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自古以来就是雍容华美、卓尔不凡的象征,被誉为“国色天香”,深受人们的喜爱。早在唐宋时期便被视为国花,在以洛阳为代表的地区最为盛行。著名诗人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当时人们对牡丹的极致推崇。这也奠定了牡丹在历代国画中的地位。随着第41届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开幕,牡丹文化活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簪花仕女》《点蕊》等节目更是引起游客对牡丹艺术的浓厚兴趣。牡丹画为何不好画,画牡丹有什么技巧?新时代牡丹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有什么特点?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执行会长徐立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吴昌硕 《牡丹立轴》
画好牡丹并非易事
牡丹画不好画,一不小心就会俗气。对于牡丹国画“雅”与“俗”的问题,历代画家长期以来也是颇有争论。徐立新认为,牡丹之所以容易画“俗”,主要在于其作为国花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广泛的喜爱促进了创作者对大众审美的迎合,导致其在文化艺术作品中容易被表现得过于俗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往往对牡丹这种过于顺应大众品位的作品持保留甚至批判态度。即便是创作牡丹时,也多追求新颖独特,不喜欢随大流。可见,“俗”是大众化的普天喜爱,“雅”是小众化的阳春白雪的欣赏。当下创作牡丹多提倡雅俗共赏,既要研习古人的笔墨技法,又要兼顾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
相传自北齐时期杨子华画牡丹开始,牡丹便步入了艺术殿堂。提到画牡丹的名家,徐立新表示,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有作品流传的牡丹画家都有很多。唐代边鸾为长安宝应寺西塔院墙上画的牡丹,开了折枝牡丹的先河。五代徐熙创作没骨牡丹。明代陈淳、徐渭将泼墨写意精神融入牡丹画创作。清代高凤翰、李鳝、赵之谦、任伯年等都留下了牡丹画精品佳作。近现代吴昌硕以金石入画,齐白石的牡丹独树一帜,王雪涛的牡丹形神兼备,这些先辈名家笔下的牡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牡丹的创作也由原本的雍容华贵转变为更加多元的风格,以黑白水墨为主的泼墨写意牡丹画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李鳝 《玉兰牡丹图》
在徐立新看来,牡丹画作品想得到内行人认可不容易,需要画家经常深入生活,更要高于生活,捕捉不易被留意的自然意趣,到生活中仔细观察、写生、拍照,点燃艺术创作的灵感火花,锤炼自己的笔墨语言。一幅好的牡丹画,不仅要造型精准,对牡丹外在的形态、动态、质感进行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物象表达心象,抒发内心对牡丹的情感,彰显牡丹的精神文化品格。此外,画家还可将古人诗词中的牡丹转化为视觉形象,不断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清丽动人、百看不厌的佳作。
用花蕊“画龙点睛”
在今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中,《点蕊》是开幕式的压轴戏,也是整个活动的璀璨亮点。仪式上,市民与游客代表共同为牡丹花蕊染色。随着启动装置的点亮,牡丹花开所寓意的繁荣盛世画卷徐徐展开,为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清]赵之谦 《牡丹图》
在国画创作中,点蕊是中国花鸟画中承接花朵渲染的最后工序。花蕊分雌蕊与雄蕊,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雄蕊位于雌蕊四周,色中黄,由蕊丝连接花心,与花开同步。徐立新认为,花蕊在花朵造型中至关重要,它能让观者眼前一亮,起到定向传神的作用,故常被称为花鸟画中的“画龙点睛”。据徐立新介绍,画家创作牡丹画通常先画雌蕊,再在雌蕊周围染上一些颜色。浅粉花染紫色,紫色勾画丝,方能引来蜂蝶。正所谓“深花染浅蕊,浅花点深蕊”,花蕊的形色也会根据花的不同千变万化。有时,花蕊的颜色可借鉴真花,若真花不够突出,也可根据画面需要转变颜色,关键在于色彩搭配得当。
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共鸣
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开幕式上美术元素很多。女子群舞《簪花仕女》以《簪花仕女图》为创意源,将盛唐时期人们簪花赏牡丹的经典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奇幻文旅AI微电影《锦鲤与花神》首次亮相。节目借助AI技术的神奇力量,让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与牡丹仙子相结合。牡丹花门与龙门、小鲤鱼跳龙门等经典元素和牡丹花神等形象交相辉映,受到了好评。
《簪花仕女》舞蹈还原《簪花仕女图》
徐立新认为,这些节目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在于团队将经典传统文化融入书画作品进行解读,将典籍中的故事、人物元素融入节目中,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场景化的设计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产生了通俗化和概括性的艺术语言,以视听结合的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原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这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悟作品的思想智慧,从而产生共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AI动画《锦鲤与花神》
可见,成功的牡丹艺术创新不应只停留在牡丹本身,而是要将牡丹与其关联的精神内涵相结合,将其转变为文化符号,充分利用多元的艺术形式将牡丹的魅力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串联起来,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国风盛世满天香,牡丹花开又逢君。在艺术工作者的守正创新下,牡丹文化也将流芳百世、飘香世纪。
(文/张雷)
(来源:大河美术报)
画家简介
徐立新,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执行会长、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