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11 09:05:48
听新闻

5月8日,一个初夏温馨的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年轻的学子,以及一些像我这样应汪前进老师之邀前来听邱志杰教授《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讲座的老年人、中年人。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邱志杰教授在中科院大学作讲座

不久前的4月28日,是郑州大学地图博物馆日(郑大地图博物馆由高俊院士创立),那天上午,中央美术学院邱志杰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前进教授分别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就在这次,汪老师邀请邱老师到中科院大学开讲座。

邱老师是大忙人,这回他欣然答应来中科院大学开讲座,盖因他是一位与科技结缘的艺术家。邱志杰认为,从科学技术到技艺,从技艺到艺术,从艺术到工艺,从工艺到工业,从工业再到科技,是连起来完全平滑过渡过来的关系。科普即美育,艺术与科技自古以来密不可分,大到建筑、雕塑,小到陶瓷、首饰,当然还包括地图,技术的发展得以帮助艺术家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一直以来,他十分关注科技艺术的课题,也做了很多与科技相关的作品和项目。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邱志杰:《乌托邦地图》

在这次讲座开始之前,我趋前与邱志杰老师打招呼,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毫无违和之感,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在网上神交。2023年11月中旬,我在网上看到介绍邱志杰所绘黄河图、长江图、塔林图的文章,很喜欢他的这些艺术地图,遂转发到“地图史群”里。高俊院士看后非常赞赏,说阅读这些地图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和心境的抚摸,并表示希望能在郑州大学地图博物馆展示邱老师的作品。为此,我在微信里同邱志杰老师联系上了。

我2018年退休以后,对地图、地图史以及历史地理产生兴趣,担任了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图研究》集刊主编,出版了与地图史、历史地理相关的《珠峰简史》《地图简史》《长城简史》《宫殿简史》(商务印书馆)《地图荣耀》(中国地图出版社)《当代中国地理》(香港中华书局)等几本书。

基于上述个人背景,我非常喜欢邱志杰的地图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中国基因和当代语言,创意非凡,可称为丹青地图,不仅继承中国象形化地图千年流脉,更赋予强烈的时代特质与艺术个性。

2023年底,承蒙张晓虹教授和韩昭庆教授邀请、关照,我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做一场题为“略说乌托邦地图”的学术讲座,其中介绍了邱志杰在参加2014年巴西举行的圣保罗双年展时,于展厅入口处327.5米的巨大墙面绘制的水墨壁画《不存在的旅行者》,我认为组图中的《乌托邦地图》,是人文地图的制图综合,可称作乌托邦的集大成图式。这次赴沪前,应我之请,邱志杰老师特意提供了他绘制的乌托邦地图高清电子版和他写的文章《乌托邦地图》。

邱志杰教授在《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讲座中,生动地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地图故事。

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邱志杰,创作领域横跨绘画、摄影、装置、录像、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艺术地图,我称为地图画,是邱志杰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邱志杰习惯收藏地图,对各种和地图相似的东西也感兴趣。由于地图具有的思维导图特质,邱志杰经常将之用作各种展览的策划蓝图,这些阐述策展理念的地图中,也蕴含了艺术家对其身处的艺术生态系统的反思。邱志杰正式创作艺术地图作品是在2010年,受国际策展人小汉斯之邀参加慕尼黑的 DLD会议(数字生活设计),画了一张《二十一世纪地图》。2011年,邱志杰入围Hugo Boss艺术奖,需要在画册中做6页艺术家项目介绍,为了尽可能充分地表达,他想到了画地图,这次除了《二十一世纪地图》,他画了《总体艺术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地图》、《乌托邦地图》、《重新发电地图》。

就在这时,邱志杰接手了2012上海双年展,“和别的策展人相比,我的优势是我是全世界策展人里面素描画得最好的。我肯定要用我的优势来策展,整个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我就用画地图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展览,就这样靠着地图铺陈开了。

地图不仅是逻辑框架,也被邱志杰用来在艺术市场换取赞助,开发衍生品。更重要的是,在描画的过程中,他意外画出了关于自身的秘密地图,“版画的传统把我引向了地图,《说文解字》的传统把我引向了地图,维特根斯坦的传统也把我引向了地图。”随后几年,他又画了《城市馆地图》、《中山公园地图》、《圆明学园地图》、《革命史地图》、《身体思想地图》、《命运地图》等一系列地图。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邱志杰:《21世纪地图(Map of the 21st Century)》

在传统地图走向终结、电子世界的地图方兴未艾的时代,邱志杰用艺术地图展开他的智力版图。他将研究、写作、幻想和行动脚本统一在艺术地图绘制中,在他创作的多个系列、近200多幅的地图作品中,以山水笔墨构造的空间坐标系,凝练地将地域、观念、神祇、人物、物件、事物和事态编织在一起,为观者提供在相互关系中理解万物互存的可能性。阅读邱志杰的地图,相当于跳到他惊涛骇浪的脑海里面去游泳,细腻的描绘和奇绝的想象,如一波波大浪翻涌,你可能被其“掀翻”,但审美的乐趣也在于此。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邱志杰:香港西九龙高铁车站《香港文化地图》(局部)

邱志杰的许多地图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展览场地和公共场所呈现为巨大的水墨壁画,大大增强了各种线索交叉的复杂感,以及由此诞生的对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好奇感。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离港大厅的一面墙上,有邱志杰一幅3米高、54米阔的巨型金属板壁画《香港文化地图》,茂盛的绿植,如海水一般包围着85块岛屿般的锌板,地图漂浮在绿色植物墙上,上面以中英文密密麻麻地写满本港流行文化诸多领域,包括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文学、戏剧、港漫、建筑、媒体、历史、美食、体育乃至都市传奇的符号式人物、代表作、事件和概念的关键词,巨细靡遗,无以复加,分布在山谷、平地、居住区和水域,许多海外华人看到这幅作品,端详后潸然泪下。

当然,邱志杰也创作了部分传统意味更加浓郁的地图,如《黄河诗景图》,基本参照了真实的黄河流域的地理,而将古代关于黄河的诗句分布在相应的地点之上,这幅作品成了他的得意之作,“舍不得卖”。他的《长江诗境图》,也将诗性长江的文脉图谱,揉进广袤无垠的万古江河之中,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文化图景。

作为博采众长的地图绘制者,地图画在邱志杰近十来年的艺术实践中承载了多重功能:既是自我意识、工作框架、展览计划、思想交流、政治拓扑,也承担了历史文化研究提纲挈领之功能。邱志杰的地图创作与时俱进,他与科学家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软件装置,拓展了自身地图创作的边界,让他得以运用AI技术,进行崭新的实验性的地图创作。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邱志杰:《黄河诗境图》(2022年)

当我聆听完将近两个小时的《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讲座以后,也在寻思怎样向地图爱好者介绍邱志杰的地图作品。

忽然,1500年前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在脑海中涌现:“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这段话,简直是为邱志杰的地图画作品量身定制,还用得着我再去搜肠刮肚吗?

这次精彩纷呈的讲座,正如刘勰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让我大开眼界,度过一个美好、满足的夏夜。

(文/徐永清 2024年5月9日)

(来源:测绘学术资讯)

艺术家简介

形山绘海,神用象通——听邱志杰讲授“创作谷歌地图时代的山水画”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90年代颇具声望的前卫艺术领袖。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