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郭线庐参展“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他表示,“我很欣慰我出生在西安这个地方,周秦汉唐四个朝代,在中国艺术发展中间,精彩的乐章都在这里。”
接到“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的邀请,郭线庐第一感觉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在原来的工作中,他曾带领团队参与过两届亚运会的宣传活动,国内的一些体育赛事也参与得比较多。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艺术与体育。体育是一种美,它是一种美的展示,这种展示通过艺术家的理解,把它变成另外一种表达的方式,把它最精华的美展示出来。
郭线庐作为一名花鸟画家,他认为,生命的摆动,鸟的飞翔,水禽游动的姿态,都应该跟动态的美结合起来。画中虽然有比较重的墨,但是大部分来说,比如说从0到9这个阶梯之间,郭线庐更喜欢从3到6之间这个阶梯的色彩,体现在画面上,就是浅墨色之间微妙的变化,这代表了中国哲学和中国审美中间非常博大奥秘的那一边。
“文字对我影响特别大,过去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我感觉就是一个神秘的、小孩玩捉迷藏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大,才知道文字是靠骨架来生成的,没有骨架字就不成形。所以,对文字的这种感受,多多少少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郭线庐回忆道。
郭线庐大学期间就去过敦煌,几乎把敦煌大部分的窟都看遍了。很多窟,他都临摹过,他在那里学会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色彩的关系。郭线庐说:“敦煌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影响到今天,就是线的运用。线,中国的线,是中国绘画中间最精髓的核心部分,同样一根线,你可以用枯笔画,你可以用湿笔画,那么几十根线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梳头发一样,你得梳出个脉络来,你得梳出个穿插来,你得梳出个空间来。”
“颜色,我不是不愿意用,其实也在用,很大的面积是绿色的时候,那么一点红,它就非常脆。”此次的参展作品《秋月颂》,它有很多红点,它这种跳动和跳跃,本身就是一种运动的感觉,郭线庐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表现,能够在巴黎,通过奥运会,能够体现出中国的特色。
郭线庐表示,自己也可以闭门造车,但是不能走这条路。他认为一个省的文化建设应该呈现整体面貌的发展与建设,他要帮扶基层的美术工作者,足迹曾遍及陕西省的70多个县。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够让中国的艺术走出国门,作品能够在巴黎展出,郭线庐认为把自己这几年的探索与研究、画面上一种新的感受的探索展现出来了,这是非常大的欣慰。
部分作品欣赏
平野无山见尽山 248cmx124cm
秋韵 120cmx96cm
蒹葭深处见温情 155cmx192cm
仲春气暖香蕊艳 144cmx145cm
叶叶初阳闻风动 124cmx137cm
晚塘时有香气来 94cmx96cm
桃花春色暖先开 210cmx178cm
春归 160cmx215cm
湖澱茫茫苇叶青 180cmx97cm
秋月颂 136cmx68cm
风动夏荷月满池 178cmx96cm
留得秋荷听雨声 178cmx96cm
秋容 178cmx96cm
苇塘萧萧听雁鸣 178cmx96cm
风摇金浦映秋晖 178cmx96cm
(来源:央视频)
艺术家简介
郭线庐,男,汉族,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潼关人。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7、8、9、10届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公共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政协十二、十三届委员,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咨询专家,2023获全国慈善总会系统榜样宣传活动“优秀基层慈善人物”,2023年获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设计40年”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