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臆化出来的石窟,不是一座,是一群。
他把原始绘画造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中国石窟和壁画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
《禅境系列之一》
40×50cm
布面油画
局部
深耕于园林题材的艺术家李猛,忽而拿出了系列化的禅意绘画。园林和禅意都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题材,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及所载之道,用绘画形式有高度地表达它们,是很难的事。可李猛一一做到了,他深厚的学养、不随时趣的独立思想和艺术上的自由,令人感佩。
《禅境系列之二》
40×50cm
布面油画
局部
2022年的夏天,多地经历了极端高温、山火的肆虐,这是地球在发出警告。2022年9月,成都步入静态管理后的几天,李猛完成了《禅境系列》。他本是为了强化壁画的色彩体系而作,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这组作品有了一种生存智慧的启示意味,画中大彻大悟的觉者似在提醒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存续的唯一选择。
《禅境系列之三》
40×50cm
布面油画
局部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传统哲学的精髓,综禅境界是儒墨兼宗,道禅皆有。而崇尚大道至简的禅画是中国画中的逸品,禅意绘画源远流长。李猛的《禅境系列》以油画语言表达禅意,每一幅作品都似开启了一座石窟,静观自在的觉者勾勒于石壁之上,连绵错落。整个系列犹如悬于幻境的微缩东方石窟群,庄严静穆,神秘寂远。
《禅境系列之四》
40×50cm
布面油画
禅画常用画圆法来象征圆满无缺。李猛不然,他延续了自己独创的“不整而整”的图式,寓意“大成若缺”,这正好与“古法”相反,但又殊“理”同归,给禅意绘画带来新的意趣。再则,现实中的石窟和壁画历经千年风雨,变得模糊而残缺,恰好符合“不整”的图式。
《禅境系列之五》
40×50cm
布面油画
这一次,李猛尽量忘记平日的抒情化处理,让造型显得笨拙,强调原始绘画的感觉,以契合民间匠人的造型方式。所绘虽是沧桑的石窟和佛像,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设计语言和符号元素,如强调构成,如强调动势(山形、像龛可倾可斜),如符号化的格栅,作品并不显得古老和陈旧,而是在庄严神秘中散发出现代气息。他把原始绘画造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中国石窟和壁画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
《禅境系列之六》
40×40cm
布面油画
年久风化的壁画,当初鲜亮的颜色会褪为暗色。这组作品以壁画中常见的赭色为主色调,以壁画中常见的灰蓝与之对比,色彩丰富浓烈,画面气沉意厚。平面化的山,半抽象半具象表现手法的人物,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一简一繁,一厚重一空灵,丰富的形式对比独到而大胆。画中佛像笔法简约,面部神情模糊,身躯线条有藏有隐,“空故纳万境”,他们端庄安详的气度和超然的势能令人心静。众佛与山浑然一体,难以独个分辨,引发观者寻幽探秘的无限思绪,感悟信仰的感召。细看石壁,白色格栅和黑色形成一个个幽玄的入口,暗示通往清静无为的禅修世界或广大的宇宙,若入得其门,“悟其道而出”,幽玄的入口则成为明亮的出口。
《禅境系列之七》
40×40cm
布面油画
佛像是圆融智慧的象征,如此画面,似万象、万理皆在其中,又似什么都没说,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李猛臆化出来的石窟壁画,令观者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从入世到出世的心理转换,心性由此得到净化。
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山中有佛,即心中有佛;若心中有佛,所见皆佛。此番禅意,亦在画中。
在禅宗里,对于开悟的境界有一种说法,谓之“石上栽华”。有人开悟,那便是石头上的花栽成了。这花,是本质之华,是自我超越之花。当你的心落在这灵性的石窟,愿你得静,得华。
(文/柯茵,艺术撰稿人)
《禅境系列之八》
40×40cm
布面油画
《禅境系列之九》
40×45cm
布面油画
《禅境系列之十》
40×45cm
布面油画
(来源:李猛绘画工作室)
画家简介
李猛
1974年出生于安徽六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70油画公社社员
四川省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
四川当代油画院副院长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