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2024,岁在甲辰,暮春之初,群贤毕至,会泉城中华文化艺术空间之雅集。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4月13日下午,“墨局——当代七人展”参展画家一同做客文化视界,袁武、殷会利、曹宝泉、王颖生、王晓辉、刘佳、秦嗣德等当代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七位艺术家与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以及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刘志军先生围炉煮茶,共品佳茗。其间,众位艺术家畅叙画展内外的个中趣闻,笑语盈盈不时可闻。
(左起:刘佳、王晓辉、王颖生、梁洪文、袁武、殷会利、曹宝泉、秦嗣德、刘志军)
应邀前来的艺术家们为中华艺术空间送上了各自佳作,将美好寓意寄予此处。先生们一同品读画作中的精妙之处,“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梁洪文董事长与刘志军先生不时拍手称快,众位开怀大笑。
随后,梁董事长陪同众位徜徉于中华艺术空间之中,饱览其间艺术之美。大家兴致勃勃地赏画、品画,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各自心得,欢声笑语萦绕整个长廊。随后,艺术家们共同踱步至云间画室,在册页封面题签留念,那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笔墨挥洒令笔者叹为观止。而后,艺术家们逐一接受了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让我们共同走进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各自对“墨性”的理解与表达,透过画作本身去体悟他们驾驭题材、绘画工具和表达语言的深厚功力,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坚定信念。
认真感受生活,芸芸众生的个性表达
“七个人一起画我们自己的生活感受、画我们的情绪,还是很难能可贵的。”诚如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画院原执行院长袁武先生所言,在笔者看来,能够在一场展览中欣赏到七位画家不同风格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当属一场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盛宴。虽看似不同,却又如此统一。袁武先生告诉笔者,参展的每一位画家都是真诚的,都在很认真地画他们各自的生活和经历,画他们对人性、对民族、对社会的认知,对艺术的态度和观念是一致的。确如观者所能感受到的那样。
从袁武先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所呈现的画面有其熟悉的生活,也有因关注近代史而表现的题材,像是那些离自身很远却又很近的人物形象,饱含了袁武先生对命运、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在他眼中,中国画讲意象和观念,更多的不是用像不像和真不真去考量,而在于独立的、个性的表达。因而,袁武先生的绘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情趣。他以匠心独运的笔墨语言将水墨人物画向着纵深拓展,传达出个人的人文关切与深度思考。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开垦艺术的“后花园”
身处“墨局”中的每位画家都各逞其才,各尽其能,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先生也不例外。他还有一个主业——壁画,壁画的创作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水墨画创作便成为了王颖生先生一种纯粹个人的“试验田”,或者说是艺术上的“自留地”和“后花园”。果然,热爱之下见真章。
在王颖生先生看来,艺术创作不可闭门造车,艺术家应当置身于生活之中,那么写生的重要作用便凸显而出。在写生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弥补平日对生活关注度的不足,而当每次饱含热情出去写生之时,便找到了所指和精神追求。“艺术从生活中来,要深入生活,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又要远离生活,因为艺术不能等同于生活。当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达到自己所想,便可‘脱胎换骨’了。”王颖生先生如是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便是如此吧。
在传统笔墨中探寻,在时代进程中创新
在传统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刘佳先生,最初的学画过程也是从中国的传统笔墨中不断探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一些对艺术元素新的发现便自觉体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变化的体现,在刘佳先生多年来的作品演进历程中一目了然,而这种改变取决于艺术家本人对艺术要求最直接的感观。
或许最好的进步便是自己对自己要求的不断更新。刘佳先生表示,在一定的时间内,他的作品风格会保持一种形式,或许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有所改变,以另外的东西去替代之前的存在,而这种替代不是生硬的,是感受到达使然。刘佳先生将这种思考融汇进水墨人物画创作之中,将鲜活的形象延展于画面,而这种意象表达的理念恰切地阐释了“水墨”精神的丰富内核。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与画家内心感受相互重叠,深深感染观者的佳作便成。
诚如刘佳先生所言,展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督促七位画家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这也是对每位画家来说自我升华的最好历练。
最是一年春好处,氤氲墨香满齐州。“墨局——当代七人展”在济南站的展出已接近尾声,收获一众好评的同时也为齐鲁大地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站再相会。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王南休
摄像、摄影/徐智勇 金德锋 陈旋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