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慧和天语郭总让我写谈艺录之类的文章,这些天利用画间小憩写了几篇,发了几期公众号,经《文化视界》发布后反响如潮,事实证明了这个建议很好,一是郭总团队对我的作品又有新的认识,二是从客户段的衔接我还需要做些什么?专业上的高度要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去引导 增加解读,达成共识。
我本是学者型的画家,平时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并指导自已的创作行为。画了三、四十年的经验积累,从海军潜水员五年的海底生命体验,到五所院校的教学,到美院的任教,到设计师、工程师、发明家、版画家、当代水墨画家的嬗变,有些独特的发现与所悟。
我的版画成就高潮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当时国内还没有网络之说,绘画作品仅发表于纸媒,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就是从《美术》等杂志上发现我的作品而发文邀请我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的,现在籍此机会整理一下通过网络传播正是时候,二十多年前我的版画作品被今天的专家、学者、观众看了认为“很当代!”这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与嘉勉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道法自然”,溯源寻索,格物致理。不期而然地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当代艺术之路,天时(90年代中期),地利(工厂的科技设备环境),人和(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的发现、恩师广军的栽培)数美具,二难并,得其所哉,可谓是天选之人。
这一纸公文的翩然降临给郑忠打开了国际艺术交流的大门,是上天的开恩,给小镇上的青年版画家郑忠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诚可遇而不可求之。
《中国百年版画》郑忠的一页!(上图)
同时写作又带来新的意义,是朋友们的捧场、鼓励产生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我竟然真把自已当成作家了,十八、九岁文艺青年的我就在军报、佛山文艺发表过散文,上大学后,院刊也数次与我约稿,也是一腔热忱,可惜为了画家的理想耽搁了我的作家之梦?现在花甲之年还想做“吹鼓手”?
且行且吟吧!快乐要紧!
过去人们说写文章叫“爬格子”,好象很痛苦很艰涩的样子,我感觉则不然,一念之来,如鲠在喉,不吐不为之一快,“说”(写)出来了,才轻松、快活、释然、抚然,当然各人的感受殊异,就象我几十年把撸铁、搏击、越野、孤独、面壁 当成享受一样的,人家未必如此这般。
每周去二~三次健身房擼铁。
从1979年当兵跑到现在,45年如一日。很多人说:“郑老师!你很能坚持!”,是坚持吗?你吃饭、睡觉是坚持吗?是 热爱 并且 快乐的享受着。
画画时有神来之笔,恍恍如有神助,可遇而不可求之。当一念之来有写作欲望的时候,思如泉涌,全神贯注,不敢懈怠,滔滔汩汩,妙语连珠,下笔千言倚马可待。那个工作状态也是一种“激情消费”呢!
庆幸!上天赐我两支笔。一是画画的笔,二是写作的笔,两支笔犹如雄鹰展翅翱翔的两翼,让我盘旋、俯瞰、自省、高飞……
我在等待六月的大风啊!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文/郑忠)
树(散文)
我是一颗急于长大的树,春天忙于萌芽,夏天只顾储绿,秋天俯瞰脚下,才发现这里不是我的乐土。曾高兴微风把我的枝条轻抚;曾欣慰细雨将我的根须润泽。[我要长成参天大树!]我向太阳发出了呼喊。
我仰慕黄山的苍松,琼州危崖的古木,其深植石隙,吮吸地泉,仍能颔首兀立,雄踞凌绝。啊!我欲伴着大地的脉搏,我欲呼唤海之魂、山之灵,我欲……
风儿,请不要轻轻的吹;
阳光,请给我光和热;
雷暴,请把我猛烈抽打,
我就是要在这片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文/郑忠,1985年10月写于南通师范学院,1985年12月《佛山文艺》发表)
郑忠2022年于南海
(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