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写生命之美 礼赞精神本色
——画家孙成刚为泰山松写照
松,为百木之长,耐贫瘠,抗风雨,傲霜雪,四季不凋。《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其品格之高,“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唐·李山甫诗句)。古往今来文人歌以唱松,诗以咏松,画以赞松,由此形成了我国绵延数千年之深厚的“松文化”。正是在松文化的背景下,当代画家孙成刚先生以自己的水墨大写意方式,对接和表现松的姿态多样,贞刚挺拔,傲骨峥嵘。
日前,“花开盛世——孙成刚大写意花鸟画展”在泰安市美术馆举行。本次画展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泰安市委宣传部、泰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泰安市美术家协会、泰安市美术馆承办,展出孙成刚先生在泰安11年以来精心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近70幅,题材上涵盖各种花卉、翎毛、蔬果以及泰山古松,其大写意的面貌和格调受到参展领导嘉宾和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
来自各地的美术界名流在展厅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说:“孙成刚先生的这一批作品,在我看来,其实更多的是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精神上做了多年的积淀,但是有些作品也体现出他一些创新的和自我发展的特色。”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宜说:“这次画展是成刚主席的绘画语言的集中展现。中国的大写意精神代表着中国民族的一种精神,我想相信成刚主席在今后的探索大写意精神的道路上必将会越走越宽广。”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韦辛夷说:“孙成刚先生笔墨的运用,画面的结构,都是按照我们中国花鸟画最优秀的传统去处理的,风格大气、雄浑。这和他自己这么多年一直修炼自己的身心、读书以及各种社会阅历有极大的关系。”
巍巍岱宗,雄峙天东。作为泰山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柏无处不青翠,洵为山脉之衣裳。那后石坞一带的岩石挂着古松树,山风吹来,自成绝妙天籁,很是引人前来观赏。孙成刚先生特别仰慕这一带数百岁甚至千余年的松树,与之结下艺术的不解之缘。长期在泰山脚下红门附近创作的他,时常登上泰山,走进后石坞,观照这些古松树,彼此成为朋友。每次来访,他都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画,一路啧啧赞叹。而且一停留就是好几天,住在附近,一有空闲就以多个审美视角对景而画,画个痛快,收获不少。置身彼处“耳根何辜尘缘洗,谡谡犹闻太古音”(清·萧儒林诗句)之静穆的氛围中,他沉浸于对古松的多方位体察,力行深入的审美挖掘,以其大水墨写意的笔触对接而传写其神,由表及里,所成意象苍劲有力,卓然挺秀。对此,孙成刚先生的挚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卢洪刚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成刚主席这几年潜心研究,画了大量的速写,因为我在泰山后石坞碰见他几次,他以非常诚恳的那种态度面对自然,面对生活,这些画是他跟自然产生共鸣的一种风貌。”
孙成刚先生画的这些泰山古松,是源发于自我之真切生命体验的水墨作品,带有一点写生的现场性、即兴性和原生态,但画面景象皆经过十分用心的取舍、剪裁、造型处理后,被其独特的感悟和思想重新熔铸了。也就是说,他把写生和创作合二为一了,是带着“创作”式情感和激情来画写生的,所成境象基本脱离了“稿”的层次,而迈入创作境域,带有创作的美感和风致,因而单独成画。这样就带有双重意义,一来达到了搜集艺术素材的目标,二来在对景挥笔的现场即实现了创作的升华。此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使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指向写意的精神旨归,进而凸写出意象的生命之美。
从《万古长青》《泰岱劲松》等作品来看,孙成刚先生依托其对中国画水墨大写意内在规律的独到理解和笔墨功夫,大笔落墨,小心收拾,从干到枝,从枝到叶,再点化如鳞之皮、松子之类。在看似不繁杂的过程中,画家构图造境颇为用心,步步为营,不套用程式,而重视表现特定时空中多维立体的感受:有的侧身绝壁,有的屈居深壑,有的从容舒展,有的直刺云天,有的正斗风雪,有的横空欲飞……多姿多态,雄秀两得,可见画家在深入造化的生命体验过程中寓目之仔细,用心之精微。看得出,画家笔墨围绕着意象生成而起承转合,破墨的巧妙运用、线与墨色的穿插叠加、灰白黑之水墨层次的微妙过渡与对比,重点景物的精微刻画,以及简约空间形成的韵律、节奏,等等,使画面展现出清新焕然的意境,放而收,险而奥,幽而奇,苍浑而朴厚,可谓拙巧之间见精神,干练写象出品格。如此一来,他把古松既写出了一个 “青”字,又突出了一个 “劲”字。
孙成刚先生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大胆突破,创意性地把山水画元素引入画中,使意象因山水体势的衬托而格局拓大,因山水氛围的濡染而气力缱绻。这就表明,画家本人因其丰富的生命感受, 对“心物合一”的美学之道做其自我化的富有新意的审美阐释。如他画的《松涛阵阵入梦来》,构图并不繁复,三株相邻而交柯的古松,与并巉岩置为一体,巧妙留白,给观者以较大的联想空间。画家熟悉中国画构图常与变之道,常中有所变,权变而生新,让观者通过这苍雄的意象和留白,而感受到松涛阵阵的情景。此图能够由视觉而引起审美的听觉,可谓笔发韵动,声情并茂。
孙成刚先生的泰山松创作还有一个学术亮点,那就是拟人化的刻画手法与意境营构。众所周知,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在孙成刚先生看来,拟人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法,应该发挥它的普适价值,在文学上能用,在艺术上也能用。兼之,他平素把泰山古松视之为“树中伟丈夫”。于是,在创作之际,他便注意营造拟人化的语境,这使他笔下的意象具有了一种象征意味,带有人的那种性格和情感。
在孙成刚先生创作的《陈毅诗意图》中,我们看到,他以陈毅元帅的《青松》一诗入画,拟人化地构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情景,大雪纷纷而下,一棵古松银装素裹,看起来更婆娑,体虽斜而身犹壮,姿虽孤而气不衰。作者特意将古松置入如此险恶的环境里,以凸显“树中伟丈夫”的那种岁寒不凋、独拔浩然的非凡气概。
仰其韧,访其居,写其姿,入其骨。可见,孙成刚先生是以自己拿手的大写意方式和水墨风格,形象地讲述松的故事,传播泰山文化。与其说,他为泰山松写照,不如说他在表达一种生灵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之中始终不渝的初心与可贵的本色,表达他在大写意艺术上的抱负和创作的韧劲。他力求传达泰山松的丰碑精神,礼赞生命,歌颂永恒。
孙成刚先生说:“大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是写意性。从事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大写意就是一座高峰,我本人呢,有这个决心,不断向高峰攀登。”考量他的艺术理念,赏析他笔下的泰山松和各种花卉,我们分明感受到他在中国大写意花鸟艺术上的基础之扎实以及笔墨之灵动,他以泰山松为师,在今后的研究、创作之路上会取得更多的大写意艺术的成果。
(文/上官爵文)
(来源:孙成刚大写意)
画家简介
孙成刚,字颢然,号熙斋主人,1960年出生于山东日照。郭石夫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美协原副主席,中国金融美协原副主席,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泰安市美协名誉主席。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聊城大学、泰山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师从著名国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先生学习花鸟画,并得到汤文选、姜宝林、朗森、赵宁安、祝涛、王培东等诸大家的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