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5月31日下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协当代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当代艺术创作院副院长、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副院长魏德君教授走进文化视界,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伴随着悠悠茶香,大家分享近日趣闻、共谈艺术理想,魏德君教授被中华艺术空间墙上精心装裱的画作所吸引,那是诸位艺术家赠与文化视界诸多作品中的一部分。在书画的吸引下,众人忍不住起身细细观赏。从走廊到画室,梁董事长带着贵宾一一品鉴,并细细道来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魏教授目不转睛、频频点头。
一场视觉盛宴后,众人在梁董事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两网编辑部,回顾了两网发布的关于魏德君的稿件。回顾中魏教授详细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画作的创作背景、经历,并就书画作品在网站的展现上表示感谢。
热闹的参观结束,魏教授来到云间画室,面对画布构思片刻便开始了创作。只见他把颜料挤在调色盘上,用板刷蘸取两下,大刀阔斧地在画布上涂抹,沉浸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自拔。
没过多久,一副静物花卉就出现在眼前,魏教授介绍说自己的绘画注重的是意象,“它是什么花其实不重要,你觉得它是什么花就是什么花”。只见花的外形融化在飞扬的笔触、和谐的色彩、堆砌的油画肌理之中,温馨的情感、含蓄的姿态、远近的空间、流逝的时间在画面中交织、流动。
油画《花非花》70cm x 50cm 2024
对本真人性的坚守
语言组成形式,形式建构画面,和谐的画面传递深厚的情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没必要标上解说词”,魏德君教授如是说道。语言的存在过于复杂直接、反而会破坏形式的传达,形式的讲述幽微细腻,经久不衰。
油画《岛城四月之五》60x80cm 2023
油画《岛城四月之七》60x80cm 2023
绘画创作除了对个人的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他人和社会关怀的表达,心灵的纯净在魏教授创作表达中尤为重要。观者面对画面的时候,体验到的一种心灵的温暖和愉悦便是魏教授细腻的绘画语言所描述。正如梵高激烈的笔触给人带来的心灵冲击,魏教授涂鸦绘画的用笔放弃的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取而代之的是情绪的传达和迷离的诗意,在这背后支撑的是人文主义的观念和对本真人性的坚守。
求异的创作本能
在魏德君教授心中,绘画的本质是对于个体观念的充分挖掘,对于个性化的足够尊重。“你的观点对待同一件事情,或观同一物象,每个人的观点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只有不一样才是正常的,如果说看一个物或者看一个景,大家的感受完全一样的话,那所呈现的东西应该是不对的。”
油画《凤凰岭秋色之二》 60x80cm 2021
观魏教授作画,在不大的画布上,将个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语境充分挥洒,执着地探求自我、深刻地表达自我。过去的生命状态、当下的生命状态,像一条河流被过去和现在的的绘画作品串联起来,书写足够独特的生命激情。对于成熟的画家来说,艺术理念和个人气质不同,他们的作品风格和内在精神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但探求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本能是相同的,这是艺术家的作品打动人的原因。而不仅仅在于描摹物象的能力或勾线技巧的娴熟,在表达技巧的足够成熟的条件下,魏教授更追求的是个性的表达和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的创新。
漫长的创作过程难免遇到自我否定,魏教授认为重复自己的艺术风格是无法忍受的事,画出没有个性的画是从事艺术创作最怕的事情,而不断肯定和否定、不断进行探索是绘画创作的常态。生命在画布上起舞,追求独特性的绘画探索和创新也在不断前行。
诗性的油画语言
油画《海风之一》60x80cm
油画《海风之二》60x80cm
油画《海风之三》60x80cm
作为一种舶来品,油画颜料的特性和工具是作为“器”的部分,到了不同的画家手中,背后的“道”各有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家,譬如扬·凡·艾克之流,大都对着细微的色彩变化和人体结构一丝不苟地转述,运用科学般精细的笔法,在艺术史上留下铜镜上那抹栩栩如生的光影。而今天,自如挥洒着板刷,进行新的探索的当代油画家,他们不会模仿前人,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自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油画语言起码要表现出东方的一种意味”,魏德君教授的绘画扎根于传统艺术中,他不由自主地关注传统色彩背后的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隔着博物馆厚厚的玻璃和观者遥遥相对,中国传统色彩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而在魏教授笔下,传统色彩与油画的肌理、现代意味的题材融为一体,复活了古典的诗意,使画作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唤醒现代人的诗性基因。在这个层面上,魏教授的绘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他运用西方的油画技法,回归古典的诗性表达,关照被困在物欲横流和功利主义至上社会中的现代人的存在价值。
在合影留念过后,参访活动进入尾声。梁洪文董事长向魏德君教授表示了感谢与感动,并期待着老友的下次相聚。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丁妍
摄像、摄影/李建龙 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