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新近些年变得愈加平淡内敛了,他不大愿意把自己放进吵吵闹闹的圈子,更多的时候宁可选择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待着。他说,不大喜欢和自己情感无关的东西。在网络上,能找到和他关联最多的便是丽水巴比松画派这一话题了——这是他为数不多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愿意关心的事情。
因为同是丽水人,和他的交流自然从家乡开始聊起。如今,只要你随便找个丽水当地人或者热爱旅行的人问一问,“丽水”和“油画”这两个词的交汇点,绝大多数会回你一个地名——古堰画乡,这就不得不提到30多年前由管建新等人随意喊出的“丽水巴比松画派”了。三十年前,他们借鉴了法国巴比松画家的精神“画我家乡,走向自然”,形成了丽水巴比松画派,他们用画布保存着自己热爱家乡的纯真之心。
如今,随着丽水当地不断发展旅游产业,这一画派便成为丽水旅游的新名片。对于丽水巴比松画派如今获得的关注,管建新认为这是一种幸运,但另一方面,他也有一些担忧。他坦言,任何一个画派都会经历萌芽、成长的过程,也会面临消解的过程。
“目前丽水巴比松画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其中的成果离不开丽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如果要使画派精神长存,画派的意义最终还是需要由作品来诠释,希望画家们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热闹并不意味着被时间认可,最终还是要返回艺术这条道路。”管建新坦言。
我们和管建新的交流很随意,他的语言平和,但是都能言简意赅地把关键观点呈现出来。此次拜访他,我们主要是带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探访艺术界的新三级学人”这一主题,话题便从30年前辗转至40多年前。
因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管建新比普通人有更多接触“文化”的机会。他的父亲当时在丽水文化宫工作,在那个年代,文化宫算得上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所在了。有一次少年管建新在文化宫一位老师那看见了一本素描画册,便非常兴奋,立志要画出一样的画面来,这是他最早的绘画启蒙。这段经历为他后来考上中国美院油画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7月,管建新和大部分青年一样,作为知青被安排插队下乡。他至今还记得下乡的第一天,他走进一个牛棚一样的地方,被告知这就是他的落脚点。虽然至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是管建新说苦中也有乐,他利用晚上或者空闲的时间,为当地的农民画肖像,“周边的农民朋友都很乐意为我当模特,那个时期也是锻炼造型能力的机会”。管建新画人物形象准,这是后来他进入美院之后不少同学夸赞的,寥寥数笔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抓住,他这一本领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强化”出来的结果。
后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来了,让他倍感兴奋,仿佛看见新的曙光降临。为了备考,他没日没夜地练习。抓住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
“当时我们那有个从省城学画回来的人,我和几个朋友经常趴在他门口偷瞄他画画,有一次看见一张临摹全山石作品的画,把我们几个看呆了,心中对艺术有了更强烈的向往。我那个时候能够练画的地方背靠着一个破庙,经常画到深夜才想起来要回家,一出去才发现已经漆黑一片,那段黑黑的小路至今令我毛骨悚然。现在想想我当时还算是勤奋的。”管建新说。
进入美院之后,他的学画环境立刻得到了质的提升。各种画派、各种展览、各路老师……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他。毫无疑问,高考深深地改变了管建新的人生轨迹。他所在的中国美术学院77级油画班汇聚了一批和他一样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之后,管建新依然在追寻艺术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90年代中期,管建新第一次个人油画展在宝岛台湾举办。他画面上江南的小城镇显得安逸宁静,院子里有种优雅平实的书香门第氛围。展览的这批作品体现了他厚积多年的艺术功力,所以在台湾市场上很成功。平鑫涛是琼瑶的丈夫,办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叫《皇冠》。他看了管建新的画,找到管建新的合作画廊——台湾“朝代画廊”,希望用管建新的油画作杂志的封面,连载四期。“朝代画廊”负责人对这次合作非常开心,因为当时《皇冠》封面出钱刊登都很难,自此,管建新的名声也随之高涨。
近些年,尽管管建新的创作不多,但每一幅都令人回味。站在管建新的画前,你仿佛置身于恬淡宁静的小山城,面对着一群质朴纯真的人们。他的色彩运用具诗意而不落俗套,他所绘之物皆是因为情感所至,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这样的体验愈发珍贵。
管建新作品欣赏
(来源:今日头条@每日艺讯)
画家简介
管建新,1959年生。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浙江美术学院,1982年2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浙江油画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至2017年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分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