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抛闲掷野藤中
——略谈徐渭的绘画
“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
这是黄宾虹先生对徐青藤(徐渭)、陈白阳(陈淳)绘画艺术的由衷赞颂之言。
全诗第一句就讲到了“才”,第二句讲到了绘画必须兼备文化素养,第三句指出了青藤、白阳作品取神遗貌的主要特征,第四句则强调了五百年以来青藤、白阳艺术对后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我曾在绍兴“沈园”中发呆地想:在绍兴的历史上怎么会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文艺精英来?
单书画而论就有王羲之、徐青藤、陈洪绶、赵之谦、任伯年等等。
苍天独厚之,的确令人敬羡不已。
徐青藤幼年孤贫,但他天赋机警聪慧,故他的才华很早就能够显现出来。
据史书记载他九岁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二十岁就考上了“生员”。
这意味着他是一名可以参加从乡试开始的各级通向仕途考试的举子了。
但苍天赐予中华民族的是一个绘画巨匠而不是从政官员。
所以徐青藤的仕途考试注定屡试不中,从而幸能为中国艺术宝库留下了许多光耀千秋的丹青瑰宝来!
徐青藤的绘画正如宾虹老人所言,因为才高又通诗文,这两个要点就基本上奠定了徐青藤作品风格的审美与追求方向。
因此徐青藤作品形成的主要因素第一是才,第二是学,第三是坎坷的生活经历。
这三者如缺一,断然出不了徐青藤这样的艺术巨匠来!
“才”是一切工作中出大成果的基本保障。
“学”是对先天的”的一种文化补充。
才使学深、学令才厚。
才、学兼进,加上诸多的生存因素和广泛的涉猎、训练、积学,从而才会形成与众不同对生命、对自然、对艺术的深度认识。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积累、造就了不同凡响的徐文长!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历来讲究中正平和,反对逞才使气。
然而天生与众不同的徐青藤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偏要逞才使气的奇绝艺术版本!
任情挥洒,笔飞墨溅。
笔墨与造型在徐青藤这里变成了一种生命的跃动和语言的倾诉。
作品就变成了他自己生命的符号。
画什么,怎么画?
在徐青藤这里已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借笔墨表达了他对生命和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
是的,当我们在研究、探讨任何一位伟大人物的时候,他的业绩只是从他生命本质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而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探求和思考的重要部分。
纵观徐青藤作品的风格与语言倾向,我们不难发现他以笔下的各种表达方式,在向我们展示他多才和坎坷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看法。
正如他的题梅花诗所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这就明白地向我们传递了他对艺术、对人生、对当时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从来不见梅花谱”说明他对现成的“法则”毫无兴趣,他重视自我对事物独到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对于一切艺术创作来讲,的确是平庸与伟大的分界线。
事实正是这样,中国历代的大师、巨匠们,无一不是把他们自己独到、深邃、敏锐的洞察力来表达自我对生命与事物的态度,尔后又倾力地把这种态度再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其大意即是讲: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或一定不要这样做的,只要符合道义,该怎样做便怎样做。
虽然徐青藤艺术风格的出现,对于当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后, 徐青藤艺术的伟大意义却越来越为全人类所认知与推崇。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山人,西方历史上的凡,高都属于这样一个现象的典型例子。
虽然他们当时遭遇到社会对他们落寞、 冷清、 曲解、打击等不公平的对待,最后正好印证了他们品行的无比伟大!
天才对事物的理解总是超越时代的,因此他们的步伐自然而然也总是跨越在时代的最前面。
当人们还未发现时,他们发现了;当人们还未做出时,他们做出了。
他们领先于时代却又难免为时代所不解,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宿命!
我小时候曾经常在茶余饭后听大人们讲有关徐文长的趣闻逸事,小时候不谙世事,听了只觉得好笑。
稍大一点开始习画的时候才知道徐文长就是徐渭。
心想徐文长画得出名,怎么又会在民间市井也会成为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一个文人学士的身份, 站在了平民的立场对诸多社会现象发出了讥讽和不满的呼声。
例如对封建伪文化人的讥讽:“文庙丈朝两相宜, 先生不识苏东皮······”
讽刺了当时的某些伪文人把文庙读成了丈朝, 连把大文豪苏东坡竟也读成了苏东皮。
类似的有趣段子有许多许多, 有的让民间一传再传并加上风趣的俗料,实在可以让人捧腹大笑。
当我们综合、立体地来研究分析徐青藤时,就不难发现是他的坎坷人生和博学多才,以及正直坦荡的平民思想等因素成就了他的一切。
这里我不打算用大篇幅来分析他作品中的创作技巧,我认为斤斤于对他作品技巧的分析,实在太过浅显。
从许多方面来看,当时的一种落寞与无奈,却正好预示了他对人类文明的不平凡的伟大贡献!
五六百年过去了,与徐青藤同时代的那些“大人物”们大都已化作烟尘早被人类所遗忘了。
相反当时受到冷落的徐青藤的名字和他伟大的业绩,却随着岁月的延伸越来越显现出他的伟大光辉来。
这一点是颇值得学人们和领导学人们的人深思与记取的。
徐渭的一生除了在绘画上的贡献外,在其他方面也建树颇多。
他曾著有戏剧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诗文《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传》《徐文长佚草》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素养和人品修为的积累,对造就一个真正的画家有多么重要。
在当下我们对前贤的人品、学养以及他们的伟大业绩,不单单只是怀有崇拜之心,更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
敬畏他们的学养与人品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感恩他们为人类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为我们今天和以后的艺术道路,安上了一盏永久不灭的指路明灯。
(文/吴冠南,2012年11月于老藤花馆)
(来源:溢华一画)
画家简介
吴冠南,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精于写意花鸟画。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大量作品及论文和多次参加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如今致力于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拓展与创新。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