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作品》
说一画
什么是中国画?一是从材料工具上说,二是从意向观念上说。从技术层面上说什么是中国画,如果提出关键词的话,两个字——一画,三个字——一笔画,四个字——一以贯之,也有说——以一贯道。我觉得这有点大,“道”太复杂了,有点脱离技法,进入形而上了。
《暮色》
石涛说,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他还说,一画之法,乃自我立。“朕”要说:“乃自我立,‘我’可以理解为天下国家。”石涛的这个“我”,是否还有一层为“我自己”的意思,要是这个“意思”,就有点抄袭之嫌了。(这个在最近美术圈可是个敏感话题)。因为有人说过,张僧繇有“一笔画”之说。张僧繇?什么朝代的记不太清了,元明清之前的吧?但他于庙宇壁上画龙,点睛后,龙腾云驾雾而去的故事还是知道的。说明他是一位有权威性的画家。当然也不能断定石涛是抄袭,他毕竟去掉了一个“笔”字。去掉了一个笔字,就从技术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了。所以可以说是“乃自我立”。当然“乃自我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立”。
《天地之间》
说得有点纠结了,想把“一画”的来历交代明白,还是回到中国画技术层面上说。“一画”对于画家确实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石涛语)。怎么“画可从心”姑且不论,“一画明”要整明白,我理解“一画”就是“一笔画”,就像书法中的“一”有起笔——逆锋轻起,有行笔——中锋缓行,有收笔——折下回锋。有始有终,有开有合,所谓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原是古人写文章的基本技法,“起”,是开头,“转”是中心,你不能从开头直接到中心,连接它们的“桥”叫“承”,啥事都要有头有尾,就是虎头蛇尾,也要有个尾,这个尾就是“合”。画画也是这个道理,起承转合。而这个过程是一气呵成的,“一气呵成”,就有了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就必须是自然、流畅,最好还是挥洒自如的。所有繁杂,呆滞,繁芜,过于雕凿的用笔和细节、局部,都不能与“一气呵成”和“一画”相融合。你可以千笔万笔,但给人的感觉,或者在气息上要是“一笔画”。以一分万,万以治一。“一笔画”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只能有一个中心,这与写文章同理,中心多了,就是两笔画,三笔画了。
《思归》
好的作品用笔用墨挥洒自如,“得一画之法者,即可运墨自如,得一画之法者,笔随人意”(石涛)。“笔随人意”,这事又大了。“人意”乃天分、性情、修养也,非技术之功了。“风格即人”,人本人真,都在画中体现。绘画风格的浑然天成,是作者生命状态的体现,真实自然。
《大刀腰上挎 有事你说话》
“一画”太深奥了,我可能理解得不对,“一笔画”,似乎是明白一些。但很难在艺术实践中做到。一是技法技巧上达不到。更重要的是性情修养上有差距。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习惯毛病,难以克服。但我现在看那些“千画”“万画”的“制作”的作品,就会从心里很不舒服。千笔万笔归一画,是笔墨的标准。不一定是绘画的标准,也不一定是艺术的标准。各过各的桥,各走各的路吧。
(文/岳海波)
作品欣赏
《童年记忆》
《青涩年华》
《花季》
《花开花落》
《心随飞鸟向远方》
《清凉图》
《新春来了》
《守望图》
《高飞图》
《人生得意》
《自在图》
(来源: 茹昱斋)
艺术家简介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委员。山东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特展评委,中国美协首届、第二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