上表示感谢。
初见杜松儒老师,谈吐之间,他一直带着微笑,非常随和。他从自己近期的水墨作品谈起,追溯到自己的版画创作、求学经历、家学渊源……杜松儒幼时在父亲杜滋龄的影响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后考入天津美术学院走上了系统学习版画的道路。赴日本求学期间,他融合中国木版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版画语言。年龄渐长,他又从版画回归到水墨画创作,找寻着自己的水墨出口。
版画艺术探索之路
今年年初,杜松儒曾写过一封信追忆父亲杜滋龄,回忆跟父亲的点点滴滴,真挚感人。信中说道:“在我记忆里,他画室的灯永远是亮着的,几十年来,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父亲反复和我说,一名画家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不要忘记你当时为什么拿起画笔,一定要做好人,画好画……”
杜松儒说:“父亲的话语言谈、待人接物以及对艺术的执着一直影响着我,他在中国画领域取得的成就,源于坚持和热爱。他出名很早,但是一直苦练,画笔不曾停下;在生活当中,他保持善良,关怀他人,能感觉到他一视同仁、宠辱不惊,把生活、人民都放到了自己的创作当中。父亲这一代人对艺术的纯净的心,值得我学习。”
杜松儒出生于一个传统中国画艺术世家,是著名画家杜滋龄之子。父亲对杜松儒的艺术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小在父亲的画案旁边,经常看父亲作画,也跟随父亲参与一些艺术活动,耳濡目染之下,杜松儒非常热爱绘画。但他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是从初中开始的。
后来在考大学时,父亲想让杜松儒学习中国画,但他却一心想学油画,二人在艺术道路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后来,他们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杜松儒学习版画。一方面因为版画注重造型基础和画面黑白关系处理的训练,以后无论想学中国画还是油画,都能打好基础。
杜松儒于1993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师从石版画名家陈九如,这一时期的学习,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版画基础。1997年,杜松儒大学毕业后想进一步学习,以期在专业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因他曾在杂志上看过日本著名版画家黑崎彰先生1962年创作的版画,作品十分精美且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他感到非常惊讶,萌生了跟随黑崎彰学习的想法。
杜松儒(左一)
1998年,杜松儒前往日本学习。在日本期间,他发现当时中国的木版画跟日本的浮世绘木版画虽然都是水性的,但是由于材料和技法的差异,二者在制作工艺、印刷程度上不太一样,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比较细腻,中国的木版画略显粗糙。杜松儒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版画语言,即用正反两面混印的方法来印,正面用日本浮世绘版画的方法来印,反面呈现一种斑驳、苍老、不可预见的一种效果。
感情生活,2000年
尘界,2001年
在为期一年的进修期间,杜松儒的作品入选第68届日本全国版画作品展。之后,他到佐藤工坊研习,学习浮世绘版画的印刷。2000年,他考入日本京都精华大学艺术研究科,师从黑崎彰,开始正式学习版画。与此同时,他也游历于日本的各大美术馆,并于假期期间到西方学习,欣赏大师杰作,有了对版画更深刻的认识。在日本求学、游历的5年间,杜松儒在版画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获日本KYOTO2000版画展新人奖、日本2001京展金奖等重要奖项,举办联展、个展30多次。
版画、水墨画的“跨界”
随着年龄增长,杜松儒对水墨的再认识促使他从版画创作转向水墨画创作。2002年,杜松儒回国,他逐渐放慢了版画创作的步伐,在水墨画领域进一步探索。
版画创作的经历对杜松儒的水墨画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沿着在日本创作版画的思路,将版画创作的一些图式跟语言带到水墨画创作之中。“我直接运用到水墨画创作中的有版画的厚重、形式感的语言等,我对形式感的语言有种天生的爱好,绘画里一定要有设计,这是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如怎么去布局,怎么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杜松儒说道。
从画面来看,他受到日本美学观念的影响,比如平整的构图、安静的画面氛围,但是他又很喜欢中国本土水墨的厚重感,于是便大量使用积墨的方法。他画得很慢,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点打磨,最后积累到自己想要的程度。
欣赏杜松儒的水墨画,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水墨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画,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他说,“我的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说是中国画,因为我是学西画出身,专门学习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在当代版画上的运用。从版画回归到水墨,创作出中西结合的作品,但是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没想太多,只是把我的艺术经历、人生经历和自己的心性结合在一起,画我自己的画,画出我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烟雨江南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cm 2011年
虽然也参与了一些当代水墨画作品展,但杜松儒表示,他一直对“当代水墨”这个词有些疑问,他认为水墨就是水墨,为什么要说成“当代水墨”?画没有新旧,只有好坏。同理,水墨也是一样。只有好的水墨和不好的水墨,没有当代和过去之分。把一位画家放到历史长河中来看,诸如石涛这些先贤们,他们也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他一直认为“当代水墨”这个词不够准确,应该把作品交给观众,让他们去解读,这样更为恰当。
找寻自己的水墨出口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继承传统,这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杜松儒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现代化之路。
米脂的山
68cm×4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1年
在杜松儒看来,当代水墨不应该反叛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对于我来说,我认为继承还是从精神上继承,而不是从形式上。如果只是遵循过去的图式,难以逾越前人的高峰,意义不大。时代在进步,每个人也在进步,笔墨当随时代,我们要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经历来创造自己的水墨形式,寻找自己的水墨出口。”杜松儒说道。
他还补充道,复古不可取,创新要有度,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能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新为美。画家还是要抛开一切杂念,真正从本体出发,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作品,将个人接收的信息、自己面对世界的态度反映到画面中,这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把握好的。
此外,在对待中西方绘画的态度上,杜松儒强调个人创作一定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要一味地倒向西方。借鉴吸收西方优秀绘画的元素,予以本土化改造与当代创新,使作品接地气,观众才能更好地接纳、吸收、理解、欣赏。有的人一味复古,画了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面貌。一方面,杜松儒也临摹古代优秀的绘画作品,不是“通临”,而是从中找到一些有意思的部分,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临摹。另一方面,他觉得有时候读画比画画还重要。读的不仅是画面,更能引发哲学上的思考。
记忆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cm 2014年
从以往喜欢鲜艳色彩到现在画面中的黑白二色为主,这种转变体现了杜松儒多年来心境上的变化。“我当年的版画作品色彩非常绚烂,用强烈的对比色来组织画面,在日本以淡雅色系为主的版画家中非常突出。回国以后,我一开始也把色彩介入水墨创作,但是宣纸的特性不允许人把太多的颜色带到画面当中,往往好的中国画作品颜色运用不会太多,所以花青、赭石色我用得比较多。后来有一段时间,画面又纯用黑白了。”杜松儒说道。
方向
248cm×192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8年
杜松儒曾举办“颜色的尽头”个展,他认为颜色的尽头就是黑色,黑色高级、具有包容性。在近两年的水墨画创作中,杜松儒又在思考,能不能把颜色再带回来?在这方面,他将继续探索下去。
吾之山
240cm×20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1年
梦山II
246cm×369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1年
敦煌印象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cm 2015年
在绘画当中,杜松儒并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多条条框框,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画家或者版画家。“我想一个艺术家不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而且一以贯之,我有我的艺术语言的规律,也有我的审美要求,如何完善它,将之提升到更好的高度,这需要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他将一直画下去,画出自己“心象的风景”。
杜松儒老师走进文化视界的活动就此结束,众人合影留念,并期待着老友的下次相聚。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孙秀青
摄像、摄影/王雅晶 李建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