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4月15日晚,来济南写生的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油画学会会长谢森教授走进文化视界,并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暮春之初,正是饮茶的好时节。于忙碌的生活中寻一份闲情,让心灵享受片刻的宁静。夜幕降临,茶香弥漫,晚饭过后,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以茶会友,与谢森教授雅叙艺术见解,分享生活趣闻。
茶过三盏,梁洪文董事长陪同谢森教授漫步于中华艺术空间,共赏名家佳作。梁洪文董事长讲述了自己与所陈画作画家之间的渊源,其中有些也是谢森教授的旧相识,其间,二位仔细欣赏着每一幅画作并交流各自观画心得,十分惬意。随后,众人一同欣赏了发表于两网的谢森教授的相关画作。
(左:梁洪文 右:谢森)
单是云观谢森教授佳作令众人意犹未尽,于是伴随着期待,谢森教授踱步至云间画室现场展开创作,并为大家悉心讲述了油画的创作过程与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使观者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也学到了平时接触较少的油画知识。
谢森教授告诉笔者,他绘画的习惯是先薄涂一层打底,有了基本的色调,再根据油画创作讲究色层的特点继续叠加上色,这便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感觉。那么在慢慢叠加色层的过程中,材料厚重的肌理感也逐渐显现,近看有浮雕之感,使画面呈现更加立体。
除了通过材料薄厚的运用突出所要表达的主体之外,运用颜色的不同来衬托不同的物象也十分重要,但并不可盲目追求色彩的丰富,色调统一才是关键。油画创作在谢森教授看来不需要完全相似,所要表现的是画中的意味,诚如“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画面能够激发观者的想象与理解,便可为好的作品。
谢森《北回归线系列·人间四月天》2019年
注重人文情怀,抒写“天人合一”
古今中外,画画的风格面貌十分多样,谢森教授将其简单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叙事性的绘画,把作者的意图、故事讲给别人听,无论是出于教化还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要言之有物。另外一类就是有感而发,比如先前并没有故事的剧本,而是在生活中偶然看到一个农民,或者看见一个学生,亦或是看见一位老人在做什么事情,他的形象处于那种场景、气氛中令人感动,突然感觉很想用画笔去表现他,这样就属于是有感而发。有感而发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看到形象以后才决定要去画。所以说人文关怀,就谢森教授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有生活感受,然后考虑如何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将此感受表达出来。
谈及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谢森教授介绍说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特色以外,另一个吸引他的点是少数民族没有受到现代开发、发展的影响,它保留着很多原始的状态,比如人的淳朴,跟自然的关系更加明确,也就是中国哲学里说的“天人合一”,人跟大自然和谐共存,所以这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多感受性的东西,这是谢森教授非常感兴趣的关键点。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有一张画名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这其实也是艺术历来关注的一个追问,也就是人到底是什么?我们跟自然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生存下去?在谢森教授看来,这也是艺术家很感兴趣的问题所在。
油画“民族化”与“当代性”的思考
“实际上现在油画民族化已经叫了很多年了,但是不乏浮于表面的形式化,比如说画的跟水墨一样,强调书写性的线条。其实民族化吸收民族的东西,更多应该从精神层面,因为东方审美跟西方审美不太一样,更多是讲究诗意,中国历代传下来的诗词男女老少都能背,所以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很富于诗性的民族。”谢森教授如是说。
谢森《苗山十月》(1981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的画家都应该关注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谢森教授经常跟学生们说,不管学国画也好,学油画也好,都是学一些基本的技法、一些基础,但是更要关心的是身边的东西。虽然现在身处信息社会,互联网很发达,但是年轻人表现这方面的不多,更多的还是表现一些传统题材和传统审美。所以,每个时代都应该关注你身边的生活,从中发现新的审美对象和新的审美趣味。“比如说以前画油画,画得非常写实,像真的一样,那是当时的需要,因为当时还没有照相机。而如今,画得很逼真已经不是大家最高的要求,更多的是更加个性化的表达,从自己的角度去欣赏和表现世界。”
从写生中撷取灵感
“写生”在谢森教授的绘画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从艺术发展的正常道路来讲,应该是从写生中找到灵感。按照从客观到主观的逻辑,当有客观的感受时,经过总结以后才上升为理论,上升为主观的东西。但是如果不写生完全靠找资料完成创作,那就完全是主观的,发展的余地就不会很大,因为不是自己第一手的感受。
谢森《伊岭村写生之三》80x12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谈到这次来写生,谢森教授告诉笔者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济南,泉特别多给谢森教授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天下泉城”果然名不虚传。面对黑虎泉写生,清澈见底的泉水和汩汩涌现的泉眼令谢森教授陶醉。提到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谢森教授的家乡广西榜上有名,“奇山、奇水、奇风俗”是谢森教授对家乡的高度概括,因为有特征才特别,而因为特别才激发出更有特点的创作。
谢森《碧水》2022年
在笔者看来,几十年的油画创作,谢森教授绘尽了万千气象,他以妙笔书写人文意象,使旖旎风光入画而来。艺者初心,着实令人敬佩。
白驹过隙之间,专访已录制结束,众人直觉意犹未尽。片刻后,谢森教授与梁洪文董事长于显有谢森教授画作的迎宾图前合影留念,一同定格美好时光。此时月已高,夜渐凉,相聚终有一别,让我们共同期待再相会。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王南休
摄像、摄影/金德锋 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