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
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
第三期
第三期个案系列展画家
张立农 芃 芃
林晨曦 仝紫云
展览时间
2024年3月31日至4月25日
展览地点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文化新大街1704号
云上美术馆
主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承办
云上美术馆
学术主持
杨飞云
展览策划
朱春林 石磊
展览组织
孙文刚 赵宪辛
展览监制
孙志义 王鹤
展览统筹
徐欣欣
展览设计
贺菲菲
媒体推广
汪洋
对谈者:
林晨曦(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以下简称“林”)
王佑佑(艺术研究者、策划人。以下简称“王”)
王:林老师运用不同媒材,花了大量时间来审视、思考和描绘自己。本次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的个案展囊括素描自画像140余幅,水彩自画像30余幅。这两个自画像系列,大多是正面像,取名都为《答自己问》,是面对镜子、自我反思吗,还是有什么用意?另外,从素描到水彩,可以看到,不仅您的个人形象发生了变化,绘画风格也大相径庭:素描更严肃、拘谨,后者更轻松、诙谐。在这个过程中,您对于自身的理解是否发生变化?
林:油画院课题组结束快十年了,但在课题组里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当年杨飞云老师带领课题组,曾经有四、五年时间,每年带我们去欧美考察,看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拜访画家工作室、故居,向传统与经典学习。但有些时候我会跑出去,看我喜欢的建筑与时尚。我的自画像也是从这时开始,逐渐由中规中矩的传统,转向自我表达。
《答自己问》这个系列的自画像是和我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描自画像这一组共有200多幅,起因是2014年我生了一场病,它让我放下原来的执念,回到和自己内心的交流。在这之前,我投入全部的精力及其精微地去刻画静物,有的甚至画上将近一年,这批静物当时也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突然放下功利,无聊的同时也会焦虑,这时干脆对着镜子画一幅素描。当我画完以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但是第二天,同样的情绪又会产生,那么再画一张。这些作品每一张画都是我当时心态的记录。就这样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我慢慢走了出来。所以绘画对我而言是治愈。2020年这一百多张素描自画像以《答自己问》为题,和中国美院的老院长肖峰一起举办的双个展中展出。
至于这次展出的三十多幅水彩自画像,我命名为《答自己问之二》,是最近两年画的,其实数量远不止展出的这些。这批水彩中会出现身子、衣服、卷发、黑边的眼镜。两个系列相隔四、五年时间,尽管形象和手法有巨大的反差,但同样真实。只是现在的我更释放、更波普。
王:这种对照同样体现在展览中唯一一幅油画自画像和两幅纸本油画棒自画像中。油画自画像是写实的,更切近早期弗洛伊德风格。但纸本油画棒,创作于2021年,形象被拆解,狂乱但有序的轮廓线条是否意味着某种内省的身体感受,并由此通过线条和颜色的流动传递浓烈的情绪?再细看油画棒作品。五官等定义面部特征的元素,除了眼睛被描绘,其余很大程度上被模糊、隐去。那么,没有了嘴,也就没有了言语,或许能感受到语言表达的无效性或被压抑的状态。您如何考虑绘画和语言的关系?
林:展览中这幅油画自画像是我学习弗洛伊德的代表。当时陈丹青老师也说,在全国学习弗洛伊德的画家中,我是学得最好的。但当我渐渐想要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画家时,我发现学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于是我要摆脱弗洛伊德。这两张油画棒自画像,就是一种尝试。
比如这张黄色自画像。因为小时候我是外婆带大的,外婆住的是南方的老房子,里面是蛮黑的,外面阳光却照得很亮。记忆中我站在二楼的楼梯口向下看,外婆在院子里劳作的身影是明亮的。我一直很想表达这种印象,但是一直无从下手。因为具体的形象没法传达我的感受。直到有一天,我用油画棒画出一种洒落的阳光的感觉,画的中间是金黄色的,周边一圈是黑色的。虽然画的时候我对着镜子,但我更多的是闭着眼睛在画。这虽然是一幅面目并不清晰的自画像,却画出了我心里的童年、外婆和老房子的记忆。这张《黄色自画像》现在来看,对后来的创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鼻子嘴巴有时会忽略掉,是因为我觉得什么都可以不要,除了眼睛。不光自画像,我的很多肖像画也是忽略鼻子嘴巴,着重描绘眼睛。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些自画像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写照,和我最早学弗洛伊德时期不同,那时候我是套了一个重重的外壳,把自己内心的东西隐藏在里面,而现在我是直观自己的内心,并且把它释放表达出来。
王:在展览中占很大比重的另一类作品是林老师写生的模特肖像。您曾提到,在观察模特、与模特交谈的过程中,描绘的不是客观外在的形象,而是心灵触动的时刻,或者说感知到对方情绪的某一瞬间。此时,也是将自身投射在模特的某个片段上;作为观察者的主体与被观察的客体相遇,二者不可调和的距离在此弥合。接下来想聊聊这个部分的作品。看到林老师画了各色人物,想问问林老师如何挑选模特?能否分享您与模特相遇、沟通印象深刻的故事,你们之间的交流状态是怎么样的?
林:我的模特很多都是我的学生、或者身边的朋友。画之前我们先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模特身上的某一个部分会突然触动到我。我一边画,一边去感受灵魂深处的某一部分,并把它在画面中固定下来。有人说,我的画室是灵魂的会客厅。可以说作品是我和模特共同完成的。
比如我画一位朋友的妻子,她刚结束一个商务的会谈,我们一开始更多是客套的交流,我不知道该怎么画。但后来她说她喜欢外星人等等这些,突然之间我觉得触动到我了,我说我把你画成E.T.好不好?她说好好。她也喜欢E.T.。画完她说那是更真实的她。
还有比如说我画过一位学生,她有抑郁症和焦虑症,我按照我的感受,就把她的眼睛画成像猫一样透明的。画完后她说非常像她,她说她有时会出现一种幻视幻听。我觉得我的直觉可以非常敏锐的感受到一些不是用语言能够诉说的,或者不是眼睛表面看到的东西。
另外一个学生非常的甜美,非常的单纯。我甚至会疾呼,造物主真的很残忍,一个非常美好的形象,终将会老去,会把它给毁掉。我就非常小心翼翼的想把这个美给留住。
我在画模特的时候,往往生命与生命之间触碰到最美好的那部分,哪怕对方生活中可能有一些破碎的东西,我都很希望用一种理解的、关怀的方式来愈合对方。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也是有温度的一个人。
王:林老师的画中从学习弗洛伊德时期开始,最能触动人的也正是这种生命的温度。那么到现在风格的转变,能否再具体谈谈你是如何把抽象的感受转化成绘画语言?
林:语言的转变来自于我喜欢上了抽象的绘画,抽象绘画中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我选择水彩,水彩那种自由自在、没有边际的水性的亲和力,能够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抽象。我在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去控制它,任由思绪在上面流淌。
另外很重要一点是色彩,我觉得色彩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对象给予我什么感受,我就用色彩赋予对方相应的情感。比如画《熊•暖暖的光》,模特是我的一个师兄,很久没见了,有一天过来当我的模特,这个师兄他非常的温暖,那么我就选金黄色,给予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王:是的,像《熊•暖暖的光》《冯川的宇宙》《卡哇伊》这三张作品拆解了客观形象,描绘出怪诞的身体。这种不守规矩的身体不是负面的,或许是一种抵抗的场所,带有破坏规范和对抗固有形式的主体性。想问问您是在什么契机下创作这几幅画?
林:刚才说我用金黄色赋予《熊》温暖,画《冯川》的时候,他像罗汉一样睁着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打动了我,所以我用了褐色和深棕色;而画《卡哇伊》,恰恰就是因为她的可爱打动了我,所以我更多的是用色彩来表达我对模特的一种感知。
再比如说我会用线条,这种线条可能粗也可能细,尤其这三幅画,我大量使用了刮板,有的时候我还会用手去涂抹。引领这一切的其实都是直觉。我绘画的过程很多时候更像是在舞蹈。当我感知到某种情绪时,它会带动身体的运动,通过步伐、节奏,让颜料与画面触碰,有时迫不及待,甚至会用手去涂抹。像《艺术家》这幅作品,有一个视频,完整记录了在背景音乐下,我用11分钟完成画作的过程。
王: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林老师近10年的转变,那么你觉得探索之路接下来将往什么方向发展?
林:首先我觉得非常感谢这次油画院课题组杨飞云老师举办的这次个案展,这是最近这十年发生转变的作品首次亮相。当布展完成后,静静环顾自己的作品,我觉得我可以!我能行!这是对自己这十年来的一个肯定,也是开始。我觉得我是一个永远在否定自我,永远不会重复自己的人。但下面究竟怎么画,我也不知道,我想把一切交给直觉,交给时间和命运吧。
杨飞云在《澄怀观道——油画院课题组个案展》研讨会中对林晨曦绘画对评价:
认识林晨曦这十五年来,我发现有三个林晨曦。他是最早一批学弗洛伊德,这么多人学弗洛伊德,林晨曦一个是有很强的绘画才能和悟性,另外一个领悟弗洛伊德的画面很深刻,很有水平。所以在当时首届《挖掘•发现》新人展中就获了奖。我记得陈丹青也曾说过这种话,全国学弗洛伊德,林晨曦学的最好。
中间有一段林晨曦变了,他非常精细深入地画一些静物。我非常失望,我跟他谈过很多次。他在挑战绘画深入的可能性,非常冷静,放上去自己无限的时间精力和才能,在刻画静物。当时在全国也获了奖,也有绘画才能。当时我觉得那个林晨曦和之前的林晨曦不是一个人啊。但其实回头看他有一种能力,就是他在追问、在反思。他说他不是好学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到现在还在能够很强的否定自己,质疑过去的自己,这个才是真正的林晨曦吧。
至于他现在新的画,走到一个中国人有句话叫“得意忘形”、“得神而忘相”的境界。但是我不觉得他已经走好了,是刚刚试探性的开始。有他的才能和驾驭能力,还有过去的积累,虽然你不用描述性的造型,但是那些其实对于现在画面的把握都起作用。
林晨曦作品
戴佛珠的老人175x70cm布面油画1999年
午餐165x120cm布面油画1999年
俄罗斯知识分子50x40cm布面油画2006年
李燕60x50cm布面油画2020年
父亲100x90cm布面油画2023年
自画像70x50cm布面油画2023年
烛台与石榴20x80cm布面油画2010-2011年
灰色的静物50x65cm布面油画2012年
墙角的油瓶38x65cm布面油画2014年
春风拂面120x100cm布面油画2021年
小豹子100x80cm布面油画2021年
精灵100x80cm布面油画2021年
艺术家吴俊勇布面油画120x100cm2022年
黛安娜女侠 布面油画 170x150cm 2022年
负暄184x140cm布面油画2022年
黄色自画像110x78cm纸本油画棒2021年
红色自画像110x78cm纸本油画棒2021年
熊·暖暖的光180x180cm布面油画2023年
冯川的宇宙180x180cm布面油画2023年
卡哇伊180x180cm布面油画2023年
岩彩艺术家于莉莉130x110cm布面油画2023年
雪豹61x46cm纸本水彩2023年
周敏101x67cm纸本水彩2023年
书晨61x46cm布面油画2023年
闪电侠78x56cm纸本水彩2023年
即将走出童年的孩子101x67cm纸本水彩2023年
地雷妹101x67cm纸本水彩2023年
E.T.101x67cm纸本水彩2023年
银莲花426x130cm纸本水彩2023年
答自己问37x26cmx145纸本素描2014-2016年
展览现场
(来源:云上美术馆)
画家简介
林晨曦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绘画艺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
1975年生于浙江台州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硕士学位
2010年加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