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从迪拜坐了八个小时的飞机,才到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一一卡萨布兰卡,机场不大。一出机场,蔚蓝的天空、强烈的阳光,有一种真正到了非洲的感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兴奋,因为这也是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度,而我们于2019年建立的广西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就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也有计划,沿着北回归线画一圈,想不到我这次先来踩点了。期待有一天能实现这计划!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马拉喀什,这是摩洛哥行的第一个重要目的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神域”,称红色之城。我们先到了一家中歺馆“西域楼兰”吃了晚饭,老板是甘肃人。夕阳斜照,把街上的建筑映照得十分美丽。我们第一晚住在马拉喀什老城的民宿,这是热闹非凡的老城小巷里的一家民宿,很别致。民宿的门很矮小,相对有两扇门,都是同一民宿的,小巷把院子分隔,二楼是相通的,我进门时要低着头,有点像早年国内的防空洞口。这是一家十分有当地特点的庭院式民宿,有天井,四边是三层楼房。入住后时间还早,我支开画架,参考照片,画了刚才吃饭时对面夕阳下楼房的印象,这是此行的第一幅油画作品。
这是在昏暗的灯光下画的,感觉尚可。
民宿的早歺在5楼天台,在太阳蓬下用歺太享受了,简直美不可言!
早歺后,我们乘着马车在新城和老城惬意地荡了一圈后,来到老城的德吉玛广场。这是一个神秘而传奇的地方,德吉玛广场是非洲乃至世界最繁忙的广场之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太阳直晒广场,空气都是炽热的,但是已经有很多艺人一一耍蛇、耍猴的,在太阳伞下卖艺。可怜的眼镜蛇,在炎热的地上懒洋洋的趴着,猴子焦躁的在跳来跳去,很多卖水果、卖纪念品小贩在吆喝的忙碌着,听说晚上更热闹,是不眠的广场。午饭后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画了第一幅德吉玛广场的油画。
广场上的炎热使心情烦躁,但离下午集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于是换了个角度,画广场边上的公园以及建筑物。这里的房子色彩很明亮,倾向土红、土黄色,故被称为红色之城。但这次没带土红,因为担心飞机不给托运带油画颜料,还有为了减少重量,只带了小管的十多种颜色,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土红不地道,只能勉强用着。第一次到国外画油画,没经验,来前请教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孙文刚老师(他经常出国写生),他给了一些意见;我带了30x40cm的油画板,还有装画的小画箱(有隔缝),一个金属画架,还有一小折凳,用一个布袋装着,方便。有几个当地青年在边上席地而坐,还有不远处几个提着包的老人,判断应是来占地方夜市摆摊的。广场开始在热浪中躁动,我的情绪也烦闷起来,于是,画面也记下了这不安的状态。
这两幅写生基本把对德吉玛广场的第一印象记录了下来了,强烈的阳光、马拉喀什的特征、德吉玛广场的风貌在画里都有体现。
晚上换到了在新城的现代化酒店,和老城的民宿产生强烈的对比,有一种从遥远的16世纪穿越回21世纪的感觉。在同一时空中的这种体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的,人类文明在今天,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生活在只用手工制品的人们,是那么自足自在;而生活在当代高科技、物质生活丰富中的“当代人”,却总是那么焦虑和不安!到底什么才是人类应追求的理想的生活?!
第二天上午去参观圣罗兰花园,这原来是一位叫杰奎琳·马约尔画家园林,后依芙·圣罗兰买了下来,并营造成今天的样子。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墙壁、水池等等建筑物上都涂有一种明媚而纯净的蓝。这种蓝色,被后人称作“马约尔”蓝。对这种神秘而诱人的蓝色的向往,我带着画具进园,想在里面画一幅写生。门卫不让我带画具进去,说是提包太大了,导游向他解释了也不行,最后他请示了主管,主管来看后也不同意。无奈只能把画具放在保管室,空手进去。在里面看了一圈,道路很小,种满了热带植物,理解了为什么不让带包进来,太拥挤了。对画画的我来说 ,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有吸引力,那蓝色,如果不是因圣罗兰的名声加持,不会被这样关注。这蓝色,放到别的地方,也不会这么神奇。匆匆走马观花,出来在对面的小拐弯处找了个地方,画了园林外的景象。因为行程太紧,一半的时间在途中,计划在马拉喀什要完成四幅油画,已完成三幅,今早是要画一幅的。
这里熙熙攘攘的,游客、出租车司机、安保…。在汽车往返的路边画画,要有定力和抗干扰能力。一个多小时,等伙伴参观出来,已完成写生。一位出租车司机,让我画他,时间来不及,和他合影了,也是一种缘份。
午歺后乘车5个小时,到了蓝色之城舍夫沙万。 我们分散住在民宿里,这里的人们虽然跟马拉喀什的服饰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穿越回15世纪的生活环境里的感受。人们穿着长长的袍子,低着头在巷子里匆匆穿行,建筑物上涂满了很多蓝色,很好看,入画。由于民宿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人入住,就把我安排在一个山上小巷里面的一个民宿,这是一间地下室,古香古色的,但有些潮,开了暖气驱寒潮, 并一种诡异的感觉,晚上要入眠需有较肥的胆才行,祈祷着在梦里不要回到遥远的过去……,太累了,居然也睡着了。第二天早起,赶在游客不多的时候,在民宿门旁画了能面巷景。这里的街道都很窄,民居依山而建,之间靠许多高高低低的小巷串通,人们在其间穿行,主街可行摩托车。小巷很美。背后的山在清晨的雾气中若隐若现,把前面的房子映托得更亮丽。
画完才9点多钟,回房放好画具就去吃早饭,在楼上,这里太美了。在古建筑楼上吃早歺真是妙不可言的享受!外面的风景十分美丽,早歺也十分丰盛,一扫昨晚地下室的体验,心情明亮了起来。一切美好都是在对比中感受出来的。
随后提着沉重的画具,到上面小巷寻找写生的地方。游客很多,巷子路上也不平,很难找到画画的地方,走了几个小巷,终于在一个小店前的角落寻到了落脚处,摆开画具,也是画一个俯视的巷景 ,这里有色彩变化、有空间层次。画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到我跟前看画,我和她合了影,她很高兴,一会还带来另一个小姑娘来看画,并说和我照相了,只可惜没有和她们合影。画到中午12点多,该午饭了,接导游电话,他们去吃饭了,我如果还画,可再画到下午3点出发(原定4点出发的),他们帮我带盒饭。我算了一下时间,到3点还能再画一幅,就同意了。
这幅完成得较满意 ,用了2个小时,画得安定,因为不用去赶午饭了。
为了一会便于与他们汇合,我选择了往山下走的方向。到了一个稍宽大的街上,我决定在这画。这里人更多,干扰大,刚画一会,导游来电,问我在哪?我看时间才下午2点,但他说3点出发,我们2点多就要下山了,要提前。无奈,只能赶在2点半前画好。很多地方还没刻画,但还是完成了。
在舍夫沙万半天只画了三幅写生,原定四幅计划没完成,有些遗憾。
从舍夫沙万坐车去丹吉尔要两个多小时,多为山路(用沥青铺的公路),但比来时好走多了。这里的植被很好,还种小麦,满山坡开着小野花,成片的树林,途中还有一个水库,这在北非不多见。到丹吉尔,住在海滨酒店,阳台外海湾景色怡人,听说马蒂斯画过这里的海湾。想着明天一早就要赶卡萨布兰卡机场,就在阳台昏暗的灯光下,画了一幅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海湾口景色,把地中海用群青写在了画布上,把这次摩洛哥之行的感受深深地藏在了里面 ,希望来日重游时再取出,酿成更醇厚的艺术之酒……
第二天一早,便坐车到卡萨布兰卡机场,乘机飞迪拜转机返国。在机场发生了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我们在机场内的一个歺馆吃午歺,饭毕我遗忘拿水杯,想着要坐8个小时的飞机,没水杯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从登机口折返,到了歺馆,他们用手势告诉我(我不会英语),已让服务员送去给我了。我谢完赶回登机口,问同伴,说没见到有人送来,离登机时间不多了,心想算了不要了。谁知过了一会,另一位服务员把杯子又送过来了,原来第一位服务员来了不见我就回去了,这个服务员说我刚来找过,并亲自又给我送来。我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善良热情的摩洛哥人民!
这次七天的旅行,共画了八幅油画,记录了摩洛哥之行,缤纷多彩;神奇的国度,梦幻的经历,令人难忘!
(文/谢麟,2024.4.11)
(来源:美篇“谢麟”)
画家简介
谢麟,男,汉族,1957年生于广西容县,贺州信都人,祖籍广东德庆。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10届油画研修班结业。第七、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会长、第八届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