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李光明|从《齐民要术》八条屏看赵之谦楷书的笔法、结构与形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7-11 08:32:05
听新闻


赵之谦是清代重要的书法家。他初师颜真卿,得宽博端庄之基;随着进入潘祖荫幕府,受到汉学思想的浸染,书学审美转向六朝及北魏造像铭,在碑学的道路上深入耕耘,又得北碑雄强壮丽之蕴。赵之谦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用笔并不追求斩钉截铁、刀刻斧琢的碑刻效果,而是追求其流美、拙趣的审美情调。因此,赵之谦书法显得厚重且明丽。在这种碑帖融合的书法创作理念下,赵之谦取得了具有书史意义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碑学书风的传播、碑帖融合书风的发扬,具有承先启后之功。 

李光明|从《齐民要术》八条屏看赵之谦楷书的笔法、结构与形态

李光明|从《齐民要术》八条屏看赵之谦楷书的笔法、结构与形态

赵之谦独特的具有金石趣味的书风在清代晚期广为传播,被广泛取法,特别是对民国初期书法影响极大,当时的中小学书法字帖的原本即采用赵之谦楷书《急就篇》。近年来,随着展览机制的不断深入、成熟,赵之谦那富丽堂皇的书风与展览机制相关映照,取法赵之谦书风成为了一种风气。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单项展与兰亭奖中,赵之谦书风一度成为备受欢迎“宠儿”。因此,当下又出现了一股“赵之谦”潮流。不可否认,除了国展、兰亭奖的获奖、入展作品外,绝大部分“赵之谦风”作品还处于较为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刻划阶段,对赵之谦笔法的探索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大部分仅仅是徒有其形而已。特别是对赵之谦楷书及其渊源、流变等认知不够,不知其“源”而寻其流,结果自然是东施效颦、南辕北辙、徒有其表,影响着书法创作的深入发展。鉴于此,对赵之谦楷书作以科学认知、学习及显得尤为重要。

通俗意义上讲,笔法、结构、形态是书法的三大基础。学习赵之谦书法也不例外。笔法指的是基本笔画;结构即间架结构,代表着笔画的布局技巧;形态是指方块字书法的外在形象和态势。笔法代表了书写的最基本功夫,而结构则代表了把字写正确的能力,而形态就是字型的造型水平。三者同为重要,不可偏颇。

本文结合近年对赵之谦楷书的临习、教学、研究,以赵之谦楷书代表作《齐民要术八屏》为例,就其楷书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形态特征三大基础的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作以研究归纳。此作是赵之谦成熟的魏碑笔法的代表作,是认识赵之谦楷书的范本,由此或可明辨赵之谦楷书的内核构成与形式表达。

一、赵之谦楷书的基本笔画

帖学名家沈尹默先生尝言:“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而白蕉先生则把中锋用笔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笔讲用中锋,是书法之宪法,是用笔之根本大法。”足见中锋运笔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书法学习的基本功。

观赵之谦楷书《齐民要术八屏》,其用笔做到了中锋为主。所谓中锋运笔,是在行笔的全过程中笔尖始终在点画中央位置,笔锋始终聚拢在一起,属纯正的篆法,写出的笔画中心有一缕浓墨,线条呈现立体美感,是字的“筋骨”。所以书法学习首先要做到中锋运笔。我们常用“锥画沙”来形容字迹的质感特点,其实这就是中锋行笔所导致的结果,也是线条有没有立体质感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锋运笔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点。第一是起笔时,笔尖偏到笔画的上侧和左侧,如果笔尖一直在左上行笔则为侧锋,用侧锋行笔,写出的笔画墨色不匀,往往会变得虚、薄、浮,甚至笔画单侧有锯齿。正确的笔法是从侧锋下笔后需要转为中锋再铺毫行笔,转为中锋就需要捻笔杆或转手腕调锋。第二是遇到横折钩和竖折钩笔画时,仍能始终保持中锋运笔,这时也应通过捻管或转腕的技法,使笔锋调整到新的中锋方向上运行。

捻管调锋由篆隶笔法演变而来,是先秦至魏碑笔法的精髓。书写“横”“提”两种笔画时,多逆时针转动笔杆;书写“竖”“撇”两种笔画时,多顺时针转动笔杆;“捺”画基本是在收笔时逆时针转动笔杆。参阅赵之谦《齐民要术八屏》,我们基本上可推知捻管的具体笔法。

《齐民要术》中,一些起到主笔作用的横画,多是以捻管笔法写就。笔尖朝左上往右下切笔,逆时针捻管调锋铺毫,平缓自左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顺时针捻管,形成一斜面右下收笔。较长的横画以及竖画中间略有弯度,表现出弹性。   

而竖画,又可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书写垂露竖时,笔尖朝左行笔,收笔时逆时针捻管,形成一斜面,收笔上往右下切笔,顺时针捻管调锋铺毫,平缓向下中锋运笔,收笔时有一个向左上回收的趋势、动作。书写悬针竖时,笔尖朝左上往右下切笔,顺时针捻管调锋铺毫,平缓向下中锋行笔,收笔时笔尖在中间缓缓提起。

撇画起笔与竖画相同,笔尖朝左上往右下切笔,顺时针捻管调锋向左下,边行边捻管保持中锋行笔,渐行渐提,收笔至尾尖。方笔撇,笔尖朝上往右下切笔,逆时针捻管调锋,向右偏下中锋行笔,折笔处逆时针捻管渐行渐提,收笔至尾尖收尾时顺时针捻管重按,做到用笔肥厚,出锋舒展。竖撇。笔尖朝左上往右下切笔,顺时针捻管调锋铺毫,中锋行笔至下端时顺时针往左下行笔,收笔时顺时针捻管轻轻提笔。

《齐民要术》中的“点”值得注意。笔尖朝左上直接落纸,然后稍作逆向转锋轻轻提出,形成两头尖的枣核形状。而对于捺画、横折、横折撇、走之捺等,用笔之理基本一致。

细观赵之谦基本用笔规律,运用篆籀笔法,中锋为主,使得笔画中气饱满,真气弥漫,笔画间充盈着一种至大至刚之气。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由于使用卷锋、中侧并用,所以他的书法又多了一份妍媚。这是赵之谦书风中“丽”的来源,沙孟海先生言其“流美”。(转载《书法》2024年第6期)

(文/李光明,山东临沂人,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书协会员,已具备申报中书协会员资格,曾任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现为济南老年人大学书法教师。

(来源:羲之书画艺术院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