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闫平
序
20世纪以来,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探索,一直是艺术家们关注或应对的挑战,在图文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并不缺少观点与观念,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艺术史的变革与发展引发出面向本源的思考。在艺术趋同的当今,本土化的追求显得尤为突出。究其根本在于由外化内向内省的转变,简言之,在艺术语言上回归绘画本体,在精神上回归中国文化。尽管受当代主义观念的影响,但架上绘画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不仅没有衰败或消失,反而焕发出与时代相契合的崭新生命力。
毫无疑问,闫平的绘画作品具备这种契合于时代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显现是因为艺术家在找寻普遍真理的过程中,捕捉到与自己情感对应的视觉图像。而这图像中包含的文化传承与个人创造正是艺术家的原动力。
盛开的百合似水的春
2005年作 180x200cm
闫平绘画作品的潜在生命力,是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文化气质。理性,是她对西方文化中的理性精神的研究和对油画语言的传承。具体到画面,则是对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等元素的思考与表达。进一步说,她受到印象派之后西方视觉艺术革命对形式探索与结构重建的影响,透过客观表象,超越透视空间和生理结构,寻求主观情感的律动,建立一个独具风格的艺术秩序。
花儿 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160x140cm 2014年
她研究毕加索和勃拉克,感受形式深处的艺术匠心,这种理性的介入为闫平进入绘画的国际语境铺陈了底色。感性,体现在她具有选择性地借鉴与吸收,恰恰暗合了她的个性与意志、敏感与激情。她乐此不疲地在生命的本真和生活的感受、在学习经典和自我创造间穿越,在表现主义和写意精神的双重变奏中实践着她的审美理想。闫平迷醉于人性的挖掘和图式的创新,在“母与子”“小戏班子”“静物花卉”和“风景写生”这四个主题里,在女性视角和个体意志的背景下去追问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探寻自由、勇敢和有感而发的心性表达。鲜明的、真实的、瞬间的近乎直觉的感受,使得她的每幅作品都充盈着饱满的情绪和真切的情感,流露出单纯却执着的精神气质。透过交织的笔触和飞动的线条,在色彩的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中,在生动的形象刻画和夸张的形态里,我们看到了画家熔铸客观自然和艺术心象的能力,更感受到其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原始的冲动,这表现的欲望,这涌动的才情,这娴熟的技巧,这高妙的意境尽在一片化机中。
其实,闫平是一位既理性又性情的艺术家。对于油画本土化的探索,她并没有刻意为之,更没有用概念的框框条条去约束、规范自己。正因为她关注人,力图在善良、美好的事物中寻求表现题材,探索中国人温良、灵敏、坚毅的精神特征之表达,并以此塑造自己的艺术,所以本土化和民族化从她的作品深处折射出来。纵观艺术史,能留名的作品的共同点是与人共通、表现自我、传达思想,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这是艺术得以超越时代的内在力量。
亲爱的安德特
140x160cm 2015年
闫平画中的抽象线条的韵味和几何块面的构成,神会中国文人对于“气”的推崇,整个画面所抒发的气象洋溢着东方美学意蕴的现代表现特征。难能可贵的是艺术的涵养与表现的激情完美地统一于她的每件作品之中,并且不自觉地流露出自信与从容。
闫平的优秀,在于她以作品而立身。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启动之初,我们油然想起她。相信,她的艺术能传达时代的声音。
(文/吴为山)
闫平自述
我是贤妻良母,爱劳动的人。我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干什么,该女人做的事情就是女人去做,该男人去做的事情就要男人去做。在生活当中简单化,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与其让他干还不如计划好了找别人做呢。这不是大问题,大的问题是两个人互相很支持,爱情永恒!到今天我永远相信有爱情永恒这一说,我自己也是这样努力的。
我其实是把人当作一片树叶去画,或者当成一条小鱼去画。在我自己的画室里面别人可能觉得非常孤独,时间长了以后我的屋里的东西可能就会拟人化了。画布、调色盘什么的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和我比例是一样的,因此在我的画面里面,这个画面里面需要一个“形”,画面的气氛是我最主要看重的。
上小学的我不是一个特用功的学生,喜欢把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当作空想的背景。上小学时,我的最高职务是:小队长。
1976年,恰逢省艺校的老师来招生了,我从农民变成了山东省五七艺校的学生。三年里,专业老师偶尔会谈起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我突然有了那么多可崇拜的人和事:凡高、高更、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欧洲古典绘画等等。总感觉有种萌芽若有若无地,在不远处等待着我……是年,认识农民的儿子王克举同学。
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制四年。这时我已经是一个对艺术很执着的学生了,如果画不好,就坚决不换衣服,如果再画不好,就放声大哭。但我特别明白,哭完还得拿起画笔。那时经常读大师的传记,发现很多大师都是37岁去世,想象着自己也是那样的人。但我到今天还是比较健康。毕业创作是《拉次煤的女工》,后经改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1987年,我的作品《秋水》参加“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之后拿到美国鹰画廊展览并售出,生平第一次拿到700美元加3000人民币的巨款,我为此骄傲了很长时间。
1985年,儿子王晓鸥出生。自我成为一位母亲,生活中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看见孩子的黑眼睛,我就知道自己能选择坚强,选择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绘画是我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带着我的孤独和梦想,带着许多琐碎的爱恋与牵挂,自画面流淌开来……
《母与子》系列
1991年,进入中央美院进修班,毕业作品《母与子》组画荣获中央美院油画系优秀作品奖;同年荣获中国油画展银奖,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能用绘画语言表露心声并且得到各界认可: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王国的诞生!
《母与子》系列
母与子 150cmX90cm 2003年
1993年,我的作品《母与子》组画之一在“93年中国油画年展”中获银奖,同年第一次签约国外画廊。
1995年,再次获中国油画年展银奖。世界妇女大会召开,我第一次认真看了女性主义绘画和相关书籍。无论女性主义艺术如何发展,我的创作总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对个人生活的体验中,有感而发很重要。这一时期我画了《惊蛰》《重读西厢记》《小戏班子》等,借以窥视自己的内心。
惊蛰
2002年作 140x160cm
2006年至今,我的生活并不像我的画那么粉红和粉蓝,肯定不符合你的心理的。比如说我这段时间特别喜欢蓝色,那我要寻找一个蓝色的题材,与蓝色有关系的,比如说大海。一生当中肯定会碰到很多的肯定,有时候恨不得不想活了,有个时候会说:我不想活了。
其实那个时候,你只要看到了小孩粉红的皮肤和粉色的花朵,你的心里就会变得非常的柔软,就算玫瑰花的衰败的紫粉颜色也会让你心里很柔软。所以我对玫瑰、爱情、粉色永远是不会拒绝的。我从内心里永远不会拒绝粉色。
(文/闫平)
作品欣赏
粉花开
160x140cm 2013年初秋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还
布面油画 180cm×200cmX2 2017年
新年的第一天
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17年
随你去远方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17年
唱戏的人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6年
窗外的春天
布面油画 50x30cm 2016年
春风上巳天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3年
懂你
布面油画 140x160cm 2013年
发现了大风景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6年
穿过小松林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5年
伦敦的海湾一
布面油画 40x50cm 2014年
似水流年
布面油画 200x160cmx2 2012年
都在云上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5年
法国写生 尼斯的码头
布面油画 46x54cm 2013年
读百年孤独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08年
风吹香江水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6年
风中的小船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4年
红花与少年
布面油画 140x120cm 2016年
晃动的阳光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6年
九号院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6年
九曲桥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2年
你是我的好朋友
布面油画 120x140cm 2016年
飘荡的温风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5年
亲爱的安德特
布面油画 140x160cm 2015年
曲院风荷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2年
热带的节奏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5年
我不是美人鱼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6年
香港的初秋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6年
野百合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5年
走心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6年
在我的画室里
布面油画 200X180cm 2007年
小松林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5年
在那山坡上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5年
就像两条鱼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3年
蓝桌子黄柠檬
布面油画 140x160cm 2012年
母豹子 你要勇敢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3年
就像两条鱼
布面油画 200x180cm 2013年
(来源:综合评画、写生啦)
艺术家简介
闫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油画家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出版有《中国当代油画精品集——闫平》《名家名品——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