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图景——陈绿寿的绘画》画展于2024年5月31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幕。画展学术主持、著名艺术评论家皮道坚,画展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周峰致开幕辞;湖北美协名誉主席唐小禾、湖北美协主席李乃蔚、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多位委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7级多位同学以及湖北艺术界众多巨擘莅临现场。
《精神的图景——陈绿寿的绘画》展出了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陈绿寿教授从艺40多年来的近百幅架上油画作品,其中多幅作品是首次展出,展览将持续到6月16日。
以下是研讨会实录一部分:
《精神的图景——陈绿寿的绘画》研讨会
(实录之一)
2024年5月31日下午|湖北美术馆四楼
(发言依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学术主持:皮道坚
发言嘉宾:(按照发言顺序)
冀少峰、郗海飞、唐鸣岳、魏光庆、齐喆、鲁虹、杨清泉、王见、王心耀、王志新、吴晞、李正明、赵天新、张歌明、徐永明、边巴旺堆、谢荪、石丹、唐小禾
皮道坚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皮道坚:谢谢!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做一个学术的交流。今天开幕式的时候,小禾兄在旁边跟我讲,他说像陈绿寿他们这一代人,50后的,他们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美术进程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其中,比如比绿寿更晚一点的,1957年出生的,“天才年”出生的,有好大一批,都是1957年,接下来有58、59。
以陈绿寿来说,今天我看了展览,我真的很感动。我们是同事,原来在湖北美院的时候。我知道他的绘画风格、他的艺术语言,大致的模样。但是这次来看湖北美术馆的展览,我感到非常出乎意料。很多作品我都没见过,而且真的令我很感动。
我在开幕式上对他的评价还是准确的,他这次最早的作品是1980年的,就是80年代刚开始。他们这一波人经历了新时期以来、最早是吴冠中先生挑起的关于形式美的讨论,接下来是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然后是星星画会,然后是85美术新潮,这一代人都经过了。最主要的是到了90年代,又有了实验水墨挑起来的关于民族文化身份问题的讨论,关于主体性、主体意识的讨论。然后到了新世纪,中国的现当代美术就完全以一种很新的面貌,而且完全扭转了80年代的情况。80年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栗宪庭有一次从台湾开会回来,他到广州来见我,后来在我家,我们坐在地板上——那时候我刚分了一个房——聊天。他说,唉呀你不知道,我这次出去了以后才明白这一点——他在台湾开一个策展人的会,也从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他说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国际艺术大餐上的一碟小菜、一碟泡菜,供人家调味用的。
我为什么讲这个,讲这个是说,到今年已经40多年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当代美术不仅在这个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个人的深切感受,而且我们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不是台面上轰轰烈烈闹得很有影响的那种,我说的不是他们。我说的实际上我们有更多的这样的艺术家:他们不被大众所了解,但是他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艺术作品,而且整个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面貌,今天和80年代比,不可同日而语。
大家都知道,整个80年代,我们是向西方学习,亦步亦趋向他们学习。所以有人开玩笑,说85美术思潮短短3年时间,把西方的现当代艺术和整个20世纪的当代艺术史全部重演了一遍,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流派、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但是真正有哪些是在我们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在80年代来说,还是少的。当然那个时候批判的锋芒很尖锐、批判的意识很强烈,但是作为我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的建设,那还是后来的事。看了绿寿这个展览以后,我这一点感受非常强烈:就是有这一代人,而且还多,而且陈绿寿在某种程度上被埋没了。今天要感谢冀少峰,将他的很多作品公之于众。
我就开这个头,我关于陈绿寿作品的评价,在开幕式上简短的说了几句话,回头有时间我再来说。今天这个展览有意思,今天这个研讨会也应该非常有意思,这次来的很多是绿寿的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同学,都对绿寿比较了解。另外据我了解,绿寿后来的艺术工作和壁画艺委会关系非常密切,今天也来了很多壁画艺委会的领导。我们就陈绿寿和他的艺术,我们大家轻松的、但是深入的,交换一下意见。
下面第一位发言,有请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冀少峰馆长,有请!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谢谢皮老师!刚才是唐小禾老师讲的埋没了。刘明也讲到了长期以来,湖北美术学院的壁画在教学评估时,壁画系属于非常突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陈绿寿老师在壁画的工作当中付出的比较多。今天来了很多77级的同学,77、78级是在文化界是一个现象,它是有光环的,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也真正享受到了什么是天之骄子。所以在那个年代,77、78级在各个行业都已经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陈绿寿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回到以后,《美术思潮》的标志还是陈绿寿设计的。当时美术界讲“一报两刊”,一报就是《中国美术报》,两刊就是《江苏画刊》和《美术思潮》。其实那个标志我在梳理资料时,我就注意到这个现象。那么下面我们就不再讲别的,直接回归学术。
一进入展厅,陈绿寿老师80年代的水墨的作品,一进去左转再往里看,那个是很难得的水墨,画的特别大。当年周思聪也正在进行《矿工图》的探索。其实陈绿寿是走在时代潮流当中的一位艺术家,但是有一些遗憾的就是他在潮流当中走,但他没有走出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再回头看他的很多黄土地时期的作品,有一张作品还被我们收藏了,是在他那个阶段最好的一张作品。那个时候的电影就是《黄土地》、唱歌就是《黄土高坡》,那个时候都在谈这个问题时,美术界也是,要么就把文化触角到了陕北,他自己也到陕北,画了很多陕北农民。
我们再看一进展厅左手再回看,有几张画在高丽纸上的那些作品,今天看起来都相当精彩。从这个角度来讲,非常感谢唐小禾老师能够鼎力地引荐,如果没有唐小禾老师,他自己也没有决心来做这个展览。皮道坚老师上午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多作品,这也是一个展览对艺术家的一个冲击。
我想说的是,陈绿寿有两点:一是黄土对他的影响,这是民间美术,往后看大多数作品都是,二是现代美术对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就是一进入展厅就可以看到四张抽象作品。我觉得那几张作品应该是他在一个拐点上的作品。但是非常遗憾,就在他画到这个程度时,没有得到肯定,就是他的数量不够。那个时候是1992—1994年,他几乎已经走入抽象了,但是他又往回走了,当然往回走画得也很不错。
那是陈绿寿的一个拐点,就是如果一直往前走,走到今天很可能就是极简了,图像当中就是简单的几个色块和符号,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你看陈绿寿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行政工作——我们有很多天才艺术家,最后甘愿到了行政上就去做行政干部去了,行政干部是个杀手锏,既可以帮你,但也可以害你。可以看到湖北美术学院的壁画系,一下子起来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优秀艺术家慢慢就下来了。这个是成正比的,学校一个系部的起来,不花精力肯定是不行的。又要把系部搞起来,又要把创作搞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创作也是公平的,既然没有在创作这付出巨大的功夫,一样不会有收获。我讲这个可能比较直接一点,每个艺术家都可能有这个困境。很多艺术家选择一马平川地往前走,一辈子就干一件事。我们有些人同时干好几件事,比如我作为批评家就比不过皮道坚老师,我还要当馆长,皮道坚老师就专心做策展,这个就有区别。当然陈绿寿后面又有回潮,后期他画了一些灰色调的画,很迷人,但是冲击力已经远远不能比了,同时美的元素又出现了。
所以你看到一位艺术家,因为艺术史是否定的历史,它不是一个平面化的东西,它是一个后面把前面否定的历史。陈绿寿道抽象风格把他的黄土风格否定以后,他没有继续往下走,而且又回归,我觉得这也挺好的。所以今天刘明看到那些灰色调的小画以后也很高兴,他说你让我又找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跟陈绿寿老师合作,把他后面的那批小作品做一个小幅油画展。这就是这个展览带来的另一个意味,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的是他的抽象作品,也希望他能往下走,既然他没有往下走,他回归,我觉得回归的也挺可爱的,也祝陈绿寿老师走得越来越远。谢谢!
皮道坚:冀馆长有点圆滑,他觉得两者都好,走下去也好,回归也好,到底是哪一种好?谢谢!
冀馆长讲得非常好,他讲得有两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一个就是80年代陈绿寿画的那些水墨,当时确实是在潮流之中的,甚至还可以说引领潮流。另一个,冀馆长把它叫做黄土风格,那一部分东西,实际上是他早期作品的灵魂。他那个时候很早就觉悟了,我们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跟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冀馆长作为策展人也是把这一部分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后面灰色调的那一部分画,与时俱进,跟时代的发展有关。陈绿寿那批作品,实际上就是整个商业化潮流了以后,我们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他在那个时候就在思考我们是否需要寻找一点内心的安宁。就像王阳明的《心学》说的“心即是理、要致良知”,所以要求内心的安宁、内心的修行。我觉得那个作品跟时代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分下面大家可以展开讨论,我不多作评述。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郗海飞教授,请山东艺术学院的唐鸣岳教授准备。
有请郗海飞老师。
郗海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
郗海飞:谢谢皮老师,谢谢各位。我刚才跟魏光庆老师说,上午看了展览之后有一点感受,绿寿的很多画我从来没有见过,因为跟绿寿这么多年,有些作品我是看过的,他大概的路径怎么走过来的,我也是知道的,因为我们一个学校的,他是77级,我是78级。但是展览上这么多作品,而且互相之间的变化这么大,这是我没有想到。尤其红色的近于抽象的结构的那一组画,我没有见过。以前的那些头像、水墨、包括高丽纸上的油画我是见过的,包括黄土高坡、黄土地那些我也见过,他后来那些灰色小幅的油画,偶尔陈绿寿参加展览会拿出一张两张,这次成批的我是第一次见。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我觉得他原来这么幽默的一个人。只要有他在快乐就在,他经常会讲很多段子,这个段子其实不是我们理解当中的那种,它是跟艺术跟很睿智的灵魂有关的段子,那种机警的反应的敏捷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同样是展示在作品当中。但是在这些背后我看到了什么呢?我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我觉得绿寿很孤独。我感受到一丝非常深刻的孤独,在他的画面上面,不管是他的人物也好,他的风景也好,尤其是那些灰色调的小油画。我在那儿站着看了很久,就是安静到孤独到一个相当的境界。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第一反应是,他在逃避某种东西,他要逃避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
那么这两点,一个是他的孤独,一个是他的作品,我觉得绿寿其实带着我们77、78级所有的那一波人开启了一个记忆的路程。他的展览是在带着我回忆,有些事情我不愿意再去想了,结果被他的展览给勾出来。就是那个年代一直到现在40多年,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不管当代艺术也好,还是壁画艺术也好。我们搞壁画的其实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的艺术家画家也好,最后被逼着跟甲方去谈、跟政府部门去谈一个壁画怎么去落成。其实我们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局面,也确确实实多多少少改变了我们想问题的思路,甚至看问题的思路,这个作为壁画行业是躲不开的。当然我跟绿寿兄屡次探讨壁画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我们行业被迫要考虑这些问题,关于公共艺术所有的思考讨论。这些所有的讨论不管结果和答案如何,它最终都会影响到一位艺术家独自创作时的心态和思路,他一定会受影响。
但是我自己特别高兴,我虽然看到绿寿兄的孤独,不管绿寿自己承认不承认有没有,但是我觉得我理解你的孤独,这是我最大的幸运。我也是作为你在孤独路上的同道人,我感到很幸福,真的,谢谢你的展览,谢谢!
皮道坚:刚刚郗教授讲的孤独感,我有很深的体会,就是后面的那一批、灰色的小幅作品。但是他早期的那些,刚刚冀馆长讲的黄土风格的那些作品,他那个时候充满了激情,他那个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感情非常深,他在找一种东西,他在思考一些关于人性、关于我们存在的问题。所以90年代美国的批评家把他和美洲本土的艺术家(R.C.戈尔曼)相提并论,那个艺术家在美国很有名,那时候50多岁,陈绿寿才30多岁,我看到他们两个人的作品,那一段时期的陈绿寿的作品跟郗教授讲的孤独感还不搭界,那时候真的是有一种锐气,那种锐气跟85时期的青年艺术家是一样。郗教授讲得非常好,谢谢!
下面有请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唐鸣岳先生讲话,有请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老师准备。
唐鸣岳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唐鸣岳:在来之前,我认真想了想我和陈绿寿老师的认识。在认识陈老师很久之前,很早就见到了陈老师的画了,但是他的画更多见到的是壁画,因为他对画面线条的处理很有特色,但是今天我是第一次见到他这么多的作品,而且每个阶段都非常明确。但是我也想到了,每一次端详陈老师作品,他的艺术想法都在壁画里面体现了。我说三点:
第一是陈老师的“学缘”。他受业于大家云集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学识和理念在众生中形成鲜明的差异。这是年龄相仿的人,考学前的梦想和成名后少提及的。在各个领域中的独门绝技的大家影响着他,恰恰是这些在潜移默化地生发。与他在一起,总能让你看到或听到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和高度,能够看到他携带着来自装潢、特艺、陶瓷、染织等资源和养分,体现在石浮雕、金工、镶嵌、设计、彩墨和油画等作品中,而非简单的美术专业技能的负载,他的这些独特的融合,成就了他的艺术造诣,呈现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陈老师对绘画的“本真”。在上述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外,他将文物收藏中的觉悟和感知,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事物的本真。简约、静穆和秩序,成为他的语言特色,他让我们看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本真,凸显他心中精神图景的向往。我曾与他有买过古代玉壁的经历,他除了观察其本身的纹饰、材质、工艺外,他将手置于宽边小孔径的圆洞中,去触摸钻孔的痕迹,进一步地验证自己的鉴别。这自觉不自觉的动作,使得我重新认识他的所作所为。我看待他的作品如同看他的文物收藏一样:地域、民族、现代,一直延续在他的画作中,厚土、鸡骨白、漆器,都演化成彼我同化的精神视像——永恒的象征。
第三我想到的是“释怀”。在陈老师艺术生涯早期,便奠定了作为中国壁画艺术践行的重要推动者,在湖北美院审核预评估之际,我详尽地查阅过壁画专业的材料,他将壁画教育分为两段式,壁画本体与综合材料,着眼于现存状态和未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强调从思维训练到动手能力,材质不仅是艺术的物质基础,也是艺术内涵和精神表达的媒介。在壁画创作中,他对平面化的锤炼,在视觉语言上有所作为,达到颇具极简的高度,与建筑结构空间界面吻合,在遍布各地的服务社会中,他的作品使公共空间传达出异样的艺术力量。
皮道坚:唐鸣岳老师对绿寿还是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有一个观点,他认为陈绿寿所有的艺术追求和想法都在他的壁画实践中体现出来了。这个观点我不了解,你们的壁画的同行可以再谈一谈。但是我对刚才唐鸣岳先生讲的陈绿寿艺术成就的几个原因、来源我非常赞同。
一个讲到教育背景,中央工艺美院那一批前辈大师的影响,张仃、吴冠中、郑可那一批人。还有尤其唐鸣岳老师谈到了陈绿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来源于他的收藏、对文物长期的很有情感的接触,这一点也谈的非常好。谢谢!
展览信息
精神的图景
陈绿寿的绘画
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4年5月31日-6月16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号展厅
部分展品
陈绿寿
武功人像写生:马大爷
纸本水墨100cm×100cm
1981
陈绿寿
武功人像写生:王阳
纸本水墨100cm×100cm
1981
陈绿寿
河岸上
布面油画150cm×172cm
1993
湖北美术馆藏
陈绿寿
星空之二
布面油画145.5cm×113.5cm
1994-1996
陈绿寿
扭动的脊背之二
布面油画112cm×135cm
1992-1994
陈绿寿
午夜之梦
布面油画140cm×170cm
1994
陈绿寿
壶中
布面油画37cm×45cm
1997
陈绿寿
汉时关
布面油画80cm×100cm
1999
陈绿寿
时节
布面油画63cm×78cm
2006
陈绿寿
沙山如雪月如钩
布面油画80cm×100cm
2009
陈绿寿
交河
布面油画80cm×100cm
2015-2018
陈绿寿
海的声音
布面油画80cm×100cm
2021-2022
(来源:就跟你随便唠唠关于艺术那些事儿)
艺术家简介
陈绿寿,1955年出生,湖北省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常务理事。
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1977级),曾任教于湖北工学院工业美术系,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曾任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提名奖(1992年)、第八届全国美展银奖(1994年)、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优秀作品奖(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