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曾任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把传统安放在当下不是形式和表面上的复古,而是一种来自于心的相会。人的个体微不足道,我们对于现实中的事物把控大多非常有限,即使是画画这样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完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很不容易。
艺术的新和旧只是流行的问题,不是好坏的标准。几百年前好的艺术今天看还是好的。任何刻意追求的都不是最高级的,内心流露表达出来的才是最自然和真实的东西。在今天,求真比创新要难多了,也要紧的多。
▲秋天的土地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1990
局部
讲故事不是绘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要讲的故事用有意思的视觉方式程现岀来。这其中包括对个体形的处理,构图的形式表现,如何用线,如何处理笔墨关係,还有色彩的运用等。这些东西才是绘画要讲的故事。任何眼中之景,或是心中之景,都要通过绘画的形式语言变成绘画之景。
形式对于绘画无疑是很重要的。当形式变成工具模式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应该从中解脱出来桎梏。技巧也是这样。但我们有能力摆脱这些束缚的时候,或许才可以慢慢接近艺术和自己之间最真实的东西。
▲凉夜读春秋
纸本重彩
68x68cm 1992
局部
笔墨的变化是笔墨的品质和内在生命的体现,好的线条稳重、坚实、灵动、优雅,但不是毫无控制的信马由繮,而是自信和从容的表达。
一般来说,比较轻松的用笔,有利于笔墨本身的创造性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在用笔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和享受。
笔墨可以用的很巧,也可以很拙。你能把它用的很巧的时候,就是应该放弃这个用法的时候。最高境界是用到看起来象不会用的样子,简单,朴素,就是平常走路的样子。
写生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鲜活而生动的自然之中发现新的东西,让你暂时放弃掉原有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方法。即使是成熟的画家,写生时也是从尊重对象出发,让自己面对真实不断地去发现,去研究不同的表现,使得自己有所改变,在每一张画中保持激情和创造力。
▲无题
纸本重彩
68x68cm 1996
局部
创作应该跟你的生活经验有关,跟你的精神世界有关,具体的说跟你的对画面品质的和格调的追求有关。技法和匠心是品质的基础,学养和性情是格调基础。
我们习惯上把山水画的写生跟创作分开来说,其实有时候只是表现的对象和方式不同,无须刻意地去区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创作。“我”在作品中的参与程度有多高,创作的成份越多,临摹可以是创作,写生也可以是创作。
一张画最理想的状态,是远观的时候,画面有形式的内容,大关系能吸引人;走近去看,里面笔墨精到,还有细节可品读。
真正喜欢画画的人,画画不是为了超越,也不是为了创造,而是为了逃离,为了解脱。
(文/林容生)
▲清风明月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1998
局部
▲清辉
纸本重彩
44x65cm 2002
局部
▲呢喃的歌声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03
局部
▲岁月的问候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08
局部
▲园林系列之五
纸本水墨设色
96x180cm 2011
局部
▲园林系列之四
纸本水墨设色
42x56cm 2013
局部
▲青山总是在远处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4
局部
▲闽北桂林乡写生之十二
纸本水墨设色
53x42cm 2015
局部
▲闽北桂林乡写生之八
纸本水墨设色
53x42cm 2015
局部
▲希腊写生之六
纸本水墨设色
45x64cm 2016
局部
▲希腊写生之七
纸本水墨设色
45x64cm 2016
局部
▲不同的季节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2019
局部
▲午后的村庄
纸本水墨设色
200x160cm 2019
局部
▲《园林NO.11》
纸本水墨设色
40x60cm 2020
局部
▲园林意象 NO.14
纸本水墨设色
45x96cm 2021
局部
▲园林意象 NO.15
纸本水墨设色
45x96cm 2021
局部
▲云在天边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2022
局部
▲水流过的地方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22
局部
▲温暖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2
局部
▲天地之间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2
局部
▲云的影子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2023
局部
▲扇面 no.11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23
局部
▲扇面 no.12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23
局部
▲无题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3
局部
▲相宜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3
局部
(来源:林容生工作室)
画家简介
林容生,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曾任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