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14 08:20:54
听新闻

靳尚谊先生对中国写意画“不在场”大发感慨,言简意赅,剑指要害,引起当下一片哗然。“写意”在今天的处境十分冷落萧条,“写意”的桂冠依旧顶在八大,徐渭、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头上,写意人物也停留在当代画家黄胄、方增先、周思聪、刘国辉等人的身上。倘若你用心去查看七十年代的国展中国画,拨头筹就是写意人物画,其次是山水画。今天的展览和教学乃至创作中,“写意”仅剩名词的躯壳,如同“鸡肋”一般徒有其名列在画种的“菜单”上。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长征日记》陈衍宁 作

写意画的落寞并非是画家本人的慵懒与无视,也不是说画家没有激情和胆魄。任何现象的出现和持续,必有其历史的原因和滋生这种现象的环境。改革开放之前,国展只有五年一届的综合展,厚积薄发,五年一战,使劲浑身解数,成功与否在此一搏,因为五年一个周期,一个画家能有几个“五年”的创作鼎盛时期?获奖者不论,要入美协需要三次入选国展,最短的时间也要十五年,谁能保证连续三个五年都入选呢,二十年三十年后入会也不算漫长。至于单一画种的展览也是配合国家形势,按专业需要定期举办,例如国庆、建党、建军等重大政治活动。涵盖所有画种的展览就是五年一届的国展,无论学术含量,技术含量,题材形式,都是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所以说某一位画家一鸣惊人,或许就是在这个展览中脱颖而出,一炮走红,作品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看到作品就想起作者,见到作者名字就想起代表作,例如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王迎春、欧洋、周思聪、梁岩、刘柏荣等等,那个时代的翘楚。参观国展是所有画画人心之向往的动机,甚至非专业画家即厂矿企业的美术工作者都把观看国展视为学习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个别人还会三五结帮自费乘硬座火车去看国展,揣干粮,喝凉水,露宿公园,只为开阔眼界,长长见识,久久伫立在那些撼动人心的作品前,购买国展作品画册或选页来学习研究,虔诚是名至实归的态度,由衷的纯洁。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长白青松》周思聪 作

改革开放后,文艺百花齐放,经济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文艺繁荣势不可挡,美协机构顺应改革,为新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作展示机会,调整改变过往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展览主办方式,与企业合作携手联袂举办各种主题画展,企业或地方得以冠名权,美协作为主办方,大有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意味,一年下来会有五六个国展,由此会出现一个画家一年之内就解决入会的资格。资本一介入,就要按经济规则来办事,艺术作品沦为经济棍棒下的附庸,受制于资本持有人的操纵,即以资本持有人的审美为标准,他要物有所值高性价比的作品——不能粗制滥造,要精工细作——“我不能白出钱!”——“我要拥有获奖作品”——变相收藏了巨幅精工作品。写意的舒朗奔放阔笔,墨色浓郁,黑白虚实,对于叶公好龙的资本持有人来说,他认为你是“以次充好”的应景骗名得利!因此每一次被冠名的国画展,其获奖作品百分之一百是工笔画,资本持有人高兴,无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动物画都纤毫毕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鼓励作者积极参与,主办方为获奖者累计入会的资质,这是所有参赛者义不容辞的动力,因为书画市场的交易看重的就是作者是否是美协会员。入会是目的,画画是手段,参展是博弈,为了确保入选和获奖,工笔画的概率远远大于写意画,对于民众来说,没有一定的审美认识和评价标准,欣赏一幅工笔画是不需要做太多的功课。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挖山不止》王迎春 杨力舟 作

工笔画的创作过程是精绘细画,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百日工期,经年细磨,性子不能急,三天一笔,五日一染,慢工出细活,画工笔的人大都比较含蓄、内敛、谦逊、温和,是性格使然还是兴趣使然呢?而写意是化腐朽为神奇,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胸臆乾坤,风雷激荡,胸有成竹,吞八荒者不嚼蚁,气势如虹,惊天地泣鬼神,我有迷魂招不得。写意之快得益于厚积薄发,得益于迁想妙得,得益于集腋成裘。《宋稗类钞》载:钱思公镇洛,所辟僚属,尽一时俊彦。时河南以陪都之要,驿舍常缺。公大创一馆,榜曰临辕。既成,命谢希深、尹师鲁、欧阳公三人各撰一记。期以三日后宴集赏之。三子相掎角以成。文就,出之相较。希深之文仅五百字,欧公之文五百余字,独师鲁止三百八十余字,而语简事备,复典重有法。欧谢二公缩袖曰:“止以师鲁之作纳,吾二人者当匿之。”丞相果召,独师鲁献文。思公曰:“何见忽之深?已砻三石奉候。”不得已俱纳之。然欧公终未服在师鲁之下,独载酒往,通夕讲摩。师鲁曰:“大抵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诸君文诚高,然少未至者,格弱字冗尔。”永叔奋然持此说,别作一记,更减师鲁文廿字而成之,尤完粹有法。师鲁谓人曰:“欧九真一日千里也。”工笔是加法,写意是减法,以少胜多,出其不意,吴道子与李思训比之可观,玄宗皇帝谓:“思训数月之功,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大庆工人无冬天》赵志田 作

写意是中国人文精神,亦是艺术精神,写意人物画鼻祖梁楷先生辞金带,逍遥去,抒放胸臆,惟写吾心,不求媚俗,不巧世故,写万物精神,气荡乾坤。故此今天的写意画沦为戏墨的小品娱乐,灵性之美,充盈方寸之间,孤芳自赏,聊以自慰。看到那些大制作的工笔画,打铁的手绣不了花荷包,密不透风的画面如同蚕茧吐出的丝,毫无血色生机的主题,一个个罗列组合拼凑的人物,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互动因素的造型,僵硬的动作,木讷的神情,摆布的场景,没有情感互动的碰撞,只有技术的痕迹,耐力的考验,意志的磨练,是造就画家呢还是培养工匠呢?艺术的冲动没有了血性贲张,留下的都是无病呻吟的阴柔,当西方绘画放弃了写实主义,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大行其道时,我们的国粹艺术不再追求形似的写意主张,而是步其后尘,亦步亦趋,写意是留守的儿童,还是拐卖的孩子?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闪光》张培础 作

假冒伪劣泛滥的今天,食品安全危危可及,为钱可以不要廉耻和尊严,画家自吹自擂屡见不鲜,过去办个展是交流是学习也是在宣传,或者开个研讨会,领导讲几句话,作者说几句话,主办方道个开场白。今天的个展犹如祝寿的堂会,众目睽睽之下,唯恐其言行不媚,歌功颂德,盖棺定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你来我往,相得益彰,荣誉共享,一如是“我很想谦虚,可照镜子一看,我谦虚的样子很卑鄙。”于是不声张,不露富,时过境迁,大喊几万一平尺,动辄就是传承人领头羊。在为生存奋斗的当下,不能和钱过不去,不能和有钱人过不去,当艺术是吃饭的碗,较劲饿肚子,埋头苦行憎,不是艺术不需要你,而是时代不需要你。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宣读会前》伍启中 作

可以没有艺术,但是不能不生存,生存就是吃喝拉撒睡。吃饱了,可以谈艺术。写意可以复活,成本比工笔高,瞬间的爆发力是日积月累学识修养情感压缩后的能量。功利主义容不得写意画的恣意嚣张,写意只有在苏东坡先生们的眼里,才是形而上的美学范本。

文/ 孙承民 甲辰四月于觉庵

(来源:從人之門)

作者简介

孙承民:写意立场的变迁

孙承民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授

黑龙江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艺指数”艺术品交易首位上市画家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