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6-17 10:03:19
听新闻

文化视界网报道 6月16日上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赵建军教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会长李兆虬,大美墨韵艺术空间董事长王祥彪一起走进文化视界,众人品茗赏艺,赵建军教授、李兆虬会长在云间画室挥毫泼墨,并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品茶中滋味,赏画中真意。伴随着悠悠茶香,大家从近日轶闻趣事谈到古今书画名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后,众人又移步到“中华艺术空间”,一起鉴赏画作,品评画风,分享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一场视觉盛宴后,众人在梁洪文董事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两网编辑部,回顾了两网发布的关于赵建军教授、李兆虬会长的稿件。回顾中,两人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画作的创作背景、经历,并就书画作品在网站的展现上表示感谢。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热闹的参观结束,赵建军教授、李兆虬会长来到云间画室,面对画布构思片刻便开始了创作。只见水与墨在宣纸上互相交融,如谱出节奏舒缓的乐章,氤氲成画。没多久,几幅典雅恬淡、意境悠远的中国画就创作完成了。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不断提升笔墨以表现时代

赵建军教授现场创作了一幅花鸟画《醒春》,画中鸟雀啼鸣,鲜花盛放,在构图上将花、石巧妙布局,营造出鸿运当头、吉祥喜庆的氛围。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醒春》

纸本水墨

98×50cm

2024

另一幅作品《观云望海》通过描绘画中人悠闲观望的状态,表现出人感受自然的闲情逸致。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观云望海》

纸本水墨

66×50cm

2024

虽说是望海,但画中并没有画出海。赵建军说,绘画并不是要把所有具体的物象都画出来,而是通过影射让人感受到画面背后的东西,这也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特点,用某种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去表现。

赵建军介绍,“实际上,从中国绘画的发展来看,这种表现手法早就已经呈现了,而且非常成熟了。我们在理解、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会想到绘画的意境是什么,绘画表现的状态以及绘画背后的意趣是什么,这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去展现画家的修养、对社会的认识、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些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它不是直接地叙事,而是一种“意达”,一种对于意境的追寻。这跟西画有一定的区别,使得中国画更具有它本身的画质的特色。

欣赏赵建军教授的作品,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超越尘世的仙境,他的笔墨既散发出古老的韵味,画中又能感受到现代人的情绪,他是如何做到以今弦弹古音的?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赵建军说,从中国画的发展来说,过去是以一种直线性的传承方式发展,进入到近现代以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画家对于绘画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尤其是中西的文化交流,使得西方绘画的营造方式、处理办法和对绘画的理解传入中国,作为绘画的研究者、创作者,很容易进行中西方的比较和融合,绘画的表现空间、表现意识显得更加宽泛,这时候就会凸显在画家对绘画的追求和营造上。而且,作为一个当代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表现绘画的当代性。

“当代的生存状态、当代的意趣和过去农耕文化时期慢节奏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绘画当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过去的表现手段。这是当代艺术家要追寻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有表现出当代意义、绘画的当代性,才具有价值。”赵建军这样谈道。事实上,他在这个方面,也一直在进行深入的探索。

对于“美”,以往从写实角度来看,越接近于物象、越逼真越美,这是比较朴素的审美方式。但是作为中国画来说,画家在经过美术学习、研究、提升以后,他的笔墨本身形成一种结构美、笔性的美、墨的表现方式的美,这种美很难被大众一下子理解,可能要通过长期的接触、熏陶才能理解。

对画家来说,要解决笔墨的问题,不断提升,才能达到“笔精墨妙”的一种个性状态。所以,绘画达到一定程度,画家面对的,就不是对物象表达准确的问题了,而是对于笔墨形式、形之下附载的笔墨意义如何提升、如何使之更加纯粹化、自我化的问题。

画家要画出自己

在赵建军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画、花鸟画还是山水画,我们都能感受到“纯稚”的趣味。对此,赵建军认为,童年的生活状态往往会影响画家一生的艺术追求。赵建军童年时期在广西桂林度过,身处如仙境般的桂林山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赵建军对自然达到了近乎“迷恋”的一种状态。这对他此后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花鸟》

纸本水墨

68x34cm

2024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清曲》

纸本水墨

68x34cm

2024

他认为,在绘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是在没有人迹的状态里,表现“自然中的自然”。但是,人不涉入其中,又缺乏绘画的人文关怀。童年的记忆始终在心头难以忘怀,赵建军在绘画中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而不是把人抽离出来,意在展现人与自然非常和谐的一种关系。

赵建军由此拓展开来,谈到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他认为,每个画家的创作原点、兴奋点因人而异,有些画家童年经历痛苦,他就会在画面中下意识地回避这些内容。有些画家对社会有很强的参入意识,他在图式的中更多地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每个画家的生存过程有所不同,表现的内容和结构等有所不同,绘画表现方面也千差万别。

写生对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赵建军在写生的过程中走进自然,去看,去理解,去感受不同,从自然中抽取自己所需要的因素,把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画家都要经历模仿、学习、成熟的过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不能立马找到自己的表现方式。绘画正如小孩学步,一开始要循着别人的脚步,最后走出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对绘画的理解、对形式的认识、个人的情绪表达等很多因素都会产生影响。画家要画出自己,当绘画的图式与自己的内心非常契合时,就算是比较成功了。”赵建军说。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崂山写生

纸本水墨

30cm×50cm

2024

赵建军没有把绘画当成绘画一份工作,他把绘画“生活化”,缩短绘画与画家的距离,使之与自己的心相通。所谓“生活化”,指画家的感受、关注点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从中感受到对绘画的表现冲动。

对于“写意画当下发展举步维艰”这一观点,赵建军认为,这个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绝对地看问题,在每个时期,每个画家都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探索,发展得“举步维艰”倒是谈不上。在一代代的绘画传承下,绘画的某些方面一直在进步。古代人们生活节奏慢,心比较静,画面也安静。如宋代绘画受到朝廷重视,画家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创作,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能让人感受到画家沉静的情绪。当下的画家虽然很难达到古人的状态,但绘画的图式一直在发展,绘画的表现方式一直在创新,很多方面提升很大。画家要平心静气地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是最关键的。

对于艺术的大众化问题,赵建军也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大部分人对绘画的认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艺术的普及方面,艺术大众化是有必要的。绘画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就是朝着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自我状态不强的绘画不可能成为好的绘画。但是曲高和寡,越自我的绘画,受众面就越小,这是不可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只能尽力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

表现时代是艺术家的使命

画家李兆虬醉心于传统文化,他常常通过创作中国人物画,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慕。他现场创作了一幅简明的小品画《达观自然》,画中一个人正在思考,面容沉静,心境恬淡。李兆虬介绍,自己不断修身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越来越趋向于平静,能够看得开放得下,这幅画就是自己当下心境的反映。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达观自然》

纸本水墨

98×50cm

2024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幅《清风徐来》,不是简单描摹竹子的状貌,而是通过竹子的风骨,表达出人们对清雅、宁折不弯的精神的追求。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清风徐来》

纸本水墨

66×50cm

2024

除了画花鸟、人物、山水,李兆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万物,蝉、乌贼等动物,饺子、油条等日常食物都进入他的画作,使之产生哲理性的思考。他在绘画内容上关注社会现实,在形式语言上运用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结合的手法,广泛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乌贼 乌的贼

中国画

180x190cm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他说,一个好的画家,就是一个诗人,他多愁善感,能够设身处地想,对自然、社会、别人的体会感同身受,才能够拿出比较好的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生活。如果一个艺术家麻木、迟钝,那么这个艺术家就值得怀疑。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耕读传家,松荫课子》

纸本水墨

68x68cm

2024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纸本水墨

68x68cm

2024

现在有些画家只选择性画一些好玩的、轻松的内容,并没有表现时代。针对此类现象,李兆虬认为,一个艺术家始终要在场参与并记录,他要跟时代密切发生关系,表现时代是他的使命,他必须有这个担当。

以李兆虬以往的观点来看,他觉得“‘怎么画’很重要,说到底艺术的本质就是‘怎么画’,这代表了一个画家对艺术的认知能力”。现在他的观点有所改变,他认为“‘画什么’很重要,‘画什么’是给画家定位。有的艺术家离开喧闹的世界,画超然世外之境,看起来格调高、境界好,但是对于社会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却漠不关心,这不大应该。国家、民族需要有担当的画家站出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人民出力。画家坚持画超然物外之境没有错,但是把身心都投入到整个社会中去,这样会更好

作为一名从高密农村庄稼地里走出来的艺术从业者,李兆虬把目标一直锁定在北方农民,画了《故乡人》《拖拉机》《收白菜》等系列作品。他曾说过,我也画过各个行业的林林总总,战场、士兵,机器、工人、汽车、时尚女,虽说也曾动情地投入过,但总有一种“隔”的感觉,而一想到故乡,那些场景,那些乡亲便奔涌而来,如在目前。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故乡人—郭瑞金

纸本设色

故乡对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个人离开故乡以后,再去看故乡,那是心中的故乡、情感的故乡。李兆虬说,乡愁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即便已经穷尽了所有的能耐,却很难完整地、彻底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感觉,画中只反映了心目当中故乡的一部分,自己要表达的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大的长远的课题,他还将继续研究下去,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现于作品之中。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赵建军教授、李兆虬会长走进文化视界的活动就此结束,众人合影留念,梁洪文董事长向赵建军、李兆虬表示了感谢,并期待着老友的下次相聚。

笔墨当随时代,精神凝聚笔端——著名画家赵建军、李兆虬走进文化视界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孙秀青

摄像、摄影/王雅晶 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