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读马琳先生的画作,莫名的会在脑海中浮现这句话。不过这文人颇显矫情的对仗诗句,与“厚重”“坚硬”“苍茫”“沉郁”这些专属北方气质的形容词比起来,还是显得浮华轻薄了些。马琳生于北地,成长于北地,艺术升华于北地。
马琳15岁初中毕业即考入河北工艺美校,选择了雕塑专业。学习艺术,也有所谓“原生家庭”,“第一口奶”很重要。在马琳后来的绘画作品中所凸显的厚重质感,与不矫饰不造作的踏实感,实际正是来自这“第一口奶”的哺育。生活环境与求学经历所塑造的艺术性格,某种程度上会伴随终身。
马琳对绘画的认知与建构,来自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是一个全社会久旱逢甘霖的饥渴时代。经济上,急于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在文艺上,又急于追赶西方的“现代性”。其实哪里有诗人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从容淡定,只有落魄豪门重开夜宴的窘迫与急切。所以那一代文化人,很多都有一种矛盾且和谐的人格特质,既理想丰满又市侩俗气,既追求自由平等又热爱唯我独尊。马琳当时20多岁,火焰般的年纪,也该是头脑发热被“带节奏”的岁数,但是他却异常冷静,像个饱经风霜与世事沧桑的老者。虽然也在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著作,阅读大家画作,但是马琳有自己清醒的判断与选择。他在 80 年代纷纷涌入中国的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各种艺术流派之中,并没有乱花迷眼,最终选择了同样冷静睿智的怀斯,作为汲取艺术营养的范本。
抛开后来学术史解读的所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各种玄妙标签,怀斯绘画中既具备具象的写实描绘,又有抽象的情绪表达,与马琳骨子里的燕赵气质实际不谋而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我们不是一个时空,但是人性光芒万丈”。虽然执笔的人所说的并不是同一种语言,但是用笔画出来的作品,却表达了同样的人性语言,这就是跨越时空的人文共鸣。与其说怀斯的绘画语言影响了马琳,不如说怀斯绘画的语言逻辑与人文气质影响了马琳。记得中学的美术课本上总是印着怀斯的那幅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如果不了解绘画背景单纯阅读画面,也许会以为只是描绘了一名妙龄少女在草地上远眺的悠然安闲时光,实际上,怀斯表达的却是一位乡间身残志坚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匍匐前进的一瞬。我们看到的世界,与世界实际的样子,很可能是完全相悖的。所谓观看,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谬与扭曲。怀斯的绘画,因此总有一种饱含荒诞与虚无的悲悯感存在。这种绘画气质,同样遗传到了马琳画作的基因之中。
马琳喜欢表达人,表达人性。看马琳的画作,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艾略特《荒原》中的句子: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
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
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无论是都市中忙碌行走的人物群像,还是女性百无聊赖的慵懒日常,抑或是青藏高原上的虔诚祷告者,甚至于似是而非的自然景象,统统被马琳摄入他的画笔与油彩之中。同时用巧妙的技法,似乎是具象写实地描绘了人间百态,其实又抽象地表达了一种只是存活在时间维度中无尽的人性与缥缈情绪。在他的画作中,“实”变成了“虚”,“虚”变成了“实”,实写是为了虚化。马琳在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点。这种平衡,打破了写实性油画偏于塑造纪念碑般的固态瞬间,因为那种绘画只不过是对时间与历史的一种徒劳的反抗与抵触,想以此来接近永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马琳的绘画语言实际是如流水一般的接近时间,亲近光阴,更加接近了存在的意义。因为他无意为某一种具体的人物塑像,在他的笔下,所有的人物,只不过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粟,历史云烟中的一缕,映照着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何怀硕先生曾经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只有艺术能使人与人之间深刻的共鸣成为可能……艺术作品与其创作者,在不同心灵的观照中可以南辕北辙,有时会莫衷一是。艺术与人生都应当‘不为盈喜,不以昃优’。少年时读书记得大文豪法朗士说,文艺批评是批评家在艺术作品中从事灵魂的冒险。”虽然画家在起笔与落笔之时未必有如此玲珑的思考,但是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观者的心灵,会经由一幅作品演化成的一面关照另一个心灵与另一个世界的灵魂窗户,看到别样的深邃景致。也正因此,画家与评论者,一起通过画作,塑造了艺术存在于时空中的意义与价值。这既是绘画生命的延续,也是人文关怀的共鸣。这种延续与建构,倔强而深刻地抵御着我们生活的无意义本质。于此角度看,马琳先生的画作,实际是献给虚无人生的一支构思精妙的安魂曲!
远方的雷声 马琳
155cm×165cm 布面油彩 1994年
张涛点评《远方的雷声》
无望的凝视
远方用揉碎的陈旧时间一遍一遍
砸向颓废的砖墙金属与铁网
在不停地颤抖终于
她转过身坐了起来那一刻
世界停止了
红灯 马琳
180cm×180cm 布面油彩 2004年
张涛点评《红灯》
还有十五秒就要变成绿灯的红灯
还有三分钟就要关闭的地铁车门
还有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写字楼
还有一天必须完成的画作
还有一个月才能追上的KPI
还有一年就要小升初的他
还有多久才是人生的中场休息
没有融化的雪之三 马琳
180cm×16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张涛点评《没有融化的雪之三》
北方的雪从来都沉默
他们唾骂过彼此
他们撕咬过彼此
他们哀号过彼此
他们敌视过彼此
冰冷在血液里用肉身摩擦出了银白
狂傲不羁的浪子
突然明白了卑微的美德
于是出走
一路向北
走到有光的地方
山口 马琳
180cm×12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张涛点评《山口》
山口的风
凛冽如刃
砍杀着古与今
城市人怯懦于未知的宿命
臆想在这片土地上获取神秘的力量
这里的人不想过去与未来
因为他们就是一切的源头
谦卑与虔诚搅拌在哈达之中
飘扬在冈底斯
庸俗的奖章
让群峰矮了下去
天际 马琳
160cm×150cm 布面油彩 2021年
张涛点评《天际》
在青海湖边上的峰顶俯瞰青海湖
身旁的红衣喇嘛矗立在青山之巅
天、地、人
分外的好看
他一边指挥着孩子不要淘气跑下山去
絮叨着妻子拿好水壶与吃食
一边拿起手机大声说道
美得很
踏实而朴素地活着
就是信仰
(文/张涛,艺术史学者,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来源:北京画院)
画家简介
马琳,1964年生于河北保定,1982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创作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油画创作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