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山水,仍有鸿蒙初开的气象。古代中国山水画家无法抵达与描绘的大山大水里,藏有无尽的宝藏。今年1月,应松赞设计和艺术中心总监戚山山之邀,林海钟踏上了他的第九次进藏之旅。越野车穿行在峡谷之中、山涧旁边,有“塞上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在他眼前徐徐展开,读过的山水游记与画论,此刻都活了。
甲辰五月,林海钟此行提笔描绘的藏东在松赞艺术中心展出,这是他以画家之眼对藏东山水和人文的记录,也是他与西藏山水的重新结缘......
——编者按
西行记——藏东展览于松赞艺术中心开幕
杜如松老师现场吹奏
藏地让人痴迷。
高原反应使我记不清到底来过几次。真实与虚幻,梦境与现实,让我很难分清楚……西藏的感觉总是昏昏沉沉,不知身在何处?突然又斑斓光耀而身心通透。昏沉和清明交替,犹如生命的样貌,或许身处西藏离天太近了,才会有那样生命的体验,简单而直接。
我去过多地,从四川、从云南、从青海……川藏从成都出发,经雅安一路攀升上行,感受卓达拉雪山的雄姿,金刚咒的加持,到达嘎陀。滇藏的清丽俊秀,香格里拉桃花源的隐秘之地,在玉龙雪山赤裸身心与天地相拥。青藏高原的大草原上,大片奔腾的牦牛,飞云贴地而行,仙鹤在梦里示现。途经拉萨,一路的喇嘛庙,飞驰在大漠与戈壁之间,于群峰岭上行,在落日余晖之中看阿里古格废城,莽莽苍苍……
林芝很美,多次路过却未成行,因为美得像江南,我本江南人,所以不去,直到今年,受松赞之邀,才有此次专门的行程。
林芝植被丰茂。古柏、奇松、桃林、各类花木,果然美如江南。而摩天巨石,岗云松奇,河道溪流,交错纵横,地貌开阔回转,境象开张,雪山高悬,峰峦无尽,天岭交气,光彩夺目,此为江南山水所不能到之境。
南迦巴瓦峰是此处极地神山圣境,终年藏于迷雾之中。此行真有缘得一面,何幸之哉!初见时天云晦明幽窈,接而云开天洞,天悬古镜,镜中显出奇峰,淡出约略,忽而又如海市,缥缥缈缈……
直至目的地松赞,忽然天云散去,显出碧天苍穹,雪耀黄金,所谓日照金山之境,九峰挺秀,直入苍冥。
作句赞云:
其一,
万山罗列揖天乡,雪域冰封接大荒。
绝处云端飘似雪,霞光幻影耀金怅。
泉深入谷声潺湲,云壑奇松色莽苍。
岗底气寒清且冽,山根崖断骨凝霜。
向来险绝惊肝胆,铁马风旗天外扬!
其二,
直入白云间,云飘白似练。
九峰空外挺,势出气绵绵。
白雪凝崖骨,寒冰冻万年。
霞蒸山色畀,七彩照九莲。
次日游“吞白日追”(藏语,意为隐秘之地),此地藏有古寺,在坡上,入口植有古桃花木,古干虬枝,不知年龄,传莲花生大师在此修炼降魔。登寺眺望,雪峰悬天,河流回环,气象万千,因作句赞云:依山藏密殿,气象仰娑婆。吞白日追寺,莲花古佛陀。雪峰天角卦,绿水绕山过。叠石连天脊,玛尼诵佛歌。
林芝的寺庙,规模都不大,倾多寺,在溪流,河滩之上端,桃林掩映,清幽出尘,"倾多"为藏语,意思是水多,水之源头。十天左右的行程,我们转山登峰,行走于山间的密林小道,眺望雪山,深入溪谷幽处遇见古寺,听猿啸鸟鸣,在来古冰川上泡茶,攀临休登寺坐望写图。
林芝多有古柳林和古桃林,它们的枝干高大粗壮,有龙蛇之形,望去犹似宋画的意境,有时不觉仿佛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开篇的古柳寒林中行走,时空穿越。桃林是汉地植物的代表,有其特殊的意义,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不知何时被带到了这里,仙境般的桃花源是理想的国度,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家园的象征,溪流蜿蜒,桃花盛开,气候宜居,且与世隔绝,不正是古代桃花源的实景吗?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写《桃花源记》唤醒了一代一代的先民的追求和哲思,我望之这片溪流和桃林古木,惆怅不己,逝者如斯……
(文/林海钟,甲辰夏写于西湖之畔卧霞居)
(来源:双桂轩)
艺术家简介
林海钟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号卧霞散人、钱塘后来生、林泉阁主人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1年获首届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学金”
199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7-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届中国画6博士之一
201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2023年担任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